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孔镇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引言课件 苏科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547955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PPT 页数:9 大小:8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孔镇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引言课件 苏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孔镇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引言课件 苏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孔镇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引言课件 苏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孔镇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引言课件 苏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孔镇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引言课件 苏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孔镇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引言课件 苏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孔镇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引言课件 苏科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引言 奇妙的物理现象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八年级物理,看图,想一想两支蜡烛哪先灭?,长的先灭:消耗O2产生CO2不支持燃烧,短的先灭:消耗O2产生CO2沿侧壁向下,不支持燃烧,探究磁体隔着不同材料对铁钉吸引的变化,器材:磁体、细线、铁钉以及随意收集到的一些不同 材料的片状物体,如薄木板、铜片、铁片、不锈钢 片、 铝片、塑料片、纸、硬币、玻璃、布、薄海绵等。,问题:隔着不同的物品,磁体对铁钉的吸引会变化吗?,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3的“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故事”,同时思考下列两个问题:,(1)富兰克林是如何探索到“天电”的? (2)正确的科学研究应该是怎样的一个过程?,人类对电的认识始于静电现象

2、。早在我国汉代的文献中,就已经有丝绸摩擦后的琥珀能吸引轻小物体现象的记载,但未能触及电的本性。古人对雷电现象的观察也相当频繁,但在他们眼里,雷电只是天神发怒的象征。直到18世纪初,人们虽然对电有了更多的研究,如发明了摩擦起电机和可以充电和放电的莱顿瓶,但很多人还是认为“天电”和人们在实验室中获得的所谓“地电”是互不相关的。18世纪中叶,美国的政治家、外交家和科学家富兰克林虽已40多岁,但对电现象充满兴趣。他的探索是从比较闪电和莱顿瓶的火花放电现象开始的。他从两者放电发光的特点、在金属或其他介质中传导的特点、产生的声响、对动物的影响、引起物体发热燃烧的效应等方面找出了它们的相似之处,从而提出了“

3、天电”与“地电”是一致的猜想。,发现并提出 问题,作出猜想和假设,富兰克林对“天电”的探索,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富兰克林提出了捕捉“天电”的实验方案。1752年5月,法国的达理巴尔按照富兰克林设计的方案首次进行了引下“天电”的实验。他在巴黎近郊的一个高地上建了一座岗亭。利用伸出岗亭的尖顶铁杆,在雷雨将至时成功地把云层中的电引进莱顿瓶中,并做了放电实验。 1752年6月,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进行了著名的“费城风筝实验”。在雷雨交加时,他们把一个缚有尖端导线的风筝放上天空。随着一阵电闪雷鸣,云层中的电沿着打湿了的风筝引线传到了与引线相连的莱顿瓶中。富兰克林感受到放电时的震颤,并利用引进莱顿瓶中的电做

4、了一系列实验,从而证实了他们的猜想。富兰克林的“费城风筝实验”震撼了整个世界,它把“天电”和“地电”统一起来,对这种人们心目中最神秘、可怕的自然现象进行了科学的解释。,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得出结论,交流与合作,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作出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收集证据,7.交流与合作,6.得出结论,5.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根据课本P5图0-9所示,取一只杯子(可以是玻璃杯、塑料或一次性纸杯,也可以是平口容器),在杯子中倒满水 (1)先猜想若将一只回形针轻轻放入水中,水会溢出吗?试一试来验证你的猜想。 你的猜想是_,实验结果是_; (2)假如水未溢出,在保证水不溢出的情况下最多能放多少只回形针,实验操作,看实际能放入的回形针只数与你的猜想是否相符,相差多少? 你的猜想是_,实验结果是_;,瓶口加热金鱼还能活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