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祖父课件1长春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545473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7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祖父课件1长春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祖父课件1长春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祖父课件1长春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8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祖父课件1长春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8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祖父课件1长春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祖父课件1长春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祖父课件1长春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祖父 萧红,作者简介,萧红(民国时期女作家) (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等。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2年,结识萧军。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呼兰河传,呼兰河传

2、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0年12月12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 文本中的“呼兰河”,它不是呼兰府志所记载的那条流动的呼兰河,而是一座在松花江和呼兰河北岸有固定地理位置的小城。1,主要人物 地点 事件,人物:“我” 祖父 地点: 后园 事件:童年时我和祖父在一起的事,你觉得哪一段写的最有趣?,孩子的视角

3、 口语化的语言 自传的色彩 怀旧的调子 字里行间的深情,若用一个表情定格祖父你想到的是什么?,笑(快乐自由的童年和祖父对“我”的爱),如何品味院子的象征意义?,精神家园,思考与讨论,课文描述了后花园哪些有趣的情景? 这些情景描述出“我”怎样的情感?,这些描述流露出那时的我在后园收获了无限的乐趣,那是个无忧无虑,肆意欢快的宽广的“乐园”,而这一切与祖父是分不开的,正是他的存在和宠溺,成了我心中的唯一一抹“亮色”,驱走了内心的寂寞,这些都表达了“我”对后花园,对童年的美好生活的留恋和对祖父的深切怀念。,课文叙说了祖父对“我”的种种怜爱,其中最令你难忘的是什么?,最难忘的是祖父给予的爱和自由,祖父用心给我一个自由自在美的像天堂般的后园,他在那里整日地忙碌着,在那里,他把他的慈爱毫无保留地留给了他的孙女,他就是这样一位长者,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他”是我儿时的快乐源泉。,作品风格,自传式的叙事手法(融入作者的生命体验和生活经历) 运用儿童的视角 天真 真诚坦率 讴歌温暖和善良(她敢于直面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