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11讲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复习练案岳麓版必修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576564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11讲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复习练案岳麓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11讲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复习练案岳麓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11讲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复习练案岳麓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11讲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复习练案岳麓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11讲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复习练案岳麓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11讲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复习练案岳麓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11讲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复习练案岳麓版必修(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11讲 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复习练案 岳麓版必修1一、选择题1(2017皖南八校)在世界上142个有成文宪法的国家中,97个规定相关国家公职人员必须宣誓拥护或效忠宪法。2016年2月2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人民大会堂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宣誓台前,领誓人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在国徽下庄严宣读誓词。中国全国人大规定这一制度体现了(B)A人民主权B依法治国C以史为鉴D从严治党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解读和获取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判断的能力,切入点是新中国的政治制度。依据材料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

2、A、C、D与材料不符合,排除。2图一和图二反映了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的两次历史性巨变。其共同点是(C)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B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C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解析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也没有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故A、B两项都不正确;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新中国的成立是在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以后,故D项不正确。3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这表明(B)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形成B社会主义制度尚未确立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 D“新民主主义革命”

3、概念的首次提出解析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结合所学知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故本题选B。4(2016菏泽)浙江大学陈剩勇教授指出,中国是一个政府主导型国家,引入和倡导协商民主,建构公共协商机制,通过各方平等自由的对话讨论和协商的过程,达到利益表达、利益协商和利益实现,应是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首选价值。材料认为(D)A新中国民主政治逐渐与时俱进B政治协商制度独具中国特色C中国政府在积极推进协商民主D政治协商制度适合中国国情解析材料只提到引入和倡导协商民主,建构公共协商机制,并没有涉及政治协商制度的

4、发展情况,体现不出民主政治逐渐与时俱进没有涉及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中国是一个政府主导型国家,引入和倡导协商民主,建构公共协商机制,说明协商制度是我国引入的,不具中国特色,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建构公共协商机制,通过各方平等自由的对话讨论和协商的过程,达到利益表达、利益协商和利益实现,应是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首选价值”说明协商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没有体现出政府对协商制度的推动,故C项错误,D项正确。5(2016豫晋冀联考)“路径依赖”指的是一种制度,一旦形成,不管是否有效,都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并影响其后的制度选择,就好像进入一种特定的“路径”,制度变迁只能按照这种路

5、径走下去。新中国的制度中体现了上述观点的是(A)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三大外交方针提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根据材料“路径依赖指的是一种制度,一旦形成,不管是否有效,都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并影响其后的制度选择制度变迁只能按照这种路径走下去”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历代王朝都设有管理民族事务的机构,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一定的管理办法,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承袭了中国古代民族事务管理制度,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题干中的“路径依赖”,故A项正确;B、D两项是新中国的外交方针,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项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新制度,

6、故排除。6中国大趋势的作者约翰奈斯比特认为,中国政府非常稳定,政策非常持续,没有被竞选左右的思维模式。西方的问题就是由于竞选导致各个党派互相竞争,他们只能通过达成共识来实施政策,而中国一直在进行长期的战略计划、规划。这段话表明该书作者(A)A肯定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的合理性 B认可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的优势C高度赞扬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认为西方制度不适合中国的国情解析从材料中“中国政府非常稳定,政策非常持续,没有被竞选所左右的思维模式”“而中国一直在进行长期的战略计划、规划”这说明作者肯定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具有政策连续性的优点。故选A项。7下表是1954年北京西单区第一届人大代表构成统计表。它

7、突出反映了(C)类别政府党派团体驻区机关工人文教卫生私营工商业少数民族宗教街道居民人数964853241313442比例5.11%3.41%2.29%4.55%30.11%13.64%7.39%7.39%2.27%23.86%A.第一届人大代表来源高度集中B文化落后的农民阶级无法担任代表C国家政权中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D人大代表选举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解析工人代表比例达30.11%,所占比例最高,这是无产阶级居于领导地位的表现,故选C项。根据材料可知,第一届人大代表来源广泛,排除A项;因为西单区是城市,无农民,故无农民代表,表中信息无法说明农民能否担任代表,排除B项;材料显示的是选举的结果,无法说明

8、选举的过程是否公平、公正,排除D项。8肖劲光将军回忆说:“全会还审查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的冤假错案提出了民主与法制的任务结束了两年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这次会议(B)A清算了王明的“左”倾错误B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C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是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故A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故B项正确;1982年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C项错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故D项错误。9(2016株洲)1979年全国人大对原“选举

9、法”进行了修订,取消了举手表决,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但这一比例在2010年修改为11。这表明(C)A中国开始实践启蒙思想家思想B无记名投票比举手表决更公平公正C新中国民主政治在不断的完善D城乡平等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解析启蒙思想家主张资产阶级的民主和法治,中国开始实践其思想是在近代时期,故A项错误;无记名投票取代举手表决只是材料的部分内容,不是材料主旨的全面体现,故B项错误;从“1979年全国人大对原选举法进行了修订”与“但这一比例在2010年修改为11”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在不断的完善,故C项

10、正确;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应注重城乡平等,但不是以此为民主建设的根本,故D项错误。10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说:“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新制度。”这种“新制度”的意义是(A)A奠定了我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 B使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C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 D巩固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结合时间信息和材料中描述的制度特征可知应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奠定了我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A项正确。B项说的是新中

11、国的成立的意义;C、D两项说的是政治协商制度的意义。111953年中共长治市委宣传部普选传单:“旧社会,太可恨,不把妇女来当人!新社会,大改变,男女都有平等权。积极参加大普选,认真行使民主权。”这主要是为了(C)A宣示新中国与旧社会的区别B进行民主训练实践新民主主义C准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解放妇女建立男女平等新社会解析材料出自“普选传单”,最后说的是“积极参加大普选,认真行使民主权”,目的是动员人民参加普选,结合时间“1953年”,容易联系到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因而选C项。12通过直接民主的形式,从几千年封建社会走来、习惯了乡绅保甲治理的中国人,第一次作为权利的主体走到了

12、民主政治的前台和中心,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实质。这种民主形式指的是(D)A人民代表大会 B政协会议 C民族区域自治 D村民自治解析本题考查基层选举制度。从材料“通过直接民主的形式”可以看出这是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实行村民自治的形式,D项正确。A、B、C三项都不是直接民主的形式。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32014年全国人大将每年的12月4日定为“宪法日”,依法治国再迈新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清末西方宪政思想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先后制定了多部宪法和宪法性文件。为了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立宪派推动清政府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共和主义者在辛亥革命之后参照美国

13、宪法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事件之一,但它的内在缺陷也使得这部宪法最终沦为废纸。而北洋军阀控制下的北洋政府,动辄以各省军政长官通电的形式干预立宪活动,甚而武力威胁国会的存在,此时的宪法成为了一种“文饰工具”。摘编自张晋藩著中国宪法史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非常关注、重视宪法制定和立宪实践。土地革命期间,在苏联宪法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制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49年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1954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此后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

14、被专断的领导意志所取代,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1982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从而将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与实现民主、文明的现代需要结合起来,既表达了实现中华民族富强和独立的历史使命,又突出了推进民主和文明建设的时代性特征。摘编自何勤华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宪法观念与实践历程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现代宪法制定历程中呈现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现代宪法制定历程曲折的历史原因。答案(1)特点:(背景)受西

15、方和苏联宪法理论和实践的影响。(或清末西方宪政思想传入中国;苏联宪法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制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参照美国宪法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目标)始终以实现国家富强为目标。(或为了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或1982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过程)宪法的制定和实践受到重视。(或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非常关注、重视宪法制定和立宪实践;中国先后制定了多部宪法和宪法性文件)(过程)宪政的过程充满曲折。(或宪法最终沦为废纸;宪法成为了一种“文饰工具”;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作用)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是中国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