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心理学(第四章 旅游需要与旅游动机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580884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2.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心理学(第四章 旅游需要与旅游动机1)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旅游心理学(第四章 旅游需要与旅游动机1)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旅游心理学(第四章 旅游需要与旅游动机1)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旅游心理学(第四章 旅游需要与旅游动机1)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旅游心理学(第四章 旅游需要与旅游动机1)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心理学(第四章 旅游需要与旅游动机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心理学(第四章 旅游需要与旅游动机1)(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四章 旅游需要与旅游动机,本章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内容 本章从基本概念入手,分两节依次讨论旅游需要与动机的内涵 、产生、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并提出满足旅游需要与激发动机 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需要与动机 的内涵、类型及特 点,了解旅游需要与动机的产生及影响因素,熟悉满足旅游需要与 激发旅游动机的基本方法,为工作中最大限度满足旅游者需要、激 发旅游者动机提供心理依据。 教学重点:旅游需要与动机的内涵、类型、特点及激发 教学难点:旅游需要与动机的关系、特点及影响因素,案例,芝加哥市有三个女教师利用暑假外出旅行。她们中的卡西是先飞到 纽约,后又飞

2、往西雅图,先参加了个学习班、又飞到阿拉斯加进行村庄 旅行,她每个村庄住3天,和阿留申人同吃同住五周后,又乘车从内陆 走廊返回西雅图,再回芝加哥。 另两个人是到欧洲去旅游,其中之一的巴巴拉是与好朋友一起随旅 游团旅游,采取了双飞的形式,走过好多国家后,返回芝加哥; 另一个安娜是独自乘火车前往纽约,再飞往欧洲拜访老师未果,她 就乘坐火车在欧洲游览了几个旅游胜地,又前往巴黎度过一周后飞回纽 约,乘火车返回芝加哥。,美国心理学家小爱德华J梅奥在他所著旅游心理学,这三个研究对象度过了很不相同的假日, 游览了不同的旅游地点。我们如何解释她们 在选择度假方式上为何如此不同呢?这就要 研究人们的旅游需要与旅游

3、动机。,徐霞客游历名山大川,因为他深深爱着这片河山;沈从文怀着解不开的故乡情结,流连在湘西的沱江岸边、吊脚楼前;白雪公主奔进美丽的大森林,希望能够躲避世俗的无情迫害;小丑鱼为了追寻比生命还重要的骨肉亲情,不畏大海波涛,挣扎在暗流之中出游的人,总有一个梦想、一份情怀、一个理由。,第四章 旅游需要与旅游动机,内 容 简 介,第一节 旅游需要 第二节 旅游动机,绪 论,旅游需要与旅游动机,讲授要点: 旅游需要的含义及产生的条件 旅游需要的分类及特点 旅游需要的发展趋势与对策,第一节 旅游需要,绪 论,要点一:什么是旅游需要?,旅游需要与旅游动机,需要的概念,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

4、足的一种内心状态,它是机体或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脑中的反映,包括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第一层次:是有机体内部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乏或 不平衡状态; 第二层次:是人对某种客观要求的反映; 第三层次: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是人进行活 动的基本动力。,(一)需要的内涵,旅游需要与旅游动机,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旅游需要与旅游动机,马斯洛描述的五种主要需要相对突出的渐进变化关系,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七级论”。,2、阿尔德弗的ERG理论,成长需要 (growth) 相互关系需要 (relation) 生存需要 (existence),旅游需要与旅游动机,(二)需要的特征,丰富性 客观性 差异性

5、 阶段性,旅游需要与旅游动机,什么是旅游需要,我们去旅行,最初是想迷失自我,我们去旅行,最终是要找到自我。 皮寇爱耶尔(美国),旅游需要与旅游动机,旅游需要是人的一般需要在旅游过程中的特殊表现。旅游需要是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对旅游活动及其要素的愿望和要求。,1、旅游需要产生的主观条件 第一,基本需要失衡并被感知产生了变换生活环境以调节身心节律的旅游需要 人的身心的疲劳紧张和精神的相对空虚引起生理或心理的平衡失调,由此产生去外地摆脱紧张、补偿缺乏、恢复平衡的驱动力。,旅游需要产生的条件,1、旅游需要产生的主观条件,第二,好奇心驱动了认识与探索的旅游需要 概念:好奇心是人类和其他一些高级动物在面对新

6、奇、陌生、怪诞或复杂刺激时所产生的一种趋近、探索和操弄,以求明白、理解和掌握的心理倾向。65页 动物也有对新环境喜欢探究的特点。 人类发展需要好奇心的滋养。 幼儿的好奇心表现为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操弄。(满足比较容易些),成年人对周边的事物已经不像幼儿那样事事感到新鲜了,因此要满足成年人的好奇心就比较难一些。异地未曾亲见的自然现象和自然景观,对成年人构成了永恒的吸引力,千百年来一直强烈地诱惑着人们外出旅游。 在“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景中长大的人,也要劳师远征去异地游山玩水的怪而又不怪的“围城心态”。 正所谓“凡人羡仙境,仙人慕凡尘”就是这个道理。,2、旅游需要产生的客观条件 (1)经济因素 经济

7、因素是产生旅游需要和实现旅游需要满足的基本前提。经济收入与旅游需要与旅游动机呈正相关。 旅游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消费行为,需要有一定的经济条件和支付能力做基础。 旅游支付能力是指在人们的全部收入中扣除必须缴纳的税金和必需的生活及社会消费支出后的可自由支配的余额中,可以用于旅游消费的货币量。 可自由支配的余额越大,旅游支付能力就越强。,补充资料: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时,国民普遍产生国内旅游需要与动机,达到人均4000-10000美元时,将普遍产生国际旅游需要。 经济因素不仅影响人们旅游需要的产生,而且决定着旅游消费结构、旅游方式选择、旅游时间长短、旅游地的远近等。

8、影响产生旅游需要的经济因素还包括对旅游商品价格的敏感度。 一般而言,旅游需要与旅游商品价格之间具有负相关的关系。但是,只有适中的动态定价才会带来最大量的需求。,补充资料:(2012.3.20国家旅游局) 国民休闲纲要将出台: 旅游行业进入消费升级阶段 从全球旅游客源地的发展历程来看,旅客的旅游动机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而提升,大体分为“观光游-度假游”三个发展阶段。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美元时,居民将产生国内旅游的动机;达到1000美元时,将产生赴邻国旅游的动机;超过3000美元时,将会产生洲际旅游的动机。当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时,休闲游将获得快速发展,2010年中国人均GDP约

9、合4200美元,中国旅游业已进入旅游消费升级阶段。,2、旅游需要产生的客观条件 (2)时间因素 时间因素 是指人们拥有的余暇时间。 余暇时间是指在日常工作或学习时间、家务社会交往生活时间、及生理上需要调理的必需的时间之外的,可以自由支配,可从事消遣娱乐或自己乐于从事任何其他事情(活动)的时间。 包括业余时间(每日闲暇)、周末时间(每周闲暇)和一段集中的短暂假期(节假日闲暇)。 旅游是需要时间的。社会越发展,余暇时间就越增加,刺激人们的旅游愿望。 我国实行每周五日工作制,实行法定假日和“十一”、春节两个“黄金周”,以及部分公民享受的带薪休假,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旅游需要。,2、旅游需要产生的客观条

10、件 (3)旅游对象因素 客观存在的旅游对象也是旅游需要产生不可缺少的必备条件之一 。 旅游对象对旅游者有多大的诱引力,取决于它与众不同的特色。,2、旅游需要产生的客观条件 (4)社会因素 旅游需要的产生与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文化因素、社会风气、社会群体有密切关系。 旅游需求也对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敏感。,绪 论,要点二:旅游需要的分类及特点,旅游需要与旅游动机,(一)旅游者的天然性需要,1、生理需要:避寒、避暑; 2、安全需要:避祸;,(二)旅游者的社会性需要,1、社会交往:探亲访友、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2、尊重: 在人际交往中获得尊重,旅游需要与旅游动机,(三)旅游者的精神性需要,1

11、、追新猎奇: 异国风情、民风民俗、未知景观的向往,探险,挑战自我; 2、求知求美: 增长见闻、获取知识、审美;,旅游需要与旅游动机,(四)不同旅游者的旅游需要差异,团队游客 散客,1、不同组合形式的旅游者需要,旅游需要与旅游动机,青年旅游者 中年旅游者 老年旅游者,2、不同年龄的旅游者需要,旅游需要与旅游动机,图 现代家庭生命周期,哪个阶段会是主要旅游消费者?,女性旅游者 男性旅游者,3、不同性别的旅游者需要,旅游需要与旅游动机,不同职业角色与旅游需要(补讲) 商贸旅游者 消费水平高,较强的求名心理;易于接受新产品;自主决策能力强;寻求方便的心理。 政府机关人员 注重身心愉悦;渴望被尊重; 科

12、教文卫人员 求美心理;价格敏感,购物理智;自尊心强;心理敏感。,4、不同职业角色与旅游需要,军人的心理特征 整肃性;奉献性;坚毅性 工人的心理特征 群体性;娱乐性;外露性 农民的心理特征 对土地和家乡的眷恋;对现代化生活的渴望;求实用,讲实惠。 服务员的心理特征 善于观察人;反映灵敏;自尊与自卑交织。,(1)旅游需要的暂时异地休闲性特点 谢彦君教授认为,人们旅游是一种主要以获得心理快感为目的的审美过程和自娱过程,愉悦是旅游的硬核。 (2)旅游需要的高层次精神需要性特点 (3)旅游需要的伸缩性特点 高弹性、可变性 旅游心理需求标准有高低、内容有多少、程度有强弱 (4)旅游需要的季节性特点 旅游需

13、要明显地存在随季节性波动的特性。旅游者对旅游时间、地点的需求有明显的淡、旺季差异。,旅游需要的特点,(一)现代人旅游需要的发展趋势 (1)旅游需要普遍化程度提高,旅游成为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之一 。 (2)旅游需要向多样性方向发展 。 (3)旅游需要向综合性方向发展,功利色采逐渐减弱 (4)旅游需要的层次在提高,更加注重旅游中的精神需要 (5)旅游需要向“个性化”旅游方向发展 (6)向“自然” 与“本色”需求发展,要点三:旅游需要的发展趋势与对策,(二)满足现代人旅游需要的对策 (1)旅游产品多样化、综合化、系列化 (2)旅游业的发展要有针对性的市场定位 (3)旅游资源开发应以“自然”为本,保持

14、本色 (4)旅游开发应处理好观赏性与参与性的关系,绪 论,讲授要点: 什么是旅游动机? 旅游动机的分类与特征 旅游动机要如何激发?,旅游需要与旅游动机,第二节 旅游动机,动机与旅游动机,动机是刺激和促使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着某一目标迈进的心理倾向。动机是一种心理过程,是由需要直接引起的一种心理状态。 动机是有目标导向的,目标是为了满足需要。这个目标是双性的,它既可以是正面的,又可以是负面的。,旅游需要与旅游动机,要点一:什么是旅游动机?,动机的方向 正面价值的目标引导着消费者的行为,促使他们去达到 这个目标,并且寻找有助于达到目标的产品。(例如,去头 屑用海飞丝;为了放松而出游) 然

15、而,并非所有的行为都是被愿望激发以达到某个目标 的,有时候消费者被激发去回避一个负面的后果,他们将通 过购买和消费活动来减少达到这种结果的机会。(例如,为 避免晒黑而用防晒油;为了躲债而出游) Macbook官方广告,动机与旅游动机,旅游动机 是引发和维持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以满足其旅游需要的一种心理倾向。P80 阅读我们为什么要旅行,旅游需要与旅游动机,动机与旅游动机,旅游动机的产生条件,主观条件是旅游者个体的内在条件,即旅游需要等。 客观条件是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的外在条件,主要有三类 1.时间条件 2.经济条件 3.旅游对象和旅游目标 (最重要诱因) 旅游目标包括客观目标和主观目标,动机与

16、旅游动机,动机与旅游动机,旅游需要与旅游动机,一致性复杂性与心理紧张,案例2 “照葫芦画瓢”不灵,七月,小李带团上黄山。刚上山,天就起了大雾,接着下起了中雨。游客看着屋外的雨下个不停,坐在酒店的大厅里闷闷不乐。 小李想起春节与赵先生带的来自东南亚华人团的情景。那也是在黄山这家酒店。当时,山上下起了雨夹雪,也有很大的雾。赵先生便向游客讲了这样一段话:“今天天气不好,又是雨又是雪,我们出去也只能看到白蒙蒙一片的雾。我提议现在暂时休息一会儿,我给大家借些扑克和麻将来,大家先玩着,天气一有转变,我立刻通知大家出发。大家看怎么样?”,旅游需要与旅游动机,案例2 “照葫芦画瓢”不灵,当时,全团游客欣然接受赵先生的提议,有的回房间休息,有的去看电视,有的就在大厅里打起了扑克牌。那个团在山上的两天全是大雾弥漫,游客就这样在酒店过了两天,没有任何怨言,对赵先生和小李的安排表示感谢。 于是,小李决定“照葫芦画瓢”去劝说客人。可小李的话还没说完,许多游客脸上就表现出不悦,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