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2017年九年级二模数学试题及答案_1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86524815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桂林市2017年九年级二模数学试题及答案_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桂林市2017年九年级二模数学试题及答案_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桂林市2017年九年级二模数学试题及答案_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桂林市2017年九年级二模数学试题及答案_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桂林市2017年九年级二模数学试题及答案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桂林市2017年九年级二模数学试题及答案_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试卷第页 (共4 页) 桂林市2 0 1 7 届初三年级第二次适应性训练试卷 数学 (考试时间:1 2 0 分钟,满分:1 2 0 分)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 2 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 ?一并交回 3 答题前, 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 一、选择题 (共1 2 小题, 每小题3 分, 共3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用2 B 铅笔把答题卷 ?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1 .下列四个数中, 最小的数是 () A .1B .0C .1D .2 2 .点P (2 , 3 ) 在第 () 象限 A

2、 .四B .三 C .二D .一 3 .如图, 直线a b , 点B 在直线a 上, A B B C , 若1 3 8 ? , 则2 的度数为 () A .3 8 ?B .5 2 ? C .7 6 ?D .1 4 2 ? 4 .用5 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组合成如图所示的立体图形, 它的俯视图是 () A .B .C .D . 5 .若x 3 y a与xb y 是同类项, 则a b 的值为 () A .5B .4C .3D . 2 6 .每到四月许多地方杨絮、 柳絮如雪花般漫天飞舞, 人们不堪其扰. 据测定, 杨絮纤维的直 径约为0 . 0 0 0 0 1 0 5 米, 该数值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3、 () A .1 . 0 5 ?1 0 5 B .0 . 1 0 5 ?1 0 4 C .1 0 5 ?1 0 7 D .1 . 0 5 ?1 0 5 7 .面积为5 的正方形的边长在 () A .0 和1 之间B .1 和2 之间C .2 和3 之间D .3 和4 之间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了解飞行员视力的达标率应使用抽样调查 B .从2 0 0 0 名学生中选2 0 0 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样本容量为2 0 0 0 C .一组数据3 , 6 , 6 , 7 , 9 的中位数是6 D .一组数据1 , 2 , 3 , 4 , 5 的方差是1 0 第3 题图 1 数学试卷第页

4、 (共4 页) 9 .下列命题中, 真命题的个数是 () 同位角相等;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长度相等的弧是等弧; 顺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矩形. A .1 个B .2 个C .3 个D .4 个 1 0 .如图, 圆锥底面半径为r c m , 母线长为5 c m , 其侧面展开图是圆心角为2 1 6 ? 的扇形, 则r 的 值为 () A .3B .4C .5D .6 1 1 .如图, 抛物线y a x 2b x c (a 0 ) 的对称轴为直线x 1 , 与x 轴的一个交点坐标为 (1 , 0 ) , 其部分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结论: b 2 4 a c

5、0 方程a x 2 b x c 0 的两个根是x11 , x23 2 a b 0 当y 0 时, x 的取值范围是1 x 3当x 0 时, y 随x 增大而减小 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 A .4 个B .3 个C .2 个D .1 个 1 2 .如图, 将边长为2 的等边O A B 放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 O y 中, C 是A B 边上的一个点 (不 与端点A , B 重合) , 作C D O B 于点D , 若点C , D都在双曲线y k x 上 (k0 , x 0 ) , 则k 的值为 () A . 9 1 6 3B . 3 4 3C . 9 2 5 3D . 3 5 3 二、填空题

6、 (共6 道小题, 每小题3 分, 共1 8 分. 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 ) 1 3 .分解因式: a 2 3 a . 1 4 .已知点M (1 , a ) 和点N (2 , b ) 分别是一次函数y 2 x 1 图象上的两点, 则a 与b 的大小 关系是ab .(填或或) 1 5 .如图, 在A B C 中, D E 是A C 的垂直平分线, 点D在B C 上. A B C 的周长为2 0 c m , A B D 的周长为1 2 c m , 则A E 的长为c m . (第1 0 题图)(第1 1 题图)(第1 2 题图) (第1 5 题图)(第1 6 题图)(第1 7 题图)(第1 8

7、 题图) 2 数学试卷第页 (共4 页) (第2 1 题图) 1 6 .如图, 在扇形A O B 中A O B 9 0 ? , 正方形C D E F 的顶点C 是弧A B 的中点, 点D在O B 上, 点E 在O B 的延长线上, 当正方形C D E F 的边长为2 时, 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1 7 .如图, 在四边形A B C D 中, 对角线A C 、 B D 相交于点E , D A B C D B = 9 0 ? , A B D 4 5 ? , D C A 3 0 ? , A B 6 , 则A E . 1 8 .如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矩形A O C B 的两边O A 、 O C

8、分别在x 轴和y 轴上, 且O A 1 , O C 1 2 . 在第二象限内, 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将矩形A O C B 放大为原来的 3 2倍, 得到矩 形A1O C1B1, 再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将矩形A1O C1B1放大 3 2倍, 得到矩形A 2O C2B2, 以此 类推, 得到的矩形A1 0 0O C1 0 0B1 0 0的对角线交点的纵坐标为. 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8 题, 共6 6 分. 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 ) 1 9 . (本题满分6 分) 计算:(5 ) 0 c o s 4 5 ? | | | | | | | | 2 2 ? ? ? ? 1 2 1 2 0 . (本题满分

9、6 分) 解方程组: ? ? ? 3 x y 6 x y 2 2 1 . (本题满分8 分) 如图, 已知A B C 中, A B A C , B D 、 C E 是高, B D 与C E 相交于点O . (1 ) 求证: B D C E ; (2 ) 若A 8 0 ? , 求B O C 的度数. 2 2 . (本题满分8 分) 某学校为了解学生对新闻、 体育、 动画、 娱乐、 戏 曲五类电视节目最喜爱的情况, 随机调查了若干名学生, 根据 调查数据进行整理, 绘制了如下的不完整统计图: 请你根据以上的信息, 回答下列问题: (1 ) 本次共调查了名学生, 其中最喜爱体育的有人; (2 ) 在

10、扇形统计图中, 最喜爱动画的对应扇形的圆心角大小是度; (3 ) 小李和小张在新闻、 体育、 动画三类电视节目中分别有一类是自己最喜爱的节目, 请 用树状图或列表法求两人恰好最喜爱同一类节目的概率. 3 数学试卷第页 (共4 页) 2 3 . (本题满分8 分) 如图, 矩形A B C D的长A D 5 c m , 宽A B 3 c m , 长 和宽都增加xc m , 那么面积增加yc m 2 . (1 ) 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2 ) 当增加的面积y 2 0 c m 2时, 求相应的x 是多少? 2 4 . (本题满分8 分) 如图, 在大楼A B 的正前方有一斜坡 C D , 已

11、知斜坡C D长62米, 坡角D C E 等于4 5 ? . 小 红在斜坡下的点C 处测得楼顶B 的仰角为6 0 ? , 在斜 坡上的顶点D处测得楼顶B 的仰角为4 5 ? , 其中点A 、 C 、 E 在同一直线上. (1 ) 求斜坡C D 的高度D E ; (2 ) 求大楼A B 的高度 (结果保留根号) 2 5 . (本题满分1 0 分) 已知: 如图, 以矩形A B C D的对角线A C 的 中点O为圆心, O A 长为半径作O , 过点B 作B K A C , 垂 足为K . 过D作D H K B , D H分别与A C , A B , O及C B 的延 长线相交于点E , F , G

12、 , H . 且F 是E G 的中点. (1 ) 求证: 点D 在O 上; (2 ) 求证: F 是A B 的中点 (3 ) 若D E 4 , 求O 的半径和B F H 的面积. 2 6 . (本题满分1 2 分) 如图, 抛物线y a x 2 b x 2 经过点A(1 , 0 ) 和点B (4 , 0 ) , 与y 轴交于点C . (1 )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 ) 以点A 为圆心, 作与直线B C 相切的A , 求A 的面积; (3 ) 将直线B C 向下平移n 个单位后与抛物线交于点M 、 N , 且线段M N 2 C B , 求直线M N 的解析式及平移的距离n . ( 注: 在解题过程中, 你也可以阅读后面的材料) 附: 阅读材料 法国数学家弗朗索瓦 ? 韦达最早发现一元二次方 程中根与系数的关系为: 两根之和等于一次项系数与 二次项系数之比的相反数, 两根之积等于常数项与二 次项系数之比, 人们称之为韦达定理. 即: 设一元二次方程a x 2 b x c 0 的两根为x1, x2. 则: x1x2 b a , x1? x2 c a 能灵活运用韦达定理, 有时可以使解题更为简单.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