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2018中考化学 第1篇 考点聚焦 第2讲 水、氢气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571288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2018中考化学 第1篇 考点聚焦 第2讲 水、氢气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甘肃省2018中考化学 第1篇 考点聚焦 第2讲 水、氢气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甘肃省2018中考化学 第1篇 考点聚焦 第2讲 水、氢气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甘肃省2018中考化学 第1篇 考点聚焦 第2讲 水、氢气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甘肃省2018中考化学 第1篇 考点聚焦 第2讲 水、氢气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2018中考化学 第1篇 考点聚焦 第2讲 水、氢气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2018中考化学 第1篇 考点聚焦 第2讲 水、氢气课件(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讲 水、氢气,甘肃省,1(2013,兰州)兰州城市形象标志(如右图)运用蓝、黄、绿三色分别代表了蓝天、 黄河、绿地。黄河与兰州因缘际会,既是地理的交汇,也是文明的碰撞。下列对黄河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可以用明矾鉴定黄河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B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会造成黄河水污染 C黄河穿城而过,因而兰州人不需节约用水 D在沉淀、过滤、蒸馏等对黄河水的净化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D,2.(2014,天水)水是重要的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来水厂通过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可将海水淡化 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C澄清的泉水是纯净物 D过量使用化肥不会导致水体污染,B,3

2、(2015,甘南州)有关电解水实验(如图)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试管甲中的气体是氢气 B试管乙中的气体是氧气 C该实验证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该实验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4(2015,甘肃)2015年3月20日联合国发布报告:到2030年,全球将有40%的国家和地区面临干旱问题。节约用水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关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A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所有的杂质 B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可使其软化 C工业废水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D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会造成水体污染,C,5(2014,兰州)水是生命之源,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物质。 (1)爱护水资源是

3、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行为属于节约用水的是 (填字母)。 A城市生活废水直接排入黄河 B洗菜的水用来浇花 C用自来水不断为西瓜冲水降温 D用工业废水浇地 (2)饮用酸碱度过大或硬度过大的水都不利于人体健康,在实验室里可用_测定水的酸碱度,在生活中可用_区分硬水和软水,可通过_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B,pH试纸,肥皂水,煮沸,6.(2015,庆阳)根据所学物质的性质及用途填空:,H2,氢、氧两种元素,导热,(1)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a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该实验说明水由_组成。 (2)用铁锅作炊具主要利用铁的_性,使用铁锅有利于人体健康,主要是因为适量补充铁元素,可预

4、防或治疗_。,贫血,(3)写出符合要求的物质化学式: 常用作建筑材料的碱_; 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_; 赤铁矿的主要成分_。,Ca(OH)2,HCl,Fe2O3,7(2015,甘南州)通过学习,我们对于水及水资源有了全新的认识。 (1)自然界中的水几乎都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有时我们在野外可以看见清澈的山泉水,泉水虽清澈,它也不能直接饮用,因为有可能是硬水,我们可用_进行鉴别,在生活中,可用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混合物,肥皂水,煮沸,(3)对于“既浑浊又恶臭”的脏水,我们也可将其变成纯净物。其步骤主要有: 静置沉淀,加明矾,_,吸附,蒸馏,这一系列净化处理后,将其变为较

5、纯净的水。 在步骤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 在步骤中,会用到的仪器有_、烧杯、_、玻璃棒,这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若经过操作后,所得液体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 a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b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过滤,吸附污水中的杂质,并使杂质沉降,漏斗,铁架台,引流,c,淡水,节约用水,水体污染,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有限,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地球上水的储量是_的,但可供利用的_资源是_的。 2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_,另一方面要防止_。 3水污染的来源。 (1) ;(2) ;(3)_。 4防止水污染的主要措施:工业“三废”要进行综合利

6、用和经处理后再排放;_;生活污水逐步实现_。,不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集中处理和排放,很大,1水的净化 (1)常用的净水方法,按净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等,综合利用几种操作,净水效果更好。 (2)利用_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可达到净水的目的。 (3)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取水反应沉淀池_池_池清水池投药消毒用户。其中,只有_为化学变化。,蒸馏,吸附,过滤,沉淀,明矾,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2过滤、吸附与蒸馏 (1)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过滤装置与仪器。 仪器:铁架台(带铁圈)、_、玻璃棒、_、滤

7、纸等。 实验装置(见右图)。 过滤操作要点归纳:“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制作过滤器时,滤纸要紧贴在_,中间不留_。 二低:a. ;b. 。 三靠:a.盛待过滤液的烧杯口要紧靠_上;b.玻璃棒轻靠在_滤纸的一边;c.漏斗的_要紧靠在承接器(烧杯)的内壁。,漏斗,烧杯,漏斗内壁,气泡,液面低于滤纸边缘,滤纸低于漏斗的边缘,玻璃棒,三层,下端管口,(2)吸附 活性炭具有_性,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和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还可以除去水中臭味和有颜色的杂质。 (3)蒸馏:利用_不同,将其分离。加热时,烧瓶底部要_;冷凝管中冷水流向是_进_出,为防止烧瓶内出现_,要加入少量沸石或碎瓷片。,吸附,液体

8、的沸点,垫上石棉网,下,上,暴沸,3硬水及软水 (1)定义:硬水是指_的水;软水是指_的水。 (2)硬水的危害:_;_。 (3)鉴别方法:用_,产生_较多,_较少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加热蒸发产生_的为硬水,反之为软水。 (4)硬水软化:生活中常用_的方法。实验室中用_的方法。,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或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少,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了还会使衣物变硬,锅炉用硬水,易使炉内结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而且易使炉内管道变形、损坏,严重时可引起爆炸,肥皂水,泡沫,浮渣,白色垢状物,煮沸,蒸馏,1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直流,气泡,2实验现象:接通_

9、电源后,电极上有_产生,一段时间后,与正极相连的试管(或玻璃管)内气体与负极相连的试管(或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比约为_。(“氢负氧正,氢二氧一”),12,3检验气体:正极产生的气体_检验,发现_,说明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接近火焰时,气体_,火焰_,说明是氢气。 4实验结论: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_和_,化学方程式为_;说明水是由_和_组成的,同时验证了在化学反应中分子_,而原子_。,用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呈淡蓝色,氢元素,氧元素,可以再分,不可再分,能够燃烧,氢气,氧气,氧气在水中溶解度比氢气稍大,氧气氧化性很强,有时在电极上就与电极发生了氧化反应,5误差分析:在实验操作中

10、两试管收集的气体体积比往往小于12,这是因为:(1) ;(2) _。 6注意事项:(1)电解水时通常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稀硫酸)是为了_,它们本身并未参加反应。(2)电解水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增强水的导电性,1物理性质:氢气是一种_色、_臭、_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 (相同条件下密度_的气体)。 2化学性质: (1)可燃性: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_地燃烧,产生_火焰,放出大量热并生成_。化学方程式为_。 不纯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可能会发生_。点燃任何可燃性气体之前都必须检验气体的_,以防止发生爆炸。,无,无,难,小,最小,安静,淡蓝色,水,爆炸,纯度,(2)还原性:氢气能还原氧化铜,生

11、成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3验纯的方法: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_试管口,使试管口稍向下倾斜,接近酒精灯火焰,再移开拇指_。若听到_声,则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检验。若声音很小或听到轻微的“_”声,说明氢气已纯净。,拇指堵住,点火,尖锐的爆鸣,噗,4用途: (1)利用氢气密度最小的性质可用于填充_,但出于安全考虑,目前多用_来代替氢气。 (2)氢气是理想的可再生能源。这是由于其燃烧放热 (又称_燃料),燃烧物是_,不污染环境且可以不断地以_为原料来制取。(“热值高、无污染、来源广”) 5当前发展氢能源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_等。,探空气球,氦气,多,高能,水,高效、经济的制氢方法;贮存、运输氢气的安全问题,水,6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_。 (2)发生装置:_型。 (3)收集方法:_和_法。,ZnH2SO4=ZnSO4H2,固液常温,排水法,向下排空气,命题解读爱护水资源措施的判断是近年中考的热点,常考的知识点有:人类拥有的淡水资源;水的污染与防治;节约水资源的做法。常在填空题或选择题中考查。,【例1】(2015,聊城)2015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下列有关水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B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天然循环 C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包括防止水体污染和节约用水两方面 D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