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 第1节 常见文言实词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538183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2.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 第1节 常见文言实词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 第1节 常见文言实词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 第1节 常见文言实词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 第1节 常见文言实词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 第1节 常见文言实词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 第1节 常见文言实词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 第1节 常见文言实词课件(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向高考 语文,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新课标版 高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11,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第一节 常见文言实词,专题11,考 情 分 析,考 点 梳 理,提 分 技 巧,专 题 训 练,2,3,4,1,新课标考试大纲表述为:“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分析考试大纲及近几年各地高考试题可以看出: (1)所谓“常见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上来讲,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考查的常用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

2、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2)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主要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除了这些,高考还会涉及一些中学课本中经常出现的或古文献中使用率较高的文言实词,这些都要靠平时阅读时积累。 (3)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要注意古今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偏义复词等现象。辨析文言实词考查题型一般为客观选择题,个别考区采用主观题,要求解释文中文言实词的含义;文言文翻译也是考查文言实词的重要题型。,1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它的现象。甲字是本字,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例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

3、蚤”字本义是跳蚤,但这儿借用为“早”,于是,“早”就是本字,“蚤”是假借字,词义应按“早”解,读音按“早”的现代读音读。中学课本里把一些古今字也列入这个范围。古今字的“古”和“今”是相对而言的,有“先”、“后”的意思。如“莫”,在“至莫夜月明”句里,“莫”是古字,“暮”是今字,词义应按“暮”解。,2古今异义 一个词经过历史演变,词义往往发生变化。词义古今的变化通常有四种情况: (1)词义扩大。如“江”“河”,古代只限指长江、黄河,现在则泛指所有比较大的水流;又如“诗”“书”,古代只指诗经和尚书,现在则指所有的诗歌和书籍。这都是词义扩大的表现。,(2)词义缩小。如“金”,古代泛指金属,“金就砺则

4、利”,现在专指黄金;“谷”古代泛指庄稼粮食,“始播百谷”,今北方指谷子(小米),南方指水稻;“臭”古代指各种气味,“其臭如兰”“乳臭”,今天专指与“香”相反的气味。这都是词义缩小的表现。,(3)词义转移。如“去”,古代指离开;今天指前往。“走”,古指跑,“走马看花”,“弃甲曳兵而走”;今指行走。“劝”古指鼓励,“劝学”“劝农”;今指规劝,“劝他不要吸烟”。“穷”古指政治上不得志,没有出路,“穷则独善其身”;今指贫穷。“丈夫”古指男子,“古者丈夫不耕”;今指女子的配偶。“牺牲”,古指祭祀所用的牲畜,“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今指为正义而献出生命,“流血牺牲”。这都是词义发生转移。,(4)色彩变化。如

5、“卑鄙”,古代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先帝不以臣卑鄙”;当今是贬义词,指品行恶劣,“卑鄙无耻”。“爪牙”,古代是褒义词,指有勇力的人,“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今天是贬义词,指坏人的党羽。这都是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 (5)程度变化。词义的弱化,如“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则表示埋怨、责备。词义的强化,如“恨”古代多表示遗憾,如“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现在则表示仇恨、怨恨。,(6)说法改变。文言中某些事物的称呼,在现代汉语中已换成另一种说法,只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或固定短语中还保留着,如成语“目不识丁”中的“目”现已改用“眼睛”,“寡不敌众”的“寡”现已改用“少”

6、,等等。 此外,还要注意单音词和复音词的不同。同一个词,古今意义不同,最容易出现望文生义、曲解文意的错误。尤其需要注意不要把古代的两个词当成现代的一个词,如“妻子”、“指示”、“地方”、“至于”等。当然,也不要把古代的一个词当成两个词,拆开来理解,如“布衣”、“社稷”、“左右”、“足下”等。,3一词多义 一个词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从本义引申出多个意义,形成一词多义。如“立”,甲骨文像人站在地上的样子,本义是“站立”,如“提刀而立”。把“站立”的动作抽象化,即引申为“站得住”,指立身处世,如“三十而立”。又引申为“竖立”,如“犹立枉木而求其景之直也”。又引申为“建立”“设立”,如“立宗庙于薛”,“

7、各当时而立法”。又引申为“存在”,如“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又引申为“登上帝王或诸侯的位置”,如贾谊过秦论下:“子婴立。”,由此进一步引申为“使登上某一位置”,如项羽本纪:“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由“站立”又虚化为副词,引申为“立刻”“马上”,如鸿门宴:“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古代汉语较现代汉语的词语少,因此一词多义现象很普遍,是同学们学习的重点。,4偏义复词 所谓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这种情况现代汉语也有,如:“他有个兄弟在北京读书”,“兄弟”指“弟弟”;“万一有个好歹怎么得

8、了”,“好歹”指“歹”,多指生命危险;“他可惹下是非了”,“是非”指“非”,多指口舌麻烦。这种现象在古汉语中出现更多,课本中就有不少实例。,(1)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偏义复词。如墨子非攻:“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句中只有“园”的意义。又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国”是诸侯的封地,“家”是大夫的封地,此处只有“国”的意义。 (2)两个语素意义相反的偏义复词。如孔雀东南飞:“昼夜勤作息”,只有“作”的意义。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只有“异”的意思。,【解析】 根据上下文语境,“如命其众鸡”意思是好像在召唤其它的鸡。“命”

9、意为“召唤”。 【答案】 A,【参考译文】 我来到零口的北面,(看到)有人养了二十二只鸡,其中有七只公鸡、十五只母鸡,有的在啄食,有的在饮水,又与人很亲近。我觉得很有趣,便捧出粟米扔到地上叫鸡群(来吃食)。有一只公鸡,被人截去了鸡冠,看起来好像在寻找其他的鸡,(它)看见我就先跑过来,看到粟米后发出长长的啼叫,好像在召唤其他的鸡。鸡群听到叫声一起朝粟米跑过来。来了以后,(它们)却都憎恶(那只)被截去鸡冠的公鸡而攻击它,拖拽(它)驱赶(它)使它出去,随后(又)争相回去啄食那些粟粒。,我觉得非常奇怪,问道:“鸡,本来是养于家中的一种禽鸟,具有五种德性。其中一种是看见食物就召唤同伴来吃,这就是义。被截

10、去鸡冠的公鸡就是这样。其他的鸡不都是听到它的召唤才来的吗?又为何已经来了却一起憎恶(那只)呼叫(它们)的鸡并且逼走它呢?这难道不是得到它的好处却背叛它的恩惠吗?难道不怕丧失了见到食物就召唤同伴的德性吗?而且为什么其他鸡在一起栖息却又不让它一起做伴呢?”,【解析】 句中加点的实词在翻译时尤其应该注意。(1)关键词:“曳”译作“拖拽”,“逐”译作“驱赶”,“出”为使动用法,“使出去”“赶出”。(2)关键词:“警”译作“警醒”“警诫”,“鉴”译为“镜子”。 【答案】 (1)(众鸡)拖拽(它)驱赶(它)使它出去,然后(又)争相回去啄食那些粟粒。 (2)将用(它)来警醒我自己,并且可以把(它)作为世人的

11、一面镜子。,【解析】 (1)“沧溟”都有表意形旁“氵”,其义应与水有关,联系后面“知海”二字,可判定“沧溟”为“大海”的意思;“啜”字,口旁,与吃、喝、叫有关,联系前面的“知味”, 就能推断其含义是“吃”或“尝”。(2)该句中的“牧”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为“牛”(泛指牲畜),右为“人手中拿着一条鞭子”,把两者的意思联系起来,就是“放牧牲畜”;引申一下,对象如果是人,自然就是“统治,治理”之意了。 【答案】 (1)大海 吃,尝 (2)统治,治理,2语境推断法 文言实词尽管义项丰富,但一旦进入具体语境,它的意义则变为单一。因此,判别其义项,要在明了其基本义项的基础上,依据其上下文作出选择,也

12、就是说要遵循“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解题原则。例如:,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这句话中的“亡”与“举大计”并举,而其结果都是“死”,可见它绝不会是“死亡”的意思,而只能是“逃亡”的意思。句中的“等”字,也不是“等待”的意思,它是承上句的两个“亦死”而来,意思是“同样”。,【解析】 (1)这段文字是说:何子平世代居住在会稽,很小的时候(就)有理想,在乡里被人称道。事奉母亲非常孝顺。在扬州被征召从事史,每月的俸禄给的是白米,(他)总是卖出白米买入粟麦。别人问他说:“获利不多,为什么那么麻烦呢?”子平说:“我的母亲在东边,不能得到白米,只能常常吃用糙米,(我)怎

13、么忍心独自吃白米饭。”每当有人赠送美味佳肴时,如果不能送到母亲家,那么不肯接受。(2)这段文字是说:徐绩字元功,是宣州南陵人。被举荐为进士,选任为桂州教授。朝廷的军队讨伐交趾,转运使发文征召徐绩从军。,(2)这段文字是说:徐绩字元功,是宣州南陵人。被举荐为进士,选任为桂州教授。朝廷的军队讨伐交趾,转运使发文征召徐绩从军。运军饷的道路凶险瘴气弥漫,服役的百姓大多躲避藏匿,(官府)捕获一千多人,使者命徐绩杖打百姓,徐绩说:“这些人的确有罪,但都是些饥饿瘦弱困乏之人,不能承受杖打,姑且染黑臂膀以示警戒,这样做就可以了。”使者发怒,想要连同徐绩弹劾,徐绩据理力争,秉持自己的主张,使者不能强行改变。,【

14、答案】 (1)见:被。辟:征召、征辟。货:卖出。市:买入。飨:享受。 (2)举:科举考中。王师:朝廷军队。檄:公文,这里是发公文。杖:杖责。胜:承受。夺:改变他的主张。,【解析】 (1)只是因为老母健在,担心留下这不能养老送终的遗憾罢了。(课文:闻司徒有七宝刀一口,愿借与操入相府刺杀之,虽死不恨!(选修曹操献刀)(2) 刘备没有东进时,暗中和董承等人谋划造反。(课文: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张衡传)(3) 五天杀一头牛,犒赏宾客、军吏和门客。(课文:旦日飨士卒。(鸿门宴)(4)曹操非常生气,派人前往查看。如果华佗妻子确实有病,就赐给四十斛小豆,放宽假期时间。(课文: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15、(兰亭集序) 【答案】 (1)恨:遗憾。(2)阴:暗中。(3)飨:犒赏。(4)信:确实。,4语法推断法 根据词语在文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而推知它的实词词义。而语法依据就是:句子一般结构是“主语谓语宾语”,主语、宾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由名词、代词、形容词充当,状语由副词充当,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例如:同样一个“微”字,在不同的句法结构中意义和用法就会不同。,【解析】 (1)“意”作动词,后面带有宾语,应解释为“料想”。(2)“意”作宾语,为名词,联系前文,可知应解释为“志向”。(3)“意

16、”作“无”的宾语,自然也是名词,应解释为“意图”或“心意”。(4)意”作谓语,为动词,联系前文,可知应解释为“怀疑”。 【答案】 (1)料想 (2)志向 (3)意图、心意 (4)怀疑,【解析】 (1) “郑”和“许”相对,同为地名,都作宾语;“之”与“去”相对,“去”是动词,与现代汉语不同,应为“离开”,那么“之”也为动词,译为“到”。 (2) “亡”与“北”位置相对,应该同义,均指“因打了败仗而逃跑的人”。 【答案】 (1)离开,到 (2)败逃者,败逃者,【解析】 (1)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他。”(2)魏征年少时成为孤儿,失意不得志,放弃财产不经营。 【答案】 (1)“县”,通“悬”,相关,牵涉。(2)赀,同“资”,财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