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 《诗经》导读.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596138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 《诗经》导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专题1 《诗经》导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专题1 《诗经》导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专题1 《诗经》导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专题1 《诗经》导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1 《诗经》导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 《诗经》导读.ppt(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美不过诗经,有一种美无须修饰,那是从心里流出来的歌。有一种美不会凋谢,那是盛开在一个民族血脉上的鲜花三千年涛生云灭,不变的是那跳动着生命活力的人性之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谷则异室,死则同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哦,美哉,最美不过诗经!,诗经概况,原名诗、诗三百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相传孔子删定(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成书年代约春秋中叶 辑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 诗被奉为经典,改称诗经始于西汉 汉初传授诗经的学派有四个:齐诗、鲁诗、韩诗和毛诗。今见本为毛诗本,诗经的分类,诗经以乐曲的不

2、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为地方曲调,大多是民歌(民间传诵之歌),含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hu)、曹、豳(bn) 15国风,也叫国风,共160篇。 雅为首都的正声雅乐,大多是朝会宴飨乐歌,分大雅、小雅,共105篇。 颂为宗庙祭祀乐曲,大多是歌功颂德之歌,分周颂、商颂、鲁颂,共40篇。,振木铎继往开来兴千秋大业 传薪火滋兰树蕙育百代英才,1.振木铎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 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 以闻于天子。” 后世以“振木铎”为典故,指兴学,兴教 和弘扬民族文化。 2.滋兰树蕙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 树蕙之百亩。”后

3、世以“滋兰树蕙”比喻培养人才。 3.传薪火庄子.养生主:“指穷于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指,“脂”的假借字。古无蜡烛,用脂肪裹薪点燃照明,叫烛薪。薪尽而火种流传。喻道术、学业师弟相传。,活学活用校庆对联(2010.6),桃李汇聚传媒聚焦经济遍播群贤风采 薪火相传艺术服务市场同绘母校千秋 横批:有声有色,诗经的思想内容,诗经题材丰富,从各个方面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生活、精神风貌及各地的风俗习尚,具有浓厚的乡土情韵、人伦情感和人本意识,奠定了我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爱者歌其情”。,1、反映爱情婚姻的美好与不幸 关雎静女 子衿 蒹葭木瓜 氓谷风将仲子伯兮燕燕等 2、反映

4、农事和农事的艰难 伐檀硕鼠相鼠七月等 3、 反映兵役徭役带来的痛苦 君子于役伯兮东山采薇击鼓等 4、 反映历史和生活场景 生民宾之初宴 七月等 5、 反映爱国思想 无衣载弛等,木 瓜(卫风),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 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投送。 琼:美玉。 琚:佩玉。 瑶:美玉。 玖:浅黑色的玉。,击鼓 (邶风)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 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

5、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炊烟起了,我在门口等你; 夕阳下了,我在山边等你; 叶子黄了,我在树下等你; 月儿弯了,我在十五等你; 细雨来了,我在伞下等你; 流水冻了,我在河畔等你; 生命累了,我在天堂等你; 我们老了,我在来生等你,一 以朴素的语言描摹事物,以简朴的画 面反映现实。 二 四言为主,形式整 齐;重章叠句,富于乐感。 三 多用赋比兴,抒情 性极强 。,朱熹诗集传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朱熹解释赋比兴,赋 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比如,卫风 氓就用赋的方法叙

6、述了一个女子同氓相识到被弃的过程。 比 就是比喻、打比方。如卫风 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就是以茂盛的桑叶比喻女子的青春貌美。 兴 就是起兴,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的开头,为所咏内容作铺垫。如关雎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用河边雎鸠相思之鸣叫声起兴,来表达青年男子对美丽姑娘的爱慕之情。,老师解释赋比兴,诗经的地位影响,一 、奠定了以抒情为主流的中国文学传统 二 、奠定了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风雅精神) 三 、奠定了中国古典诗温和蕴藉的抒情基调,什么是风雅精神?,袁行霈:“诗经表现出来的关注现实的精神、强烈的政治意识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

7、的创作。”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风雅精神和比兴手法成为后世文学的标杆和取之不尽的营养,1.陈子昂用“风雅精神”倡导文学革新 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2.李白、杜甫、白居易都继承了风雅优良传统 比兴的运用,形成了我国古代诗歌含蓄蕴藉、韵味无穷的艺术特点。,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译文,东方公足下:文章的衰弊,已经有五百年了,汉魏时期刚健苍凉精要劲健的风骨传统,晋宋时期已经没能流传下来了,然而在流传下来的文献中还是可以找到证明的。我闲暇的时候曾经浏览齐梁间的诗歌,觉得那时的诗歌创作都过分追求华丽的词采,而缺乏内在的比兴寄托,总是长叹不已。追思古人(诗歌的“风骨”和

8、“兴寄”),常常担心浮艳绮靡文风沿袭不断,而风雅的传统不能振作,因此总是耿耿于怀。昨日在解三处拜读了您的咏孤桐篇,真是感到大作透出一种端直飞动的风骨,声情抑扬起伏,语言鲜明精练,音韵铿锵动听。于是心胸为之一洗,耳目为之一新,抒发胸中的郁闷之气,涤荡了心中的沉闷之感。没想到又在您的大作中看到了“正始之音”,这真可以使建安诗人们发出会心的笑意。解君说:“东方先生可以和晋代的张华、何劭相媲美。”我认为这是真知灼见之言。所以我叹服您的风雅大作,写了这首修竹诗,应当有知音之人传布欣赏它。,修竹篇 陈子昂,龙种生南岳, 孤翠郁亭亭。 峰岭上崇崒, 烟雨下微冥。 夜间鼯鼠叫, 昼聒泉壑声。 春风正淡荡, 白

9、露已清泠。 哀响激金奏, 密色滋玉英。 岁寒霜雪苦, 含彩独青青。 岂不厌凝冽? 羞比春木荣。 春木有荣歇, 此节无凋零。 始愿与金石, 终古保坚贞。 不意伶伦子, 吹之学凤鸣。 遂偶云和瑟, 张乐奏天庭。 妙曲方千变, 箫韶亦九成。 信蒙雕斲美, 常愿事仙灵。 驱驰翠虬驾, 伊郁紫鸾笙。 结交嬴台女, 吟弄升天行。携手登白日, 远游戏赤城。 低昂玄鹤舞, 断续彩云生。 永随众仙去, 三山游玉京。,点评修竹篇,这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兴寄托的手法,通过对修竹的品性、功用、志向的生动描写和丰富想象,赞颂了坚贞不屈的高洁情操,全诗造境壮美,基调乐观豪放,语言质朴明快,洋溢着一股爽朗

10、阳刚之气,大有建安诗人的遗风。,风雅精神与文化良知,一、风雅精神与文化良知的内涵 二、风雅精神与文化良知是文人的为文基准 三、大学生如何继承风雅精神,如何担当文化良知,什么是文化良知,1.有明确的是非观,知道哪些是正义的,哪些是非正义的,不能颠倒黑白,信口雌黄。 2.有历史的责任感。说话、写文章、做事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真实,敢于替弱势群体说话。 3.肩负推进和传承优秀文化的重任,积极投身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保护和建设中去,而不是满身带着铜臭、城府势力、功利心强。,历代士阶层的共同特点,强烈的以天下为己任的主体意识; 才高八斗,深谋远虑; 一手的锦绣华章:士风兼文风俱佳。 孟子:“如

11、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历代先贤之名言,孔子:士志于道 孟子:君子志于道者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管子: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岳飞:精忠报国 麦孟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何谓“民生”?孙中山:民生就是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人民的生命。,宋棐(fi)卿的东亚铭,天津东亚毛纺厂1931年建厂后,宋棐卿任经理。 1934年,宋棐卿特聘曾在国外留学专攻心理学并获得博士学位的何清儒

12、就任人事部主任,主持对职工文明教育与精神训练。这在当时的私营企业中实属难能可贵。,宋棐卿与何清儒共同写下了东亚铭,其前三条如下: 一、主义:人无高尚之主义,即无生活之意义。事无高尚之主义,即无存在之价值。团体无高尚之主义,即无强盛之道理。 二、做事:人若不做事,生之何益!人若只做自私之事,生之何益!人若不为大众做事,生之何益!人若只为名利做事,生之何益!若无事可做,要我做什么?若无艰难事做,要我做什么?若不服务社会,要我做什么?若不效忠国家,要我做什么?,三、尽责:事成而又不获罪于人者为理想之才。事成而不得已而获罪于人者为有用之才。事不成而仅图不获罪于人者为无用之才。事不成而又获罪于人者为危险之才。不待命令而自动工作者为中坚分子。等待命令而立即工作者为忠实分子。接到命令而懒于工作者为无用分子。有令不作反讥者为是非分子。 ,思考与练习 1.通读诗经,挑选自己喜欢的三首诗作简要评点。 2.学两首根据诗经演唱或改编的歌曲。 3.背诵课堂上所讲的诗经名篇并会解释其中的名句。,阅读书目 1. 余冠英诗经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6年版。 2. 朱自清诗言志辨,三秦出版社, 2007年版。 3. 闻一多诗经新义、诗经通义,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 4. 朱东润诗三百篇探古,中华书局, 2010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