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语文说课稿全套

上传人:hu****a8 文档编号:86584814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92 大小: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语文说课稿全套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语文说课稿全套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语文说课稿全套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语文说课稿全套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语文说课稿全套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语文说课稿全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语文说课稿全套(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冊初中語文说课稿全套1沁园春雪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这首诗词传颂百年,气势磅礴。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诚请各位评委给予批评与指正。一、说教材沁园春雪编排在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居教材之首。本单元以赞颂大自然为主题,除了风雪弥漫的北国,还有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的雨说,勾起我们柔软的温情与朦胧的憧憬的星星变奏曲,济慈捕捉到的蝈蝈和蛐蛐,以及静谧美好的夜。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能领略诗情画意,感受其意境美;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既提高欣

2、赏能力;也感受诗人抒发的强烈情感,品味含蓄、精炼、优美的诗歌语言,从中受到思想教育。根据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导学生欣赏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引导学生品味词的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领会词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前两点侧重能力目标,后一点侧重德育目标。这符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等人关于教学目标分为六级认知理论。词的下阙第三层是全词点睛之笔,表现全词主旨,因而定为教学重点;词上阕写景是下阙

3、评古颂今的基础,起铺垫作用,下阕评古是为了颂今-这是作者立意之所在,对初中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定为教学难点。二、说学情根据教育心理学皮亚杰认知结构发展理论以及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初中生的感受性和观察力提高起来,学生学习新知识前他们所具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对学习新知识具有正迁移的作用。教师在学习方法上加以指导,则有利于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三、说教法本课主要使用诵读法,提问法和练习法。诵读法:从教学过程来看,初读全词-听读全词-导读全词,最后分组诵读;从方式上看,播放录音,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读出词味

4、。提问法:根据认识原理,设计并尝试提问教学法,解决词的上阕、下阕、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问所包括的小问题,形成一种追问,把全篇课文讲析内容全部带了出来,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练习法:设计2个反馈检测题,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本课采用了沁园春雪朗读磁带,用于听读训练;使用我爱你,塞北的雪VCD导入新课,形象生动;VCD片和课文插图江山如此多娇的运用,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提供了保证。四、说学法引导学生在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感受这首词音美,形美,意美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诗词重要方法-诵读法。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为此,安排大量的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根

5、据系统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理,采用五人讨论小组讨论活动,把全班分组,确定发言代表,调动各层次学生积极性,收到较好效果。此外,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已形成常规;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读书习惯。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投影仅上播放VCD片我爱你,塞北的雪片断。由滋润着春天的麦苗,迎春花叶的北方柔美深情的雪,过渡到北方豪迈的雪。这样导入从视听上吸引学生,营造气氛,开启学生形象思维。展示词人创作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毛泽东在特定历史时期担负的历史使命,有助于学生理解词的内容,理解词的主旨。在解题之后,指名学生轮读上下阙,全班听读,检查学生课前

6、自读情况。针对学生易错字音,借助投影仪进行正音教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齐读形式品味词的语音之美,初步感知教材。听读全词要求学生闭眼听读,联想优美画面,初步感受词的形象之美,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导读全词先让学生以五人讨论小组为单位,讨论屏幕上投出的问题。(二)新授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教师将早先设计好大问题之下形成顶针特色的连环问按序抛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带着学生深深地进入课文。力求让学生在每一句课文理解中都绽放出思维的火花。小问题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的起铺垫作用,有的起过渡作用,有的起引思作用,有的起活跃气氛作用,使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通过连环追问导读方式,学生对

7、词的理解和认识大大加深,本课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也基本突破了。(三)巩固怎样在此时趁热打铁,再给予重锤强化?播放沁园春雪VCD片,旨在通过视听感观共同作用,调动学生形象思维积累,从主客观方面同时点燃学生形象思维的火点,使学生形象思维燃起熊熊烈火。至此,课堂教学达于高潮,似可戛然而止。然而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反馈越及时越好。通过反馈检测题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馈。同时,考虑到初三学生面临升学考试,注意考查学生审题的能力,一题要求选出正确项,一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一项。最后一步,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展开联想、想象,用一段文字描绘诵读本词时脑中浮现北方雪景画面。这是用教学中以读

8、促写,把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结合起来的一种方法。(四)小结六、说板书设计沁园春雪毛泽东景:江山多娇(望)评:古代帝王(惜)颂:人民大众(主旨)以上这些就是我本节课的教学设想,敬请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2雨说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雨说,下面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雨说是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首现代诗。这个单元所选课文的体裁都是诗歌,从内容上看都是诗人从自然中获得灵感,受到启示,借美妙的诗行弹奏出自然的乐音,抒写心中的情志。雨说这首诗就是诗人借春雨的拟人化形象,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充满“爱心”的倾

9、诉,是诗人心灵唱出的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他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福。 教学目标综合这首诗的特点、课程标准对于文学作品的教学要求及建议、初中学生思维的特点,我确定如下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2.体会拟人修辞手法的妙处,体会诗歌轻柔、喜悦的风格。3.理解诗歌的主题,把握雨的象征含义。4.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领悟诗歌内容。教学难点捕捉诗歌的意象,通过联想、想像体验情境,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二、说教法根据以上分析,我采用下列方法,解决重点,突破难点。1诵读感悟法

10、;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采取多种形式,有层次、有梯度地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2联想想象法;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想像,解读意象,促进朗读的提升;3探究学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挥其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所提升。三、说学法我将指导学生运用朗读体会、联想想像、记忆背诵、探究学习等方法来学习。四、说教学流程(一)导入同学们还记得“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吗?诗可以娱目、娱耳、娱心。其实,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她们吸收了几千年诗词深邃的神韵,借鉴了外国诗艺自由的脚步,感受着新时代清新的气息,装点了中国乃至世界诗坛的盛装。今天,就让我们和着

11、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本课导语的设计,力求抛砖引玉。一是由学生耳熟能详的古诗句谈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暗示诗人的创作底蕴(郑愁予的诗往往透出中国古典诗的修养,这首诗也不例外,导语中就给学生一种暗示,为学生理解这首诗的语言特色埋下了伏笔);二是明示诗歌的作用,既隐含方法,又指出了学习重点。(二)解读标题标题是诗歌的眼睛、窗口,可以使学生高屋建瓴地理解诗歌的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首诗有一个副标题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这个副标题是解读这首诗的一把钥匙,因此,导入之后,让学生带着这样一个问题这首诗的副标题对我们理解诗歌有什么帮助,去初读这首诗。以

12、此为突破口,可以让学生以最快地速度理解诗人的写作目的。(三)了解作家及作品学生初读之后,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正音,二是初步理解这首诗的内容,但是,如果想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作者的情感,还需要了解作者的经历及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一九七九年,中国正值结束“文革”不久,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经历后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

13、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四)鉴赏诗歌1.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请同学尝试有感情地朗读。明确告诉学生应注意朗读的方法: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连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2.学生尝试朗读之后,与学生讨论并明确这首诗各节的读法: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表现“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停顿:如“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重音:如“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

14、“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此步为学生品读全诗的关键,只有完全融化到诗里,才能在高层次上获得审美感受。然后由学生两人一组,自读自评,体会诗歌的音韵美。3.配乐朗读,读出情感。播放萨克斯乐曲春风,请学生伴随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仔细体味诗中的意境。请学生说说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情调。如“轻快,喜悦,蓬勃向上,充满活力”等。这一步是在完全入境基础上的一次升华,因此应要求学生反复吟咏,一读一思,一思一得,最后达到“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使其义皆出于吾之心”的目的。学生的表述可形式多样。4联想想像解读意象要求学生跳读诗歌里写雨的诗句,想像雨的画面。完成这一个环节,需要学生准确识别意象,用生动

15、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与本诗欢快、喜悦、乐观的情调相符的画面。是准确解读这首诗的意象的准备。接下来,请学生自由吟咏,并结合自己想像的画面,给“雨”前边加上恰当的修辞成分,并思考诗人寄予“雨”怎样的内涵。如:大地企盼的春雨;亲切温柔充满爱心的春雨;与孩子一起嬉戏的春雨;默默奉献的雨;活泼有趣的雨;勇敢地笑着的春雨这是在形象思维、感受诗的意境的基础上对典型意象“雨”的感悟。也是进行抽象概括的过程,学生可围绕“爱”的主题畅所欲言,教师也可根据学情,适当加以提示,如参看副标题“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也可先找关键句。不可囿于固定答案,束缚学生的思维。5.品味语言语言的品味,永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离开了语言学习的语文课,不是完整的语文课。语言的品味,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言敏感的有效方法之一。(五)小结课堂总结不仅仅是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