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鸭部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板块四真题回顾•学以致用限时规范特训新人教版201806022157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577228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鸭部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板块四真题回顾•学以致用限时规范特训新人教版201806022157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鸭部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板块四真题回顾•学以致用限时规范特训新人教版201806022157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鸭部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板块四真题回顾•学以致用限时规范特训新人教版20180602215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鸭部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板块四真题回顾•学以致用限时规范特训新人教版20180602215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选考部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板块四 真题回顾学以致用12017全国卷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197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今后中央只管省、自治区、

2、直辖市和中央两级机关,以及全国性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文化、卫生事业单位,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使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教师给予适当照顾。摘编自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意义。解析本题重在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并获取有效信息,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1978年中共中央发出通知”“1982年

3、,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可知,逐步推行,渐进改革;根据“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可知,向脑力劳动者适当倾斜;根据“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可知,落实按劳分配原则;根据“中央只管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等可知,实行政企分开、分级管理。第(2)问,从积极方面入手,从直接影响和深远影响角度分析。答案(1)逐步推行,渐进改革;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实行政企分开、分级管理;向脑力劳动者适当倾斜。(2)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工资制度;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4、22017全国卷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清末,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北京的街道与沟渠、河道,“严且备矣”,但“究其实,无一人过问”,以致北京城“粪土载道,秽污山积”,“洋人目之为猪圈,外省比之为厕屋”。清政府每年出资修缮,并向商民收取巨款,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修缮。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令“各衙门即行查勘、估修,以壮观瞻,并大清门、正阳门外,菜蔬鸡鱼摊肆,一概逐令于城根摆设”。对此改革,“官吏闾民,皆称不便”,更有官吏怂恿百姓联名反对。据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材料二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

5、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困难及启示。解析第(1)问,考查清政府的腐败。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以致北京城粪土载道,秽污山积”“清政府每年出资修缮,并向商民收取巨款,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修缮”等信息归纳得出,并联系所学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如受西方的影响等方面来回答。第(2)问,考查封建势力是改革的最大阻力,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困难,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对此改革,官吏闾民,皆称不便,更有官吏怂

6、恿百姓联名反对”来分析说明。启示可以根据这场改革的结果并联系材料二对于改革的认识,从改革所需的条件、改革的宗旨等角度分析。答案(1)西方的影响;政出多门,互相推诿;城市宜居性差,影响城市形象;日常维护不力,经费被官吏贪污。(2)困难:改革触动了一些官吏的既得利益;打破了百姓习惯。启示:改革既要除旧又要布新,不可偏废;除旧弊难免触及多方利益;改革需要勇气和毅力,改革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改革应以人民的福祉为宗旨。32017全国卷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北周武帝时期制定的大律“凡二十五篇”,制罪“二十五等”,定罪1537条,“条流苛密,比于齐(北齐)法,烦而不要”。宣帝“更峻其法”,导致“上

7、下愁怨”、“内外离心”。隋文帝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开皇初年两次“更定新律”,史谓开皇律。隋朝统治者鉴于北齐律“法令明审,科条简要”,将其作为制定开皇律的主要参考,并“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取其折衷”,成文“十二卷”。新律制罪二十等,废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定罪500条,删繁就简,比旧律减少死刑81条、流放刑154条、劳役刑等一千余条。唐朝官修史书评价开皇律“刑网简要,疏而不失”。据隋书(1)根据材料,概括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开皇律制定的意义。解析第(1)问,据材料信息“废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可概括特点之一是改变前代严刑峻法,减轻刑罚;据信息“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取其折衷”可概括特点之一是对之前的法律兼收并蓄、择善而从;据信息“删繁就简刑网简要,疏而不失”可概括特点之一是法律条文简要而不繁琐。第(2)问,结合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内容和特点,从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方面分析。答案(1)改变了北周的严刑峻法,减轻刑罚;对之前的法律兼收并蓄、择善而从;法律条文简要而不繁琐。(2)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立法的经验;提高了法律的文明程度;为隋朝发展与强盛提供保障;为后世法制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