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561769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6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18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18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18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18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2018年一轮复习必修四,考纲要求,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 的 活动。 2.实践的特点 (1)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 、实践的 和实践的 。在实践活动中,不仅实践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而且实践活动的 及其 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2)能动性。实践是人有 、有 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3)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 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 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 的发展着的。,客观世界,物质,主体,对象,手段,过程,结果,目的,意识,孤立,社会关系,历史,夯实基础,夯实基础,二、实践是认识的基

2、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 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 和 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 的产物。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认识产生于 的需要。 (2) 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3) 锻炼和提高了人的 能力。,能动,主体,客体,实践,实践,实践,实践,认识,夯实基础,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实践处在 的交汇点上。 (2)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 的存在变为 的存在。 (3)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 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

3、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从 中来,最终还要回到 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 才是认识的目的。,主观和客观,现实,认识,实践,实践,改造世界,观念,夯实基础,三、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的含义:是标志 同 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 及其 的正确反映。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 (3)真理客观性的含义:人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 正确的认识,即 。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 和 ,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 。 (2)真理都

4、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 来说的,都是主观与 、理论与 的 统一;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主观,客观,客观事物,规律,客观性,一种,真理只有一个,条件,范围,谬误,过程,客观,实践,具体的历史的,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受到各种 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 到 ,再从 到 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 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 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 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 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 的过程。 (3)认识的发展 原理内容:人的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

5、、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 或 。 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 和 真理,在实践中 和 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条件,实践,认识,认识,实践,对象,主体,基础,无限,永无止境,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认识,发现,检验,发展,夯实基础,核心考点,考点一、实践,1.实践的内涵,核心考点,2.正确区分实践的特点,易错易混,1.(2016全国卷,20)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辨析:实践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具有直接现实性。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不具有直接现实性。 2.(2016海南卷,22)通过实践总能把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

6、西。 辨析:遵循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把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3.(2016海南卷,21)改造自然实践的成功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辨析:改造自然实践的成功取决于人是否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易错易混,4.(2014江苏卷,27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辨析:实践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意识本身是主观因素,不能成为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5.(2014海南卷,22)观念的存在不通过实践也能转化为现实的存在。 辨析:意识不能直接反作用于物质,要作用于客观事物,必须通过实践。认为观念的存在不通过实践也能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属于唯心主义观点。,典

7、型考题,B,(2016江苏卷,28)信息科学在高速发展,但信息安全举步维艰,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 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十多年来潘建伟团队一直在为此努力并取 得重大突破,已经为60周年国庆阅兵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材 料说明( )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 A. B. C. D.,核心考点,考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核心考点,核心考点,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特别提示,认识的来源认识的途径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个来源是唯一的,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人们获得 认识的途

8、径则有两条,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参加实践 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则是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经验。就知识的整体来说,无论 何种知识都离不开实践。,特别提示,区分“来源”与“动力”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某一认识产生的源泉,不强调认识本身的变化、提高。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原有认识出现新的变化、发展,其原因在于实践。,易错易混,1.(2016浙江卷,28D)一个人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辨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是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一是自己的亲身实践;二是间接经验。人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正确认识。 2.(2015全国卷,23A)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

9、有直接关系。 辨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工具的进步对认识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3.(2015山东卷,34C)先知后行重在知。 辨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来源于实践,从这个角度看,应该是先行后知,重在行。实践具有能动性,具有目的性,从这个角度看,先知后行有一定道理,但重在行动。,易错易混,4.(2015安徽卷,10CD)思想的高度决定认识的深度,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真理。 辨析: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水平决定认识的深度。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认识才是真理。 5.(2014四川卷,10)社会心理源自人们的生活反思。 辨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社会心理源自实践。认为社会心

10、理源自人们的生活反思的观点犯了唯心主义错误。,典型考题,C,(2017年全国高考北京卷28)太空科技助力“健康中国”。“天舟一号”上开 展的太空干细胞实验,旨在更细致地解释人体干细胞定向分化为骨细胞的过程, 该研究有助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治疗。医技的探索不局限与地球表面,也能在太 空中开展,这表明( ) A.人类意识来源于客观对象,他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 B.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主观性,但需要依赖于客观实践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发展能为认识深化提供新条件 D.掌握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才能促成认识的发展,典型考题,D,(2017年全国高考江苏卷28)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出现

11、 了代驾、陪购师、网络主播等新兴职业。这些新兴职业在给社会带来效率或便利 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规范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刻不容缓。由此可见( )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核心考点,考点三、真理,1.全面理解真理的属性,核心考点,2.真理和谬误 (1)真理和谬误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 符合的认识就是谬误。二者不能混淆,更不能相互包含。 (2)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超 出了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特别提示,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绝

12、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正确地反映了客观 事物;相对性是指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易错易混,1.(2016全国卷,20)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 辨析: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2016江苏卷,28)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 辨析: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3.(2015全国卷,23BC)在艺术领域,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辨析:以往的认识经验有可能促进认识的发展,也有可能阻碍认识的发展;在艺术领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客观的评价标准,这个客观标准就是实践。,易

13、错易混,4.(2015安徽卷,10C)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真理。 辨析: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则是谬误。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经实践检验的正确认识是真理,错误认识是谬误。 5.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一定有不同的认识。 辨析:由于立场、观点等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往往有所差异,但未必就一定不同。,典型考题,D,(2016江西八校联考)从1971年的“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到1980年提 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从2013年“单独二孩”政策顺利

14、落地,到2015年 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我国的生育政策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始终在实 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这一变化表明( ) A.真理是一个由不正确到正确的逐渐发展的过程 B.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追求真理往往要经过从错误认识到正确认识的多次反复 D.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核心考点,考点四、认识过程,核心考点,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相对地上升到了高一级的程度。,易错易混,1.(2015福建卷,35)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辨析: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

15、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2.(2014山东卷,35D)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 辨析:真理都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并非发现真理的错误。,易错易混,3.(2014北京卷,27)认识过程每一阶段的特点相同、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辨析:认识在每个阶段特点都是不同的;认识的发展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而非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4.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辨析:个人的认识能力有限,人类的认识能力无限,一定时期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有限的。 5.认识的反复性就是形成认识的过程中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