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桃花源记》(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592079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6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桃花源记》(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桃花源记》(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桃花源记》(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桃花源记》(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桃花源记》(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桃花源记》(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桃花源记》(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时,21 桃花源记,课时目标,1.疏通文意,理清层次,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2.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情境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桃花源记这篇文章,理解了文言词语的意思,理解了文意,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文章,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课文解析精研细读,按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课文分为三部 分 第一部分(第1节):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2、3节):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4、5节)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课文解析精研细读

2、,1.渔人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人。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课文解析精研细读,3.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 土地平旷,屋舍产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课文解析精研细读,5.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 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3、 6.渔人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课文解析精研细读,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8.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课文解析拓展延伸,9.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 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

4、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课堂小结,结构图示,桃 花 源 记 陶渊明 发现桃花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景色优美 进入桃花源所见:土地平旷、屋舍严然、良田美池 怡然自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环境良好) 生活安定 所闻:避秦时乱

5、,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之久 所历: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民风淳朴 离开桃花源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无问津者 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似有而无,主题概括,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那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自由安乐,彼此和睦相处。这是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陶渊明的社会及政治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意愿。,课时训练答案,1.反映桃源人的热情好客,民风淳朴,也反映了桃源人生活富足。 2.世外桃源 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境界 3.环境美丽,没有战争,没有压迫,生活富足,安居乐业 4.这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因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虽民风淳朴,但生产力低下,是封建社会状态下的小农经济,只能是当时的理想社会,而不是今天我们向往的理想社会。 5.对黑暗动荡的现状不满,对安定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 6.桃花林芳草鲜美,桃花源土地平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