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8经济体制改革课件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546707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8经济体制改革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8经济体制改革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8经济体制改革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8经济体制改革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8经济体制改革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8经济体制改革课件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8经济体制改革课件新人教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学习目标,1. 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2. 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知识网络,小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活力,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政企分开,知识网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协调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全国农村逐步实行了这一做法,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发展。“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 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C. 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D.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调动,一、单项选择题,2. 观察下表

2、,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实现三年三大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 人民公社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一、单项选择题,3. 1979年,小岗村农民兴奋地说:“大呼隆干了20年,越干越穷就是治不好我们的穷病,包干到户一年就治好了。”带来农村上述变化的改革措施是( ) A.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 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C. 给农民生产自主权 D. 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下列中国共产党的农业政策中最能体现“放活”原则的是 ( ) A. 农业合作化 B.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3、.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单项选择题,5. 对联折射社会生活,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中反映改革开放之后情况的是( ) A. 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不忘毛泽东 B. 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C.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 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6.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以下关于“大包干”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农村土地不再是集体所有 B. 农民不再向国家承担义务 C. 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 D. 中国重新退回到过去的自然经济状态,一、单项选择题,7. 20世纪70年

4、代,小岗村18户农民立下了一份包产到户的契约。下列对这一“契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C. 农民拥有了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D. 将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 8. 19791988年,徐州粮食产量年均增长6%,累计生产3 391.15万吨,相当于前3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昔日贫穷落后的徐州农村变成苏北粮仓。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 人民公社的建立 B. 生产方式的改变 C.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科学技术的进步,一、单项选择题,9.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抓住这一趋势带来的历史机遇

5、,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 ) A.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 发展乡镇企业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 10. 1985年,我国部分国有企业试行工资改革。企业上缴利润每增长1%,职工工资总额就可相应增长0.30.7%。材料表明我国国有企业工资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A. 实行国有企业政企分开 B. 要求企业提高职工福利 C. 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D. 实行国有企业资产重组,一、单项选择题,11.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 )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中外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 A. B. C. D. 12. 自从20世纪8

6、0年代中期以来,打破“铁饭碗”和职工“下岗”等现象,已经不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这主要与我国的哪一重大变革有关?( ) A. 加强民主建设 B. 农村经济改革 C. 建立经济特区 D. 国有企业改革,一、单项选择题,13.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 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 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 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D.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4.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由农村向城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

7、其中,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 组建大型企业集团 C. 政企分开,自负盈亏 D. 增强企业活力,一、单项选择题,15. 关于下面这幅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B. 缩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C. 实行按劳分配的单一分配制度 D. 逐步把大中型企业转化为小型企业,二、综合题,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明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二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文化大革命”期间流传于民间的

8、凤阳花鼓词 材料三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二、综合题,(1)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三中花鼓词所描述的现象? (2)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哪几次重大调整? (3)以上材料反映的经济转变说明了什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凤阳地区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必须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切环节,才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言之有理即可),二、综合题,17. 我国农村60多年的发展,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风雨历程。

9、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据不完全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特别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率达10%左右。1950年全国农民购买力为950亿元,1956年即上升为2 450亿元,增长了157%。,二、综合题,(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了我国农村发展历史上的哪一重要事件?这与材料二所反映的成就有何联系? (2)材料一中图二反映了我国农村发展历史上的哪一重要事件?这一事件发生后,我国农村出现了哪些变化?,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创造新生活的热情,使农业生产稳步提高,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生活的改善。,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二、综合题,(3)两则材料说明了我国农村60多年的发展有很多经验可以总结,这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哪些启示?,不断坚持改革,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从实际出发,坚持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强化训练,1.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包地包产后,家家生活大变样。”这段凤阳花鼓词反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哪一时期的凤阳面貌?( ) A. 土地改革时期 B. 三大改造时期 C. “文化大革命

11、”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2. 20世纪70年代末,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出租,经营所得“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 ) A. 农业互助组 B. 农业生产合作社 C. 人民公社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强化训练,3.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推进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就像一个三部曲。”其中的“第一部曲”是( ) A. 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B.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土地归农民所有 C. 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 D. 建立乡镇企业,为农村的

12、发展开辟新路 4. 世界银行前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曾讲道:“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那么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是中国( ) A.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建立了经济特区 C. 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 D. 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化训练,5. 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厂长的张瑞敏说:“欢迎我的是53份请假报告,上班8时来,9时走人,10时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职工缺乏积极性 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职工下海经商 分配中平均主义现象严重 企业吃国家的“大锅

13、饭” A. B. C. D. ,史海拾贝,小岗村的故事 安徽凤阳小岗村是远近闻名的“三靠村”“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 1978年的安徽,从春季就出现了旱情,全省夏粮大减产。小岗村的农民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被逼到了包产到户的这一条路上。这年11月24日晚上,在安徽凤阳小岗村生产队的一间破草屋里,18户衣衫破旧、面色饥黄的农民,借助一盏昏暗的煤油灯,面对一张契约,一个个神情紧张地按下了血红的指印,并人人发誓: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史海拾贝,这份后来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大包干契约,被认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枪”。出人意料的是,第二年小岗村就实现了大丰收,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在当时的安徽省委书记万里的主持下,小岗村的大包干经验很快在安徽全境遍地推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