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592671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PPT 页数:125 大小:6.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通史版)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通史版)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通史版)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通史版)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史版)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课件(1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是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阶段。先秦至秦汉时期的成就对整个中华文明起到了奠基作用。,(1)夏朝首创王位世袭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2)商代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 (3)西周实行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 (4)春秋战国时代分封制瓦解,各国通过变法确立封建制度,(1)秦朝:完成国家统一,首创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推广郡县制,初步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汉朝: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引发“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建立“中朝”,实行察举制,(1)农业:从刀耕火种发展到铁犁牛耕,由井田制发展到土地私有制;都江堰工程

2、建成 (2)手工业和商业: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商周时期是青铜时代;春秋晚期开始人工冶铁,丝织业发展;春秋战国时代私营手工业和商业出现,(1)农业:发明犁壁、耦犁,修建漕渠、白渠、坎儿井,王景治理黄河 (2)手工业:丝织业发达,出现丝绸之路;开始用煤作燃料;东汉晚期出现青瓷 (3)商业:秦统一货币、度量衡,汉代商业活跃,(1)出现了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 (2)诗经、楚辞代表了当时的文学成就 (3)司南发明 (4)出现早期绘画 (5)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1)思想: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焚书坑儒;汉初采用黄老之学,无为而治;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开始成为正统 (2)科技文艺:以医学

3、、数学和造纸术为代表的科技得到发展,汉赋为主要文学体裁,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 先秦时期,考纲要求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 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科技成就;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文学成就,2西周的分封制 (1)背景: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经牧野一战,灭商后建立周朝。 (2)分封对象:王族、_、先代贵族。 (3)权利与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要定期_,提供军赋和力役。 (4)评价: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巩固了西周的统治;但后来出现诸侯国之间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权威削弱。,功臣,朝

4、贡,3西周的宗法制 (1)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一种制度。 (2)内容 周天子以_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大宗。 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对天子是小宗,在本国则是大宗,其地位由嫡长子继承。 从卿大夫到士,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3)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4)结果:根据血缘关系亲疏,形成“周天子_ 卿大夫士”的等级。 (5)作用: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 “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是巩固分封制和加强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工具。,诸侯,轻巧识记 分封制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一个目的:巩固统治。 二个内容:土地和人民。 三个对象:

5、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四大义务:镇守疆土、军赋、力役、定期朝觐。,误区警示 嫡长子不一定是长子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古代中国实行一夫多妻制,正室所生为“嫡”,侧室所生为“庶”,因长子可能庶出,故嫡长子不一定是长子。 图解历史,考法提示 (1)题干中凡是涉及“家谱、宗祠、族规”“血缘亲疏”“嫡庶之辨”“祭祖”“亲属称谓”“落叶归根”“追根认祖”“重男轻女”等信息时,都要考虑与宗法制的关联。 (2)凡是涉及“授民授疆土”“朝觐述职”“等级森严”等信息时,都要考虑与分封制的关联。,主题一 分封制的内容、特点及历史遗存影响 史料研读 史料一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而天

6、下不称偏焉。” 荀子儒效篇 史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史料三 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 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 臣扞城。然而降于夷王,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历于宣 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 嗣。陵夷迄于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 柳宗元封建论,问题 依据史料概括归纳分封制的特点及历史影响。 解读,史论拓展 分封制的特点、历史遗存影响 1特点 (1)分封诸侯的种类有王族(子弟)、功

7、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2)同姓王族(子弟)是分封的主体;周天子亲族占据富庶及战略要地。 (3)周天子对诸侯巡视检查,诸侯则定期朝觐述职。,2历史遗存影响 (1)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皇族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分封。 (2)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 鲁、郑、陈等。 (3)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主题二 宗法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要点拓展 1封建政治:影响了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原则;影响了古代对列祖列宗的崇拜;形成了“家国同治”的统治理念等。 2社会习俗:影响了后世的百家姓丛书、家族家谱修订、宗祠家庙建立;影响了民间的尊

8、宗敬祖、认祖归宗、渴望亲情的传统观念,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3思想观念:宗法观念使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严格的伦理 范式,“忠”“孝”观念深入民心;宗法观念造就了重视家 庭建设、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和睦相处等社会 公德;促使中华民族形成了“国”与“家”不可分的意识, 直接造就了一批批忠孝之士;宗法制本身倡导的“道德专 制”“男女不平等”“等级观念”等思想,直接导致了后世 的男尊女卑、等级贵贱、过分强调家庭本位、任人唯亲等现 象,成为扼杀人性、民族进步和发展的瓶颈;宗法意识使 “国人”形成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盲目排外心理。,4社会上有关百家姓的系列丛书、家谱,各地宗祠、家庙,以及民间

9、存在的尊祖敬宗、认祖归宗、祭祖扫墓等社会风 俗,都是宗法制的历史遗存。,史料探究 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 解读 史料 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一瞬消失 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 (1)史料信息表明西周宗法制观念和传统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极大,导致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宗法色彩。,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 (2)史料信息说明宗法制对封建社会政治影响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等级制、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极端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

10、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又一特色。 中国历史纵与横 (3)史料信息说明宗法制影响了封建社会政治的另一大表 现就是亲贵合一、裙带作风及封建统治者的反对理性和守旧思想。,史观连线 以唯物史观和社会史观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 【史观理论】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需要用一分为二、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现象。 (2)社会史观以“社会”为历史研究的基本范畴,集中研究社会结构、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及其社会意识的变动过程。,【史观运用】 (1)运用唯物史观认识分封制和宗法制 分封制是建立在井田制这个经济基础上的,在西周初期确 实起到

11、了巩固统治的作用,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国的 实力增强,分离倾向明显,逐渐瓦解了周朝的统治。 宗法制在维护社会的稳定,凝聚力量,养成温良恭敬、勤劳简朴的社会美德和尊老爱幼、兄弟相亲的社会公德方面积极作用明显,但也存在“道德专制”“男女不平等”“等级观念”“自律盲从”等消极成分,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以来的民主法制进程。,(2)运用社会史观理解由宗法制度产生的宗法观念,B,一、西周分封制 1(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 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解析:“雅言”是周王室使

12、用的语言,而西周的统治中心镐京在今陕西省境内,故本题选择C项。,C,A,C,D,A,B,考点二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 1农业经济 (1)耕作方式 原始社会时期,以_为基本耕作形式。 春秋战国时期,_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刀耕火种,铁犁牛耕,(2)土地制度 商周时代:实行_,土地归国王所有。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_。 (3)水利工程:战国时期李冰修建_,郑国修筑郑国渠。 (4)经营模式: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_开始出现,成为以后整个封建社会最基本的经营模式。,井田制,土地私有制,都江堰,小农经济,2手工业经济 (1)古

13、代手工业的基本形态 家庭手工业:作为农业的副业而存在,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 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_的产品,以盈利为目 的,完全投放市场。 官营手工业:商周时期开始出现,一直到明代前期都占据主导地位,其主要特点是:“工官”的制作工艺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的最高水平;其产品主要满足皇(王)室和官 府的需要;官营手工业的技术工艺的传承是_的,往往导致失传;匠户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受到限制。,民间消费,封闭性,(2)代表成就 丝织业:先秦时期纺织原料最初用的是麻和葛,后 来出现了蚕丝。冶炼业:商周的_工艺达到很高水平,青铜器大都作为礼制的象征

14、,代表着权力和秩序;春 秋晚期中国出现最早的人工冶炼的_。 3商业经济 (1)西周时期:“_”,商业被官府垄断。 (2)春秋战国时期:私商开始出现;当时主要诸侯国的首都成为商业中心。,青铜铸造,铁器,工商食官,4“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目的 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根本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3)形成:_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此后,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4)影响 积极: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消极:使社会经济活力

15、受到压抑,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商鞅,误区警示 小农经济属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强调以农业生产为主、以家庭为生产单位,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但不是唯一模式。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存在。自然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其生产不以交换为目的,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的。,图解历史 轻巧识记 “工官”制度的特点:特殊行业的垄断性、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不计成本的奢侈性、技术工艺的高超性、各行各业的封闭性、劳动者缺少积极性。,考法提示 (1)题干中凡涉及“精耕细作”“自给自足”“铁犁 牛耕”“土地兼并”等词语的,大多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相 关联。 (2)题干中凡涉及“工商食官”“官营”“民间手工业”等词语,大多与古代手工业相关联。 数字助记 古代商业的三“先”与三“后”的变化 商业场所:先定时定点,后打破时空界限。 交易媒介:先物物交换,后一般等价物,最后货币固定为 金银。 商人组织:先亲缘组织,后地缘组织、业缘组织。,主题一 古代中国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的特点 史料研读 史料一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