金融学考试整理论述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66023 上传时间:2017-05-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考试整理论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金融学考试整理论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金融学考试整理论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金融学考试整理论述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金融学考试整理论述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学考试整理论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考试整理论述(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述1、试述货币政策的运作并简要评价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的效果。2、试述金融市场的主要功能并分析我国金融市场的效率。金融市场的主要功能有:微观层面功能:价格发现;提供流动性;减少搜寻成本和信息成本。宏观层面功能:实现储蓄投资转化;资源配置;宏观调控。3、论述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的关系及货币供求均衡的调控机制。4、中央银行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哪几种?在通货紧缩情况下,如何运用一般性货币政策解决这一问题?各自有何优缺点?(一)存款准备金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2)效果:它是一种威力强大不易常用的货

2、币政策工具,就其效果而言,它往往能迅速达到预定的中介目标,甚至预期的最终目标,但它将对实际经济活动产生强有力的冲击,往往引起经济的剧烈动荡,如频繁调整也将使商业银行很难进行适当的流动性管理,因此它的运用往往产生较大的副作用。因此,不适合微调,也不能经常使用。(二)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2)效果再贴现政策的运用具有一定的“告示效果” ,它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是比较缓和的,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相对稳定,但中央银行处于被动的地位,这种决策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将决定于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该决策的

3、反应。 (三)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特别是政府证券) ,以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影响市场利率的一种行为。 (2)效果:在公开市场业务中 a、中央银行处于主动地位;b、具有很大的灵活性;c、可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随时作逆向操作。d、通过整个银行系统基础货币总量调控,使这一政策工具的运用符合政策目标的需要。5、信用风险有何特征?如何遵循信贷资金运动规律,防范信用风险的产生?信用风险的特征:(1)客观性;(2) 传染性 ;(3)可控性; (4) 周期性。防范信用风险的根本,在于必须遵行信贷资金运动规律的客观要求,从其产生的根源入手,建

4、立和完善信用制度与信用风险约束机制,实现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的有机结合。防范信用风险的一般措施: 建立信用资金的风险与收益对称的产权制度安排和风险约束机制,完善信用制度,规范信用行为; 健全信息披露制度,改善信用过程的信息条件,减少不确定性,尽量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的发生; 通过先进的管理方法和计算机系统,建立和完善风险预警体系,提高决策精度; 强化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监管机制,规范信用安全网的运作机制,防止信用危机的扩张和蔓延。6、如果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为 10%,有人将 10000 元现金存入一家商业银行,在没有任何“漏损”的假设下,试说明存款货币的多倍扩张与多倍收缩(包括

5、过程与结果) 。答案要点:存款货币的多倍扩张过程是商业银行通过贷款、贴现和投资等行为引起成倍的派生存款的过程。 (1)假设商业银行只有活期存款,没有定期存款,且不保留超额准备金,存款货币多倍扩张如下:商业银行接受这 10000 元现金原始存款后提取其中的 10%即 1000 元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剩余的 9000 元发放贷款,由于不考虑现金漏损,贷款客户必将全部贷款用于支付,而收款人又将把这笔款存入另一家银行,这将使另一家银行获得存款 9000 元,另一家银行在提取 10%准备金后将剩余的 8100 元作为贷款发放,这又将使第三家银行获得存款 8100 元,通过整个银行体系的连锁反应,一笔原始

6、存款将形成存款货币的多倍扩张,一直到全部原始存款都已成为整个银行体系的存款准备金为止。如果以 D 表示存款总额,A 表示原始存款,r 表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则存款货币的多倍扩张可用 D=A/r 表示。全部银行存款货币为 D=10000/10%=100000 元,1/r 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存款乘数,故存款货币乘数为 10 倍,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 (2)修正:如果考虑“漏损” 、定期存款比率和超额准备率,则存款乘数=1/k+rd+t*rt+e。其中 k 是通货比率,rd 是法定活期存款准备金率,rt 是法定定期存款准备金率,t 是定期存款比率,e 是超额准备金率(3)存款货币多倍收缩过程与

7、多倍扩张过程正好相反,在银行没有剩余准备金时,如某存款人以现金形式提取其存款10000 元,将使该银行的准备金减少了 10000 元,但由于 10%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它只能减少 1000 元准备金,此时它就发生准备金短缺 9000 元,必须通过收回贷款 9000 元予以弥补,这样将使其他银行因此而减少存款 9000 元进而准备金短缺 8100 元,并同样通过收回贷款予以弥补,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如此将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存款总额将成倍减少。减少的倍数与存款扩张的倍数是一致的。7、论述货币均衡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之间的关系。8、根据现阶段我国货币运行特点及其产生原因,论述我国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

8、效果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论述第一章1、如何理解货币的本质?答案要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货币是商品;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是生产关系的反映。2、什么是纸币本位制?其有何特点?应如何正确理解目前我国的“一国三币”制度?答案要点:所谓纸币本位制,是指由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发行以纸币为代表的国家信用货币,由政府赋予无限法偿能力并强制流通的货币制度。其主要特点有: 纸币本位币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信用货币; 纸币本位制不规定含金量,不能兑换黄金,不建立准备制度,只是流通中的价值符号; 纸币本位制通过银行信贷程序发行和回笼货币; 纸币本位币是没有内在价值

9、的价值符号,不能自发适应经济运行的需要。 纸币本位制下的存款货币、电子货币流通广泛发展,现金货币流通日趋缩小 纸币本位制下会出现“良币驱逐劣币”现象。但中国的“一国三币”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智慧创造,不是三种货币在同一个市场上流通,因此不会产生“良币驱逐劣币”的现象。第二章1、试比较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特点并说明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答案要点:商业信用的主要特点有:商业信用所提供的资本是商品资本,仍处于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是产业资本的一部分。商业信用体现的是工商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商业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是一致的。商业信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商业信用的规模受工商企业所拥有的资本

10、量的限制。商业信用具有严格的方向性。商业信用只能由生产商品的企业向需要该商品的企业提供。商业信用具有对象上的局限性。工商企业一般只会和与自己有经济业务联系的企业发生商业信用关系。银行信用的特点有:从资本类型上看,银行信用中贷出的资本是从产业资本循环中独立出来的货币资本,因此银行信用能够超越商业资本只限于产业内部的界限;此外,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式提供的,能够克服商业信用在方向上的局限性。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它以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为中介,以货币形式对社会提供信用。 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不一致。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某些缺点,成为当代经济中信用的主要形式,但它还不能完全取代商业信用。商业信

11、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表现在:商业信用先于银行信用而存在,是银行信用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例如,一些银行信用业务就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的。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互相补充,共同促进经济发展。商业信用与商品生产和流通有密切关系,能直接为产业资本循环服务,因而在一定范围内发挥重要作用。在商业信用无能为力的地方,银行信用能够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从而促进整个经济发展。 3、比较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优点和局限,并谈谈我国未来融资格局发展趋势。答案要点:间接融资的优点:各国对金融中介的监管较严,间接融资的社会安全较强;对有良好资信记录的客户授信额度可使企业的流动性需求及时方便获得;企业保密性较直接融资

12、强。局限:金融中介集中了金融市场的风险与收益,社会资金运行和配置的效率依赖金融中介的素质;难以保证新兴产业、高风险项目的融资需求。直接融资的优点:筹资方不受金融中介的规模和风险管理的约束;在良好的信息披露下筹资者会将资金投向高效益的领域;收公平市场环境的影响,有助于资源的良好配置。局限:缺乏间接融资中金融中介的支撑,风险度较大;缺乏间接融资中额度管理的灵活性;与保守商业秘密冲突。我国未来融资格局发展趋势:我国融资体系的几个基本点:1)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这两种基本的融资方式都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2)在市场经济下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是并存的,各有不同的功用。企业筹集资本金主要

13、应依靠资本市场,而银行性融资主要用于满足企业进行适度负债经营的需要3)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主辅问题要根据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就我国来说,80年代形成的单一的以银行为主体间接融资体系是我国渐进式改革的产物,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不可能长久地存在下去。4)受现有条件的约束,我国市场经济下的新型融资体系的建立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恐怕实行的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的融资制度,不过直接融资将保持一种快速发展的态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成熟、充分,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两种基本融资方式在竞争中正朝着互有分工、互相补充的方向协调发展。两种融资模式的界限也不断消融,向着互

14、相渗透、融合的方向演进。在市场经济中银行和资本市场的角色会合理归位,银企关系会依据市场经济的要求重新塑造,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互有分工、协调发展,我国新型的融资体系将会逐步建立和完善,从而有力地推动国民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将在竞争中互有分工、互为补充、协调发展。至于哪一种融资方式占优或者说哪一种融资方式在数量上占有较大的比重,这完全取决于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第三章2、试述金融工具的特性及其相互关系。答案要点:收益性、流动性和风险性是金融工具最重要的三个特征。三特性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收益性与风险性呈正向相关关系,即所谓“高风险、高收益” 。流动性与风险性、收益性之间的关系比较

15、复杂,对于通过到期赎回方式获得的流动性而言,流动性与风险性、收益性之间存在反向相关关系;但是,对于主要通过市场转让途径获取的流动性,流动性与风险性又呈反向相关关系。3、如何理解 资本市场的功能?答案要点: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理解资本市场的功能:(1)首先要把握资本市场的特点。资本市场交易的金融工具期限长,短则至少为1年,长可达数十年;市场交易的目的主要是为解决长期投资性资金的供求需要。例如,开办新企业,更新造或扩充厂房设备,国家长期建设性项目的投资等等,除了利用企业自有资本以及向银行借入中长期贷款外,需要去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债券等筹措资金;资金借贷量大。巨额的资金主要用以满足长期投资项目的需要;市

16、场交易工具收益较高而风险也大。资本市场的功能来自于资本市场所具备的特点。而核心特点则要抓住资本市场的长期性。 (2)把握资本市场的两个市场层次证券发行市场和证券流通市场。证券发行市场是发行人向投资者出售证券的市场,又被称为一级市场。发行市场与证券流通市场相辅相成,构成统一的证券市场。对于证券发行人来说,两个市场在便利发行人筹资的同时,又对其形成强有力的市场约束。对于投资者来说,他可以在流通市场上根据自身利益需要,自由选择证券,用脚投票。把握两个市场的运行机制,有助于理解资本市场的功能。(3)资本市场的具体功能分析。资本市场是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由于资本市场上的金融工具收益较高,能吸引众多的投资者,他们在踊跃购买证券的同时,向市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巨额长期资金来源。资本市场是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场所。在资本市场中企业产权的商品化、货币化、证券化,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生产要素部门间转移的障碍。实物资产的凝固和封闭状态被打破,资产具有了最大的流动性。一些效益好、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可根据社会需要,通过控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