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知识能力强化 专题1《考试大纲》四项考核能力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537695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3.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知识能力强化 专题1《考试大纲》四项考核能力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新课标)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知识能力强化 专题1《考试大纲》四项考核能力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新课标)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知识能力强化 专题1《考试大纲》四项考核能力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新课标)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知识能力强化 专题1《考试大纲》四项考核能力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新课标)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知识能力强化 专题1《考试大纲》四项考核能力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知识能力强化 专题1《考试大纲》四项考核能力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知识能力强化 专题1《考试大纲》四项考核能力课件(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学科能力强化,专 题 一,考试大纲四项考核能力,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明确要求的考点内容,可称之为高考考查的“明线”;而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则可称为高考考查的“暗线”,即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地理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导,提出四项考核目标与要求,即: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一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力二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力三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力四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

2、题,能力一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获取信息即发现、收集信息;解读信息即对信息的理解和处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其实是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的思维过程。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解答试题的基础和前提。在解题中要关注组成试题的所有文字信息,关注图像中各种符号信息和注记信息,最大限度地获取试题中的有用信息。,1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试题所提供的背景文字材料都是经过精选的,无效的或有一定干扰作用的信息一般没有。解题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取出有效的地理信息。如果忽视材料的存在或者不能快速准确提取出有效的地理信息就会影响解题的思路和速度。 2从地理图形中获取和解

3、读地理信息。地理图形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理图表判读时要注意分清主次,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确定应该从地图上获取哪些方面的信息。然后再按设问的要求进行分析,排除干扰,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3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设问是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明确试题要求和命题者考查意图的重要依据。解题时一定要认真阅读题干,从题干中获取对解题有用的地理信息,明确考查的具体知识点和要求回答的问题,理解命题的考查意图。 4从试题答案中获取和解读信息。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属于组合式的试题,在设问时各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前一题的答案往往为解答后一题提供信息。如果前一题解答错误就会为下一题提供一个错误的信息。,

4、(2015全国课标卷)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1)(3)题。,(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2)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种植土层和砂层 C砂层和砾石层 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3)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

5、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调节局地小气候,获取和解读信息,尝试解答 (1)D (2)B (3)C,1(2013全国课标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下图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1)读图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 (2)读图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 (3)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发展造纸业的理由。 (4)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

6、。,审读试题设问 第(1)题,读图A,要求“分析”,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二是其过程。 第(2)题,读图B,要求“分析”,也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二是其原因。 第(3)题,要求“简述理由”,应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速生桉本身的生长特点,二是我国西南地区引种后发展造纸业的效益。,第(4)题,限定为“就降水条件”,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年降水量,二是降水的季节分配;要求“简述原因”,应从我国西南地区与速生桉原产地的降水条件的差异上进行分析。,获取和解读信息,答案 (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木丛能涵养水源。 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

7、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 (2)植被变化:天然次生林和灌木丛退化;沼泽萎缩。 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3)速生桉适应性强,成材快,是良好的造纸原料。发展造纸业能增加就业,创造产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4)(我国西南地区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低于热带雨林区;(有旱、雨季之分,)旱季时间较长,降水较少。,能力二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所谓调动,是指对原有知识资源的支配。“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又称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即通过对信息的接受和反应启动原有的知识储备,再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

8、过程解决问题。该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能否将已有知识与题目建立起正确的联系,并应用这些知识认识和说明问题。,1进行所学知识的有效迁移 地理试题对地理知识的考查,主要是通过个性案例分析的形式呈现,因此在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之后,迅速与之建立起知识联系,进行准确识别、选择知识;准确调动、运用知识;准确地认识、说明问题。这里的关键在于能否“准确”,对信息的解读程度、对设问限定性要求的把握程度,直接影响所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质量。如设问中有“是什么”、“为什么”、“将怎样”等的差异,“是什么”主要是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为什么”、“将怎样”的问法,则更多地强调把重点放在如何运用知

9、识上。这就要求考生在认识和说明问题的时候,应注意这些差异,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2注重基础知识的储备和整理 高考地理试题一贯重视对学科主干知识内容的考查,其考查的内容都是平时直接或间接学过的。备考复习中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储备和积累,更要特别注意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并掌握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实际应用领域。构建学科知识网络,是顺利实现与新问题对接的前提。,3以常考知识为依托构建考点模块 对高频知识或问题要善于归纳和整理,并进行有效地开发、分解或聚合,形成多用、常用的答题“模块”,便于检索,应于变化,随时调用,使其在新问题上可以共享,是运用待命的“常规武器”,

10、以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 如在分析气候形成的因素时,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纬度:主要决定热量带; (2)大气环流:主要决定降水。包括气压带、风带、季风; (3)下垫面:洋流、地形、地势、海陆位置; (4)人类活动。,(2014全国课标卷)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1)(3)题。,(1)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2)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11、 (3)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调动和运用知识 第(1)题考查的是影响交通线点布局的区位因素,解答此题需要调用影响交通线点布局的相关知识(影响交通线点布局的区位因素有经济、社会、技术、自然),然后结合图中信息可知交通线大致与等高线平行,由此可知其主导因素是地形。 第(2)题考查的是交通线点布局的区位分析,实质仍然是影响交通线点的区位因素。需调用交通线点布局的区位因素并结合图可知该段铁路距吐鲁番市、鄯善县较远。 第(3)题考查的是影响西北地区城镇分布的区位因素,需调用西北地区城镇分布的特点

12、及原因等相关知识加以分析。 尝试解答 (1)D (2)B (3)B,2(2015全国课标卷)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1)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 A16时17时 B17时18时 C18时19时 D19时20时 (2)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大气逆辐射减弱,解析: 第(1)题,由图中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可知,本次强沙尘暴是因冷锋过境形成的,18时19时这个时间段,气温下降幅度和气压上升幅度都最大

13、,说明正是强沙尘暴伴随冷锋过境的时间段。(2)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该地气温下降幅度和气压上升幅度都很大,导致气温水平差异和水平气压梯度都增大,故A项错、B项正确;沙尘暴经过时,沙尘弥漫,大气能见度降低,削弱了太阳辐射,使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随之减少,但增强了大气逆辐射,故C、D两项错误。 答案: (1)C (2)B,能力三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所谓描述事物,一般是表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等特征;阐释事物则是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即考查考生描述、概括、理解各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和发展变化的能力。要用规范、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等形式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基本原理与规

14、律。,1把握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 通过观察、比较,把握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是正确描述和阐释事物的前提;而理解、掌握地理原理和规律是正确描述和阐释事物的关键。地理现象是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必须准确把握基本规律和原理,才能正确表达事物现象,准确描述和阐释事物的特征。概括能力和阐释能力的提高,还需要锻炼构建起分析、解答地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逐步形成综合思维和表达能力。,2运用地理学科语言,正确表述地理事物,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特征 高考试题的答案最终都需要用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不少同学在平时复习时,这方面训练得不够,往往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可通过注意以下两个方面来减少这

15、一环节的失分:一是使用地理学科规范语言。要想在考试中正确使用学科语言,需要平时掌握足够数量的地理学科术语,并在需要时能恰当地选取。,3注重由现象到本质的分析过程,正确阐释地理事物规律 考生对问题分析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答案的全面性和逻辑性。分析的过程就是在头脑中将地理事物分解为各个属性、部分和方面,是与综合相对的思维过程、方法;在考试中应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功底和能力从众多的地理概念、地理信息中通过分析决定取舍、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再通过综合归纳、概括的思维过程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谈得上按题目的要求,简洁明了地阐释问题。,(2015全国课标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

16、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下图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1)归纳尼日利亚现有铁路路网特点及作用。 (2)指出尼日利亚拟建沿海铁路的布局特点。 (3)简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针对此气候特点,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 (4)指出因尼日利亚沿海铁路项目而可能获益的我国主要工业部门。,描述和阐释事物 第(1)题,读图可知尼日利亚现在仅有两条从内陆到沿海港口的铁路,再结合材料“以农矿业为主”推断铁路的作用主要是方便运输农矿产品和进口商品。 第(2)题,读图可知拟建沿海铁路几乎与海岸线平行,沟通了沿海两大港口和原有的两条铁路。 第(3)题,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纬度较低,终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