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一我与地坛节选含解析苏教版必修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589954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一我与地坛节选含解析苏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浙江专用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一我与地坛节选含解析苏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浙江专用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一我与地坛节选含解析苏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浙江专用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一我与地坛节选含解析苏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浙江专用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一我与地坛节选含解析苏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专用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一我与地坛节选含解析苏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一我与地坛节选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一) 我与地坛(节选)一、语言表达专练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应该身临其境为群众着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并以此作为干事创业的根本动力。B两年呕心沥血,700多个日夜的艰苦奋战,粤川人民携手完成的是一次沧海桑田的改变、一阕壮阔豪迈的史诗。C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邹祥凤说,中国梦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一项亘古不变的宏图伟业。D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篇散文,用恳切、优美的文字,把他用全部生命感悟到的宝贵东西传达给我,我读得出神入化。解析:选BB项,“沧海桑田”指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很大。A项,“身临其境”指

2、亲自到了那个境地。此处应用“设身处地”。C项,“亘古不变”指从古至今永远也不会改变。此处应改为“亘古未有”。D项,“出神入化”形容技艺极其高超,达到了绝妙的境界。用在此处不合语境。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史铁生因双腿残废而变得消沉,他为了逃避而来到地坛,让他体会到生与死的永恒,体会到人的渺小和自然力量的伟大与永恒。B无论外界环境和参赛条件都极端恶劣,“好声音”的歌手们总能够面带微笑、充满信心地完成所有的比赛项目。C当年极为畅销的一本书墨迹的作者是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曾子墨根据自己的真实生活轨迹写的。D时代要求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科学的态度,像学习和掌握马克思理论一样,来理解和把握建设

3、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解析:选DA项,偷换主语,应在“让他”前加“地坛(的一草一木)”等。B项,“无论”和“都”在第一个分句内部搭配不当,可把“无论”改为“尽管”。C项,句式杂糅,要么说“墨迹的作者是曾子墨”,要么说“墨迹是曾子墨写的”。3在下面一段话中三处横线处依次填入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_,_,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_。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淡褪了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坍圮了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到处的野草荒藤也

4、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茂盛得自在坦荡的野草荒藤到处都是ABC D解析:选D从语段的结构形式上看,我们要选择的前两个句子均应该对应前面所给语句的结构形式。“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中所用到的动词“剥蚀”在前,而相应的宾语“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在后,所以,我们在选择的时候,应该首先注意到这个问题,故选。而“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这句话则是主谓的结构形式,是定语“祭坛四周”,加上中心语“老柏树”,再加上谓语“苍幽”,选句应和这句话结构一致,故选。4著名作家史铁生逝世后捐赠的肝脏在天津成功移植给了一位患者。请你以这位患者的名义给史铁生写一段感激的话。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得体;不写称呼语;不超过10

5、0字。答: 参考答案:你用捐肝拯救我的生命,你用作品鼓励无数读者,你用行动为世人立下精神高标,你用生命书写生命。你的生命就是一本书,你的故事写尽感动。你是轮椅上的哲人,永远的大师。谢谢您,史老师,祝您一路走好5人生如书,值得每个人用心去品读。请你根据示例写一句品味生命的话。莎士比亚说:人生如戏,生命是舞台。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史铁生说:所谓命运,就是说,这一出“人间戏剧”需要各种各样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以随意调换。我说: 解析:该题主要是引导同学们加深对生命的理解,可结合我与地坛(节选)中的人生感悟,写一句蕴含哲理的话。参考答案:人生本就是一个过程,你所做的和能

6、做的就是如何让这个过程更精彩。6读书时,常用批注对文中精当之处做出评点,抒发感想。它直入文本,少有迂回,三言两语,生动传神。请参考对画波浪线句的批注,任选下面我与地坛中一处画横线的句子,从内容、手法、作者情感等方面选择一个角度做批注。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格,不超过40个字。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会儿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示例:一个比喻写尽蜂儿姿态之轻盈,动作之优雅,神态之安闲,突现物之生机,妙极!答:

7、 解析:本题意在引导同学们对文中语句进行鉴赏,鉴赏时仿照例句,不仅要把画线句子内容上的特点评点出来,还要使用一种修辞格。参考答案:形象的拟人!蚂蚁是个思想家,更是一个践行者啊!蝉能摆脱外壳,自己却难以摆脱寂寞;以空屋之空旷言寂寞如茫茫大漠之无边,越咂摸越有味。二、阅读理解专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

8、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

9、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之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

10、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们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7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之所以以“秋天的怀念”为题,一是因为文中描写的故事都发生在秋天;二是因为母亲是在秋天去世的,而我则是在秋天获得了“新生”。B文章第1段写到“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第4段又写到“她又悄悄地出去了”,这两个细节都主要是为了表现母亲对儿子内心的痛苦的体谅。C文章第2段和第5段两次写到了“我”对母亲病情的不了解,字里行间隐含着一种深深的自责,从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面对精神与肉体双重折磨的母亲的

11、伟大。D文章第3段写“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这一细节,表现出母亲时时刻刻在关注儿子的情绪变化,一个“挡”字,突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拳拳爱心。E文章第6段写母亲临终时,“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两个“艰难”的强调主要是为了表达“我”对母亲一生不幸的深深同情。解析:选CDA项,母亲是在秋天去世的,那个秋天有着不同的意义。母亲在世时曾多次想要带“我”去北海看菊花,文末也写到“我”与妹妹同看菊花,对菊花、秋天的怀念就是对母亲的怀念,A项说“文中描写的故事都发生在秋天”也欠妥。B项,“她又悄悄地出去了”主要是她不想伤害儿子,还有可能是病情加重的原因。E项,第一个“艰难”指病痛折磨艰难难熬,第二个指生活艰难,在这里不是同情,更多的是对母亲的愧疚和怀念之情。8简要分析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1)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答: (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答: 解析:(1)该处的景物是“我”独自坐在屋里时看到的,那时,“我”还没有从阴影里走出来,由景可知“我”此时的心情。(2)此时“我”已经从母亲的生命中读出顽强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