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 1.2.2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课件 鲁科版选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596113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6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 1.2.2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课件 鲁科版选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 1.2.2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课件 鲁科版选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 1.2.2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课件 鲁科版选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 1.2.2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课件 鲁科版选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 1.2.2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课件 鲁科版选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 1.2.2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课件 鲁科版选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 1.2.2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课件 鲁科版选修3(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时 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根据教材中“鲍林近似能级图”可以得出 (1)第一能级对应第_周期,原子的电子排布特点是 _,该能级组只含一个s轨道,至多能容纳_个电 子,该周期只有_元素。 (2)第二、三能级组涉及_轨道和_轨道,分别对应二、 三周期,最外层电子从_个逐渐增加到_个。这两个能级组所容纳的电子数分别等于第2、3周期所包含的 _,这两个周期的元素种数恰好是原子轨道数目的_倍。,笃学一 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和族的划分,1.,一,1s12,2,两种,p,s,1,8,元素种数,两,(3)第四能级组对应第_周期(长周期),从_号到_号共包含_种元素,其中过渡元素的原子中新增的电子逐渐填入

2、_轨道。该能级组所能容纳的电子数_第四周期的元素种数,该周期的元素种数也是原子轨道数目的 _。 (4)依次类推,第五、六、七能级组最多容纳电子数分别 为_、_、_。若有第八能级组,则最多容纳50个电子。 由此可见,一个能级组最多所能容纳的电子数等于一个周期所包含的元素种数。,19,36,18,3d,等于,两倍,18,32,32,四,(1)族的划分与原子的_数和_密切相关。同族元素的价电子数目相同。主族元素的价电子全都排布在最外层的_或_轨道上。尽管同族元素的电子层数从上到下逐渐增加,但价电子排布_,并且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数等于该族元素原子的_数。除氦元素外,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_层电子排布均为

3、ns2np6。这种_电子的结构是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具有特殊稳定性的内在原因。,2,价电子,价电子排布,ns,nsnp,完全相同,价电子,全充满,外,(2)对于过渡元素的原子,价电子排布为 _。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同一副族内不同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不同,价电子排布却_相同,而且BB族的价电子的数目仍然与_相同。价电子排布为(n1)d68ns2的三个族统称为族。B和B族则是根据ns轨道上是有一个还是两个电子来划分的。,(n1)d110ns12,基本,族数,原子半径 对原子来说,其本身并没有一个截然分明的界面,因此也就不存在经典意义上的原子半径。通常所说的原子半径,是指指定化合物中两个相邻原子的_的一半。

4、 常见的原子半径有三种:共价半径,由共价分子或原子晶体中的_计算得出;金属半径,由_原子之间的最短距离计算得出;范德华半径,由_ _计算得出。,笃学二 核外电子排布与原子半径,1.,平均核间距离,核间距,金属晶体中,分子晶体,中共价分子之间的最短距离,原子半径的影响因素 原子半径的大小取决于两个相反的因素:一是_ _,另一个因素是_。_,电子之间的排斥将使原子的半径增大;而_越 大,核对电子的引力也就越_,将使原子的半径_。 这两个因素综合的结果是使各种原子的半径发生周期性的递变。,2,原子的电,子层数,核电荷数,原子的电子层越多,核电荷数,大,缩小,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1)一般来说,同周

5、期中,除_外,随着原子 序数的增大,元素的原子半径自左至右逐渐_。这是因为每增加一个电子,原子核中相应增加一个正电荷。由于增加的电子分布在同一层上,所以增加的电子产生的电子间的排斥作用_核电荷增加导致的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作用,有效核电荷增加结果使原子半径逐渐减小。,3,稀有气体元素,减小,小于,(2)对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来说,随着原子序数的逐渐增大,原子半径自上而下逐渐_。这是因为电子层的依次增 加,使核电荷增加对电子所施加的影响处于_地位, 电子间的排斥作用占了_地位。 (3)从总的变化趋势来看,同一周期(如第四周期)的过渡元素,自左至右原子半径的减小幅度越来越小。这是因为增加的电子都分布在_

6、轨道上,它对外层电子的排斥作用与核电荷增加带来的核对电子的有效吸引作用大致相当,使有效核电荷的变化幅度不大。,增大,次要,主要,(n1)d,如何用最简单的语言描述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中周期和族的划分之间的关系? 提示 (1)每周期第一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式为ns1。每周期结尾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除He为1s2外,其余为ns2np6。即最外层电子所在轨道的主量子数n与其对应的周期序数相等。 (2)族序数与价电子数的关系 主族(AA)和副族B、B的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慎思1】,副族BB的族序数最外层(s)电子数次外层(d)电子数。 零族:最外层电子数等于8或2。 族:最外层(s)

7、电子数次外层(d)电子数。若之和分别为8、9、10,则分别是族第1、2、3列。,如何比较微粒半径的大小? 提示 (1)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2)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或同价态离子半径均依次增大。 (3)阳离子半径小于对应的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大于对应的原子半径,如r(Na)r(Cl)r(K)r(Ca2)。 (5)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的离子,核外电子多的半径大,如r(Fe2)r(Fe3),r(Cu)r(Cu2),【慎思2】,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属长周期的4、5、6周期所包含的元素种类数分别为18、18、32,试解释原因? 提示 据鲍林近似能级图,第4、5周期元素包含的能级为ns、n

8、p、(n1)d,共有9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18个电子,对应两周期中各18种元素;而第6周期元素能级除ns、np和(n1)d外,还有(n2)f,故多出7个原子轨道,14个电子,对应多出14种元素。,【慎思3】,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呈周期性的变化: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重复出现从ns1到ns2np6的周期性变化。 每个周期所含元素种数恰好是原子轨道数目的2倍,即从第1周期到第7周期所包含元素种数分别为2,8,8,18,18,32,第7周期为不完全周期。,要点一 | 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和族的划分,1,2,族的划分与原子的价电子数目和价电子排布密切相关。一般来

9、说,同族元素的价电子数目相同。主族元素的价电子全都排布在最外层的ns或np轨道上。并且主族元素所在的族的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数。除氦元素外,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均为ns2np6。这种全充满电子的结构是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具有特殊稳定性的内在原因。 根据元素原子外围电子排布的特征,可将元素周期表分成五个区域; s区包含A、A两族元素,除氢元素外,其余都是活泼的金属元素;,3,p区包含AA和0族元素,除氢元素外,所有的非金属元素都在p区; d区包含BB和族 ds区包含B和B族,d区和ds区全是金属元素; f区包含镧系和锕系。 特别提醒:元素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周期序数由该元素原

10、子中电子的最大主量子数决定; 族序数由该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数决定; 所在区由该元素原子价电子对应的角量子数决定。,【例1】,已知某元素3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3d5,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 A第三周期族 B第三周期B族 C第四周期族 D第四周期B族 解析 3价离子的核外有23个电子,则原子核外有26个电子,26号元素是铁,位于第四周期族。 答案 C,由电子排布式来推断元素时有这样的规律:最外层np能级上有电子的一定是主族(或0族)元素,其内层已饱和,n为周期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即为主族序数;若最外层只有ns能级上有电子,价电子排布为(n1)d110ns1

11、2,则为过渡元素。,【体验1】,(1)写出该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 (2)指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周期表中所处的分区、周期数和族序数,是金属还是非金属以及最高正化合价。,解析 本题关键是根据量子数推出价电子排布,由此即可写出核外电子排布式及回答问题,由一个价电子的量子数可知,该电子为3d电子,则其他两个电子必为4s电子(因为E3dE4s,所以价电子排布为3d14s2,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4s2。从而知原子序数为21,处于周期表中的d区第4周期B族,是金属元素,最高正价为3。) 答案 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4s2 原子序数为21,处

12、于周期表中的d区第4周期B族,是金属元素,最高正价为3。,影响因素: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作用使原子半径减小;电子间的排斥作用使原子半径增大。 变化规律: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增加电子产生的电子间的排斥作用小于核电荷数增加导致的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作用,使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同一主族自上到下,核电荷数增加对外层电子的吸引作用小于增加电子间的排斥作用,使原子半径逐渐增大。,要点二 | 核外电子排布与原子半径,1,2,归纳总结: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 (1)同一周期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2)同一主族中一般是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3)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核电荷数越大,其微粒半

13、径越小。 (4)同一元素的原子半径,大于其阳离子半径,小于其阴离子半径。 如比较Ca2和Cl先看电子层数,若相同;再看核电荷数:Ca2Cl,因此半径大小为(Cl)(Ca2)。,判断半径大小并说明原因: (1)Sr与Ba (2)Ca与Sc (3)Ni与Cu (4)S2与S (5)Na与Al3 (6)Sn2与Pb2 (7)Fe2与Fe3 解析 依据“要点二”提供的规律一一作出判断。,【例2】,答案 (1)BaSr 同族元素,Ba比Sr多一个电子层; (2)CaSc 同周期元素,Sc核电荷数多; (3)CuNi 同周期元素,Cu次外层为18电子,屏蔽作用大,有效核电荷数小,外层电子受到的引力小; (

14、4)S2S 同一元素,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5)NaAl3 同一周期元素,Al3核电荷数大; (6)Pb2Sn2 同一族元素的离子,正电荷数相同,但Pb2比Sn2多一电子层; (7)Fe2Fe3 同一元素离子,电子越少,正电荷数越高,则半径越小。,在中学要求的范畴内可按“三看”规律来比较微粒半径的大小。 “一看”电子层数:当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二看”核电荷数: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三看”核外电子数:当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均相同时,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体验2】,下列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的是 ( )。 AC、N、O、F BMg、Al、Si、

15、S CB、Be、Mg、Na DMg、Na、K、Ca 解析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从左至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从上至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答案 C,【体验3】,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三种微粒An、Bn、C,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原子序数的关系是CBA B微粒半径的关系是BnAn CC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一种原子 D原子半径的关系是ACB,解析 离子的电子层结构是稳定结构。An、Bn、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C原子一定具有稳定结构,即为稀有气体元素中的一种,可选C。分析An、Bn的电子层结构再转化为原子结构可知,A必定在C(即稀有气体)的后面,B必定在C的前面称为“阴前阳下”(第一周期除外),故A、B、C的原子序数关系ACB;又据“阴前阳下,径小序大”的规律可知,离子半径的关系为AnBn。可选B。 答案 BC,【案例】,比较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