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行星地球第三讲地球的公转一地球公转特征与昼夜长短的变化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577227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行星地球第三讲地球的公转一地球公转特征与昼夜长短的变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行星地球第三讲地球的公转一地球公转特征与昼夜长短的变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行星地球第三讲地球的公转一地球公转特征与昼夜长短的变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行星地球第三讲地球的公转一地球公转特征与昼夜长短的变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行星地球第三讲地球的公转一地球公转特征与昼夜长短的变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行星地球第三讲地球的公转一地球公转特征与昼夜长短的变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行星地球第三讲地球的公转一地球公转特征与昼夜长短的变化课件(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讲 地球的公转(一) 地球公转特征与昼夜长短的变化,考纲呈现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思维导图,考点一 地球公转特征与黄赤交角,考点二 昼夜长短的变化,考点三 昼夜长短的计算与判断,考点一 地球公转特征与黄赤交角,1.公转特征 (1)中心: 太阳 。 (2)方向: 自西向东 。,(3)周期(一个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 。 (4)速度,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示意,(2)影响 引起太阳直射点在 南北回归 线之间往返运动。,1.地球公转运动中的两个“注意点” (1)在判读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时,不管其公转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 针,均为自西向东。当地球公转方向为逆时针

2、时,地轴上端指向北,下端 指向南;反之,上端指向南,下端指向北。 (2)区分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 从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上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日靠东。,2.黄赤交角的大小变化及影响 (1)与黄赤交角相关的几组数据关系 理解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关键是弄清几组数据间的关系。如下 图:,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黄赤交角度数与极圈度数互余,二者之和为90。 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2)影响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在南北纬2326之间。,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3、特别提醒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将永远直射赤道,地球上将不存在四 季的变化,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等气候类型也会 消失。,命题视角一 地球公转特征及相关判断 下图为半球示意图,a为晨线。读图回答下面三题。,1.此日,我国的节气是 (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答案 D 据图中海陆分布可判断图示半球是北半球,又因a为晨线,且 与北极圈相切,所以可判断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故此日是我国的冬 至日。,D,2.此时,下列即将日出的城市是 ( ) A.兰州 B.北京 C.上海 D.广州,答案 A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兰州位于晨线西侧且靠近晨线,所 以此时兰州即将迎来日

4、出;而北京、上海和广州位于昼半球,日出时间 已过。,A,3.图中表示地球绕日公转方向的箭头,正确的是 ( ) A. B. C. D.,答案 D 图中晨线与极圈切点的经度是180,即180经线时刻是正午 12点。说明方向是太阳所在的方向,此时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绕日 公转方向是逆时针方向。故地球绕日公转方向是箭头。,D,命题视角二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地球运动分为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而两种运动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黄赤 交角来表示。据此回答下面两题。,4.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这 时,在地球上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各地全年都昼夜平分

5、 C.各地气温都无日变化 D.各地都无四季变化,答案 C 若黄赤交角变为0,则太阳直射点始终在赤道上,各地昼夜等 长,也不会发生四季变化。,C,5.若黄赤交角变为3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北极出现极昼的天数减少 B.温带范围变大 C.7月,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昼长与夜长的差值变大 D.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增大,答案 C 具体分析如下:,C,(教师用书专有)读“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轨迹示意图”,回答 问题。 下图中长虚线表示北回归线,点线表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螺旋形 移动轨迹。太阳直射点从某一经线位置出发,再次通过同一经线的时间 间隔表示一个太阳日。,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轨

6、迹示意图,太阳直射点从A点沿移动轨迹向 方向移动,到达B点时,用时 小时。期间,地球公转的日地距离逐渐 ,角速度逐渐 ,地球上出现极夜的区域范围逐日 ,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 逐日 。,答案 西略偏南 48 增大 减小 缩小 增大 解析 太阳直射点沿移动轨迹运动时会逐渐偏离北回归线向南移动,移 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因此太阳直射点沿移动轨迹向西南移动, 到达B点时,用时2天,即48小时。期间,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 由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开始向远日点(7月初)靠近,日地距离逐渐增大, 角速度减小,太阳直射点纬度逐渐靠近B点所在纬线(度),所以B点的正 午太阳高度逐日增大。,考点二

7、昼夜长短的变化,1.典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2.变化规律,1.昼夜长短变化中的“看”与“定” (1)看“位置”,定状况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 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如下图所示:,(2)看“移动”,定变化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 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日期上,越接近春,秋二分日,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如下图所示: 规律总结 (1)太阳直射点

8、直射某地(除赤道外),该地昼长夜短,但不一 定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各地夏至日这一天昼最长,南半球各地冬至日 这一天昼最长。,(2)昼变长夜变短不等于昼长夜短,如北半球昼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向 北移动,但其可能直射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变短夜变长与 昼短夜长亦是同样道理。,2.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对应关系(北半球),误区警示 当极圈内有地区出现极昼时,若是北极圈,则出现极昼的地 区日出正北,日落正北(0时日出,24时日落);若是南极圈,则出现极昼的地 区日出正南,日落正南(0时日出,24时日落)。,命题视角一 昼夜长短的变化 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洛(位置见

9、下图)吸 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 4月。据此完成下题。,1.(2017课标,5,4分)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 ( ) A.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B.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 C.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 D.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B,答案 B 本题综合考查地球运动、寒潮等相关知识。最佳测试期为 11月至次年4月,该时段内该测试场太阳基本上每天从东南方升起,但春 分日当天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春分日之后到4月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该测 试场纬度在68N以北,且最佳测试期包含冬至,则肯定出现了极夜现象, 因此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该测试场主要受北方寒

10、冷气流影响; 该测试场冬至日昼长为0时(极夜),春分日昼长为12时,春分日之后至4月 期间,其昼长大于12时,因此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大于12时。故选B。,2.地球上某点,每天该点经过昏线的地方时不断前移,则该点所在地与时 间段匹配正确的是 ( ) A.澳大利亚悉尼,5月 B.美国华盛顿,1月 C.南非好望角,9月 D.印度孟买,4月,答案 A 每天该点经过昏线的地方时不断前移,说明该点昼长在变 短。北半球的华盛顿和孟买每年冬至(12月22日前后)至第二年夏至(6 月22日前后)昼变长,而该时段内南半球的悉尼和好望角则昼变短。故 选A。,A,命题视角二 日出方位与极昼极夜 2011年7月17日,我

11、国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越冬科考队的队员们 迎来了极夜后的第一次日出。据材料回答下面两题。,3.当中山站“第一次日出”时,若在天津观测太阳,太阳位于观测者的 ( )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答案 D 中山站极夜后的“第一次日出”是当地时间正午十二点,即 7622E的地方时为12:00,则可推算出天津(约120E)的地方时约为15:00, 此时太阳应位于观测者的西南方向,故D项正确。,D,4.中山站极夜持续的时间是 ( ) A.30天左右 B.50天左右 C.70天左右 D.90天左右,答案 B 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6月22日前后为中山站极夜的

12、 中心日期,从材料中可知极夜的结束日期为7月17日,则可算出中山站极 夜的后半段有25天,故整个极夜持续时间为50天左右,故B项正确。,B,考点三 昼夜长短的计算与判断,1.根据某纬线的昼弧或夜弧特点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 昼(夜)弧度数 /15,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特点进行计算 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 白昼 平分成相等的两份。 (1)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 2 =(日落时间-12)2 (2)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 2,3.根据纬度的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1)同纬度各地的昼长 相等 ,夜长相等。 (2)同一日期,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

13、同一日 期北半球各地的 昼长(夜长) 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 相等。例如,同一日期,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有关昼夜长短时间计算的三个规律 (1)对称规律:日出、日落的时间以当地时间12时为中心对称。已知日 出或日落时间,可据此推算出昼长。若观测到的日出、日落时间不以12 时为中心对称,说明观测点不位于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上。以春分日为 例,如果观测到的日出、日落的区时早于6时和18时,说明观测点在时区 中央经线的东侧;反之,则在时区中央经线的西侧。 (2)反对称规律:纬度相同的南北半球两地,在同一天,北半球一地的昼长 等于南半球另一地的夜长。例如,夏至日60N纬线上各地昼长为

14、18小 时29分,则当日60S纬线上各地夜长为18小时29分。 (3)等值规律: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一年中地球上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会出现两次等值。,命题视角 昼夜长短的计算与判断 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下图为P地 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读图回答下题。,1.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P地时,P地当日的昼长约为 ( ) A.10小时 B.11小时 C.13小时 D.14小时,答案 C 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从题中材料可知,从P地出发的 日期大约为2月21日,距春分(3月21日前后)约一个月,昼长为11小时;春

15、 分时太阳直射赤道,P地昼长为12小时,由此可见,出发日和春分时间相 差1个月,昼长相差1小时;4月2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其时间和春分 也相差一个月,故推出,返回P地时,P地昼长约为13小时,故C项正确。,C,2.北半球春分日,当某地(30N,120E)刚进入白昼这一时刻,东半球(20W 向东至160E)处于白昼的范围约占全球面积的 ( ) A.1/2 B.1/3 C.1/6 D.1/9,答案 D 本题考查昼夜长短。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故120E为6时且 正好日出,则60W为18时且正好日落。由东半球的范围可知,东半球处 于白昼的范围为120E向东到160E,共40个经度,约占全球面积的1/9,D 项正确。,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