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与新中国的外交第18讲两极世界的形成复习练案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576547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与新中国的外交第18讲两极世界的形成复习练案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与新中国的外交第18讲两极世界的形成复习练案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与新中国的外交第18讲两极世界的形成复习练案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与新中国的外交第18讲两极世界的形成复习练案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与新中国的外交第18讲两极世界的形成复习练案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与新中国的外交第18讲两极世界的形成复习练案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与新中国的外交第18讲两极世界的形成复习练案新人教版必修(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与新中国的外交 第18讲 两极世界的形成复习练案 新人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1(2016莆田3月质检)1969年尼克松政府上台后,对美国的东亚政策开始做出重大调整,主要是从这一地区实行战略收缩。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同日本的关系,使美日关系出现一些新的变化。这反映了(D)A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B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C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D国际形势和美日双方力量的变化解析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经济出现了“滞胀”,并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战略防御态势,在侵越战争中,陷入泥潭,美国被迫调整对日关系,确保其在东亚的战略利益。故选D项。自二战结束以后到冷战结束这大约

2、半个世纪的时间,欧洲地区是美苏争霸世界的焦点和中心。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心和军事部署的重点理所当然的一直放在欧洲地区,排除A项。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的标志是朝鲜战争,排除B项。日本和西欧经济崛起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开始形成,排除C项。2(2016沈阳三模)在中东,美国拥有庞大的海空军基地,为了让朋友放心,并威胁竞争对手。在东亚,美国海军把太平洋当作一个“美国的湖”,保证航运自由并让盟友安心。在欧洲,美国的军事支出占北约全部支出的75%。这一现象(B)A说明美国保卫世界和平B是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体现C是两极格局终结的产物D表明多极化格局趋势严重受阻解析战后美国通过强大的政治、经

3、济及军事实力,建立起了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领域的全球霸权体系,题干主要侧重于军事方面的史实描述。A、D两项与战后史实不符,C项与题干表述的现象之间无充分联系。故选B项。3(2016潍坊二模)丘吉尔于1948年提出“三环外交”政策。所谓“三环”就是英联邦关系、英美关系、英国与西欧关系,这三个同心圆构成的关系是英国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一政策旨在(A)A恢复英国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B构建牢固的英美同盟对抗苏联C加强合作推进欧洲一体化发展D维护英国原有的海外殖民体系解析“三环外交”政策是二战初期英国的外交战略,企图通过英国在与英联邦、美国和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个环节中的特殊联系,充当

4、三者的联结点和纽带,以维护英国的传统利益和大国地位,故A项正确;“三环外交”是以英国为核心,恢复英国在二战前的国际地位,不是为了对抗苏联,故B项错误;“三环外交”在欧洲问题上不是与西欧加强合作,是想发挥英国在欧洲的大国作用,故C项错误;维护英国原有的海外殖民体系与“三环外交”的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4(2017广州一模)1962年,美国针对苏联在古巴建设导弹基地的行为,向古巴海域派出大批军舰,武装封锁古巴,战争一触即发。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这反映了(C)A美苏关系从对抗走向对话B战争和冲突成为美苏争霸的主要手段C冷战格局下美苏双方构成了战略制约D美苏从局部的地区争夺走向全球

5、争霸解析材料是古巴导弹危机,并未体现出双方由对抗走向对话,故A项错误;美苏争霸的主要手段是冷战而非热战,故而不是战争和冲突,故B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表明在冷战格局下虽然存在强势和劣势之分,但是基本构成了一种战略制约,故C项正确;古巴导弹危机无法显示美苏从局部地区争夺走向全球争霸,故D项错误。5(2016永州二模)1954年10月23日,德法缔结双边文化协定:“在国内法律的范围内,协定缔结国可能利用的方法,所有教育机构关于对方国家的问题进行更客观的描述,从教科书、特别是历史教科书中,排除依据感情性质的、可能有害于两国国民之间良好关系的评价。”这反映了(D)A德法对历史现实的认识已完全一致B政府官

6、员有权审定教材的最终内容C历史教科书完全变为政府宣传工具D政治互信有利于促成两国历史和解解析双边文化协定只反映出德法对历史现实的认识部分达到一致,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政府官员审定教材的权力,故B项错误;C项对历史教科书的修改是为了促进法德和解,而非政府宣传的工具,故C项错误;“排除依据感情性质的、可能有害于两国国民之间良好关系的评价”,有利于促成两国历史和解,故D项正确。6(2016唐山二模)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公开演说,认为没有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的资本主义国家就要通过武力改变这种状况,现代资本主义是新的世界大战的根源,为此,他号召人民准备迎接新的战争;2月22日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乔

7、治凯南向华盛顿提出遏制苏联的理论;3月5日丘吉尔在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铁幕”演说。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A)A斯大林演说对遏制理论、“铁幕”演说产生了影响B对世界市场的争夺导致了“冷战”局面的最终形成C丘吉尔“铁幕”演说向苏联发出了“冷战”的信号D国家利益才是导致二战后美苏激烈斗争的根本原因解析材料信息斯大林的公开演说“认为没有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的资本主义国家就要通过武力改变这种状况,现代资本主义是新的世界大战的根源”体现了战后苏联对美国的态度,随后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发出了冷战的信号,体现了斯大林的演说对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出现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故A项正确;“铁幕演说”只是发出了冷战的信号,

8、“冷战”局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华约的成立,故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D项本身说法正确,但是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7(2016乌鲁木齐二诊)丘吉尔在二战后极力鼓吹欧洲联合,但在表述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时却用“with”一词而不用“of”一词。这表明丘吉尔(C)A正视英国战后国际地位的下降B奉行英国传统的外交思想C试图建立英国主导的欧洲联合D积极推动欧洲联合的进程解析“with”表明英国还是把自己和欧洲大陆区别对待,希望欧洲联合后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拥有特殊的发言权,故A项错误,C项正确;英国传统奉行大陆均衡政策,材料并未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的侧重点在后半部分,

9、而D项的内容,倾向于前半部分,故D项错误。8(2016来宾二模)20世纪60年代中期,众多领域的学者们在发展贫困人民的事业时经常使用“帝国主义剥削”“新殖民主义”“核心与外围”“盈余分配”“两极分化”“主导依赖关系”和“屈从的发展”等术语。这些“术语”的出现反映了(C)A西方优势地位的最终形成B经济全球化加剧南北矛盾C冷战格局下国际形势紧张D福利国家的建设势在必行解析西方优势地位的形成大概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两极格局下,世界被日益分为两个部分,其他社会矛盾都掩盖在美苏两极对峙格局之下,而且通过材料中的“术语”,也不能表明属于南北矛盾,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建设

10、福利国家的信息,故D项错误;通过材料“术语”从政治、经济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对抗性,结合“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时代大背景,可知是冷战的产物,故C项正确。9(2017日照一模)1949年10月,纽约时报刊发美国国务院对西藏的政策:“依据当前亚洲形势,美国国务院有可能承认西藏是独立国家中共声明他们将控制西藏,一旦成功,中国边界将扩展至印度,那么非社会主义国家将不会坐视不管。”这表明美国(C)A长期奉行分裂中国的政策B试图扶持印度来压制中国C以遏制共产主义为外交目标D借支持对新中国施压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949年10月美国国务院对西藏的政策,并强调“依据当前亚洲形势”,所以体现不出美国“长期”奉行分裂

11、中国的政策,故A项错误;虽然美国强调“非社会主义国家将不会坐视不管”,但材料并没有信息表明美国试图扶持印度来压制中国,故B项错误;由材料“中共声明他们将控制西藏,一旦成功,中国边界将扩展至印度”可知,美国担心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会对印度等国家产生影响,使社会主义力量进一步发展壮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信息表明西藏要求独立,所以美国支持也是缺乏事实依据的,故D项错误。10(2017乌鲁木齐一诊)与杜鲁门主义相比,马歇尔计划“删掉”了“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提法”,强调“计划”的目标是“战胜饥饿、贫困和混乱”。这表明“马歇尔计划”(B)A与杜鲁门主义手段相同B是更隐蔽的杜鲁门主义C彻底颠覆了杜鲁门主义D

12、与杜鲁门主义的目的不一致解析杜鲁门主义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马歇尔计划是经济手段,故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运用,实质都是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秩序,确立美国的霸主地位,根据材料中“马歇尔计划删掉了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提法”可知马歇尔计划更为隐蔽的特点,故B项正确;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实质相同,故C项错误;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目的相同,即实现美国的霸权,故D项错误。11(2016海淀区一模)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外交官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了一封电文,指出:“美国必须在政治舞台上把苏联当作对手,而不是伙伴”,苏联“对理智的逻

13、辑性无动于衷,但对武力的逻辑十分敏感”。因此,美国若拥有足够的实力,并表明准备使用实力时,几乎用不着动武,便可遏制住苏联。这一文件(D)A使二战后美苏关系由战时盟友转为对手B形成了二战后美苏对峙的两极政治格局C主张美国用战争手段与苏联全面对抗D为美国的“冷战”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解析美苏关系由战时盟友转为对手是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对立的结果,故A项错误;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故B项错误;根据“几乎用不着动武,便可遏制住苏联”可知凯南不主张使用战争手段对付苏联,故C项错误;根据“把苏联当作对手,而不是伙伴”可知凯南主张对苏联采取对抗政策,而这种对抗又是非武力的,这与“冷战”政

14、策的内涵是一致的,故D项正确。12(2016南京、盐城二模)学者在剖析二战后美国相关政策时,说“欧洲所需要的是一个综合的复兴计划。这一观念要求欧洲经济融为一体,打破战前支离破碎的单个市场,缩小国家间的差别,创建一种欧洲经济的新结构。只要美国援助是被一项项分给各个国家,只要欧洲仍然是被分为各自独立的国内市场,那么美国经济援助努力就将失败,并且将继续失败”。此观点强调美国应该(D)A为遏制苏联平等对待欧洲盟友B为实施冷战推行马歇尔计划C为复兴经济推行知识经济模式D为控制欧洲设计复兴新途径解析材料中“二战后美国相关政策欧洲所需要的是一个综合的复兴计划打破战前创建一种欧洲经济的新结构。只要美国援助”表

15、明是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扶植和控制欧洲,与“平等对待”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为实施冷战推行”,故B项错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的“新经济”兴起,与材料中“二战后美国相关政策欧洲所需要的是一个综合的复兴计划打破战前”不符,故C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扶植欧洲是为了控制欧洲,与材料中“只要欧洲仍然是被分为各自独立的国内市场,那么美国经济援助努力就将失败”“创建一种欧洲经济的新结构。只要美国援助”相符,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2016蚌埠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后初期,在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时,美国不遗余力地援助西欧和日本,实行援助与管制相挂钩的政策。60年代后期,美国调整了对盟国的政策,提出“与其援助,不如贸易”的方针:即美国对盟国的贸易政策转向公平贸易,不再推行美国单方面的优惠政策。摘编自刘方敏、张民军:解读经济“铁幕”材料二巴统中国委员会(1952年成立)的宗旨是执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禁运政策。禁运货单有4类。其中,I类货单为绝对禁运者,如武器和原子能物质;IV类货单中国禁单,即对中国贸易的特别禁单,该禁单所包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