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 杜甫诗三首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596223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4.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 杜甫诗三首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18-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 杜甫诗三首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18-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 杜甫诗三首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018-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 杜甫诗三首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2018-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 杜甫诗三首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 杜甫诗三首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 杜甫诗三首课件 新人教版(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杜 甫 诗 三 首,文言知识,1.生字注音 岱宗( ) 决眦( ) 未了( ) 溅泪( ) 泣幽咽( ) 搔( ) 老妪( ) 簪( ) 逾墙走( ) 抵( ) 烽火( ) 邺城( ),di,z,lio,jin,y,so,y,zn,y,d,fn,y,文言知识,2.通假字 3.古今异义 岱宗夫如何 白头搔更短 天明登前途 老翁逾墙走,荡胸生曾云(“曾”通“层”),(古义:f,句中语气词,没有意义; 今义:f,指丈夫),(古义:少;今义:两端之间的距离小),(古义:前面的旅途;今义:将来的光景),(古义:跑;今义:行走),文言知识,4.词类活用 听妇前致词 浑欲不胜簪 一览众山小 城春草木深 暮投

2、石壕村,(名词做状语,上前),(名词活用为动词,插簪),(形容词意动,“以为小”),(名词活用为动词,指到了春天),(名词做状语,在傍晚),作者作品,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 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 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 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 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 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其作品有春夜喜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登高登岳阳楼等。,理解文题,“望岳”,

3、“望”是远远地看,“岳”指山,文中指泰山。本诗 的题目点明了写作的对象和内容。 “春望”即春天所见,“春”点明了“望”的时间,“望”点 明了人的主观行为。 “石壕吏”,“石壕”也叫石壕镇,在现在河南三门峡东南; “吏”即小官,文中指差役。题目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 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创作背景,望岳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 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今 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 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 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在这 期间写的。,创作背景,春望写于757年春,“安史之乱”之时。天宝十四年(755)11月,杜

4、甫赴奉先(现在陕西蒲城)探亲,不久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贼破潼 关,杜甫被迫北上避难,安家于鄜州(现在陕西富县)。八月,肃宗即位于灵 武(今属宁夏),杜甫闻讯后去投奔,中途被叛军抓住,押送到长安,在长安过 了半年多俘虏生活,因他官卑职低,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乘机逃离长安, 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所在地凤翔县。这首诗是杜甫 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字字沉重,集中地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 的感情,感人至深。,创作背景,石壕吏写于“安史之乱”时。公元758年,为平息“安 史之乱”,唐将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二十万 围攻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所占的邺郡,本来胜利在望,可是不

5、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 洛阳一带又骚乱起来。诗人这时刚好从洛阳经新安、石壕、 潼关等地回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 眉苦脸,所听到的都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著名的“三吏” “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的。其中石壕吏因构 思巧妙和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文章主旨,望岳:本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 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对祖国山河的 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 心和气概。 春望:本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 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 的愿望。 石壕

6、吏: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 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示了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 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脉络梳理,脉络梳理,脉络梳理,重点探究,1.在望岳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 句简要回答。 一是“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泰山苍翠的山色掩映着齐鲁大平 原,借齐鲁两地烘托泰山参天耸立的形象;二是“阴阳割昏晓”, 写泰山横空出世,遮天蔽日,山北山南,一阴一阳,一昏一晓,实写 泰山雄伟高矗;三是“荡胸生曾云”,写细望泰山腰间的团团云 气,凸显泰山的高峻;四是“一览众山小”,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 顶,俯视群山,一个个都显得那么矮小,虚写泰山之高。

7、,2.春望中写了哪些形象?这些形象各有什么特点,组成了 怎样一幅画面? 首联写了国都、山河、城、草木四种形象。国破,山河依旧, 城春,草木深。这是一幅沦陷中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国都沦陷, 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使人满目凄 然。颔联写了娇艳的花也因感时伤别而泪水纵横,那无忧的鸟 也一改往日动听的喉咙而发出让人惊心的啼叫。颈联、尾联 写了烽火连天,兵荒马乱,“家书”承载着亲人的牵挂和眷念。 诗人盼望得到一封家书,然而终归是失望,我们仿佛看到诗人满 头白发如冰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重点探究,3.石壕吏中的老妇“请从吏夜归”的“请”是 否意味着老妇是自愿的? 从差吏开始的

8、“吏呼一何怒”的明写、从老妇的“苦 诉”中对差吏凶横残暴的暗写、从老妇家的实况、从 唐军溃败急需补充兵源的历史背景来看,这绝非老妇自 愿。如果我们一定要这样说,那也只能说成是“制愿” 被制而愿,或“治愿”被治而愿。,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面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1)岱宗夫如何( ) (2)决眦入归鸟( ) (3)白头搔更短( ) (4)浑欲不胜簪( ) (5)老翁逾墙走( ) (6)三男邺城戍( ) (7)如闻泣幽咽( ) (8)老妪力虽衰( ),di z so zn y y sh y y,2.下面加点的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老翁逾墙走(越过) B.一男附书至(书写) C.二男

9、新战死(最近) D.急应河阳役(应征) 3.对下列各诗句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 A.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吏呼/一何怒 D.二男/新战/死,解析“书”的意思是“信”。,解析 A.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D.二男/新/战死,B,C,4.直接默写。 (1)造化钟神秀, 。 (2) ,一览众山小。 (3)国破山河在, 。 (4) ,浑欲不胜簪。 (5)夜久语声绝, 。 (6) ,老妇出门看。,阴阳割昏晓 会当凌绝顶 城春草木深 白头搔更短 如闻泣幽咽 老翁逾墙走,5.按要求默写诗句。 (1)孔子有句名言“登泰山

10、而小天下”,望岳中有两句与之 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 。 (2)春望一诗中作者移情于物、抒发感时伤世的情感的诗 句是: 。 (3)石壕吏中表明老妇人被抓走的诗句是: , 。 (4)石壕吏中写出了官吏的凶狠的诗句:,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6.下列选项的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石壕吏是一首唐诗,其作者与马说的作者被后人同 列入“唐宋八大家”。 B.石壕吏虽然抨击的是石壕吏的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但 作者的用意是借此揭露整个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 C.春望中“三月”并非实指,借“三”极言战争时间拖得久。 D.望岳中“造

11、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前一句写泰山秀美, 用的是实笔,后一句写泰山的高大,用的是虚笔。,解析 A.杜甫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B.作者是在揭露社会现实的残酷;D.都是实写。,C,7.文学常识填空。 (1)杜甫是 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他与 合 称为“李杜”,他的石壕吏与 一起合称为“三吏”。我们所学的 诗是作者早 期的作品。 (2)春夜喜雨也是杜甫的名作,诗中“ , ”这两句为后人沿袭,赋予它特殊的含义。 你还记得杜甫的其他诗句吗?请写下来。,唐 李白,潼关吏 新安吏,望岳,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比如: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8.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 (1)“造化钟神秀,阴

12、阳割昏晓”描绘了 的景象。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 的景象。,泰山巍峨高大、 神奇秀丽,都残破、乱草丛生,解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钟”字,写出了大自然赋予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的刀切断了一样,“割”字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诗人“望”到的景象:国家(山河)破碎,城中春草萋萋,一片破败。,9.下面对望岳和春望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临愿望,充分体 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B.“家书抵万金”,形容家中书籍的珍

13、贵。此句写出了离乱中人共有的一种感 受,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生动细致地描绘了诗人忧愁难解的情状,给读 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与五、六两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语意凝练, 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美,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B,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市教委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在线作文批阅进 行详细分析。截至2014年11月底,330位优秀教师批阅了120 85篇。在对学生作文总体进行全文筛选后,初步得到学生应用 的各类资料文献307篇。关于作文引用的情况,数据显示:,材料二 近来教育部出

14、台的重磅文件显示,高考改 革开启了语文新的篇章。三门统考课语文、数学、 外语,其中外语可以多次参考,取最高分计入高考总 分,就高考总分的区分度来讲大大降低;数学在今后 的命题中要大幅度降低难度,区分度也会较大下降; 只有语文的广度、难度提升,因此语文在高考总分 中区分度会最大,最容易拉开学生档次。另据相关 消息称,将增加高考语文的分值,增加涉及中国传统 文化的内容。,(1)材料一中的图表,反映出学生作文引用方面的哪些现象?,作文中出现的各朝代诗人中唐宋诗人最多,金代、晋代诗人最少;学生引用参考资料类别多样; 学生引用参考资料的类别中书报刊比重最大,影视类比重最小。,(2)马超今年上九年级,对数

15、学和物理非常痴迷,却不爱学语文,成 绩极不均衡。请你结合两则材料,给他提一些学习语文的建议。,马超,你的数学和物理学得那么好,也要关注语文的学习呀。语 文科目越来越受重视,将来考试中最能拉开成绩档次。你平时 可以背诵一些优秀诗篇,多读书、看报,甚至看电视、电影都能 积累语文知识,对写作有好处。试试看,你会感受到学习语文的 妙处的。,二、阅读理解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 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 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11.“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中“独”字的作用主要是: 。 12.表现差吏的横征暴敛和老妇的悲伤痛苦,对比鲜明的两个字是 。,暗示 老妇已被抓走,怒、苦,13.诗题“石壕吏”,但对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 妇人,这是为什么? 14.全诗表达了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