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高中生物第二篇模块高考对接篇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523475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年高中生物第二篇模块高考对接篇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7-2018年高中生物第二篇模块高考对接篇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7-2018年高中生物第二篇模块高考对接篇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7-2018年高中生物第二篇模块高考对接篇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7-2018年高中生物第二篇模块高考对接篇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年高中生物第二篇模块高考对接篇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年高中生物第二篇模块高考对接篇新人教版必修(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篇模块高考对接篇频考一遗传的细胞基础命题角度(1)减数分裂的过程(2)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3)细胞分裂图像识别与判断考题尝试1(2015天津卷,4)低温诱导可使二倍体草鱼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形成纺锤体,从而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卵细胞,此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发育成三倍体草鱼胚胎。上述过程中产生下列四种细胞,下图所示四种细胞的染色体行为(以二倍体草鱼体细胞含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可出现的是()B由“低温诱导可使二倍体草鱼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形成纺缍体,从而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卵细胞”及减数分裂知识可知:低温诱导后染色体加倍的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对数不变,只是变成4条染色体互为同源,

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的每一极有4条染色体且存在同源染色体;A错误。染色体加倍后的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情况同加倍前的卵原细胞,即卵细胞中存在2对同源染色体,4条染色体;C错误。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的卵细胞与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中含有6条染色体,且3条互为同源染色体,受精卵发育成胚胎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和分化,分化不会改变遗传物质,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与体细胞一样,而图示胚胎细胞虽说含6条染色体,但是2条互为同源;D错误。2(2014天津卷,1) 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着丝点分裂一定导致DNA数目加倍

3、C染色体DNA一定由母链和子链组成D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定是其体细胞的2倍C二倍体生物细胞进行着丝点分裂时,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前者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A项错误。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但DNA数目不变,B项错误。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则DNA中一定有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C项正确。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增加,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2倍,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也暂时加倍,但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相等,D项错误。考点串烧1减数分裂的主要特征(1)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2)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染色体不再复制。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

4、移向两极。2据染色体行为判定减数分裂(1)不同分裂时期的判定:间期染色体呈染色质状态,前期染色体散乱或联会,中期染色体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染色体分离。(2)不同分裂阶段的判定: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最终结果是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两个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一次分裂各个时期均有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如联会、四分体形成、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同源染色体分离等;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最终结果是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所以染色体行为与有丝分裂类似。频考二遗传的分子基础命题角度(1)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及其拓展(2)DNA分子的结构与DNA复制的特点及其规律(3)基因转录、翻译的比较(4)放射性同

5、位素示踪技术的应用考题尝试1(2016江苏卷)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错误;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一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B错误;T2噬菌体营寄生生活,需先标记细菌,再标记噬菌体,C错误;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正确。

6、2(2016海南卷)某种RNA病毒在增殖过程中,其遗传物质需要经过某种转变后整合到真核宿主的基因组中。物质Y与脱氧核苷酸结构相似,可抑制该病毒的增殖,但不抑制宿主细胞的增殖,那么Y抑制该病毒增殖的机制是()A抑制该病毒RNA的转录过程B抑制该病毒蛋白质的翻译过程C抑制该RNA病毒的反转录过程D抑制该病毒RNA的自我复制过程CRNA病毒的遗传物质需要经逆转录形式成DNA,然后整合到真核宿主的基因组中,Y物质与脱氧核苷酸结构相似,应抑制该病毒的逆转录过程。3(2016江苏卷)为在酵母中高效表达丝状真菌编码的植酸酶,通过基因改造,将原来的精氨酸密码子CGG改变为酵母偏爱的密码子ACA,由此发生的变化

7、有(多选)()A植酸酶氨基酸序列改变B植酸酶mRNA序列改变C编码植酸酶的DNA热稳定性降低D配对的反密码子为UCUBCD改变后的密码子仍然对应精氨酸,氨基酸的种类和序列没有改变,A错误;由于密码子改变,植酸酶mRNA序列改变,B正确;由于密码子改变后C(G)比例下降,DNA热热稳定性降低,C正确;反密码子与密码子互补配对,为UCU,D正确。4(2015全国卷卷)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c),该蛋白无致病性。PrP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sc (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PrPsc可以诱导更多的PrPc转变为PrPsc,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8、()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DPrPc转变为PrPs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C据题可知,朊粒是一种蛋白质,其侵入机体后不可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A项错误。朊粒的增殖是蛋白质(PrPc)结构的改变,而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是二分裂,其过程不仅有DNA分子的复制,还有蛋白质的合成,二者并不相同,B项错误。由于结构和功能相适应,因此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C项正确。PrPc转变为PrPsc的过程属于蛋白质结构的改变,而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是核糖体上合成肽链的过程,D项错误。5(20

9、15江苏卷)下图是起始甲硫氨酸和相邻氨基酸形成肽键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结构含有核糖体 RNAB甲硫氨酸处于图中a的位置C密码子位于tRNA的环状结构上DmRNA上碱基改变即可改变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A图示为翻译过程,图中结构含有mRNA、tRNA、rRNA,A正确;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起始密码子,甲硫氨酸位于第一位,故甲硫氨酸不在图中a位置,B错误;密码子位于mRNA上,是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C错误;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mRNA上碱基改变不一定改变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D错误。考点串烧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基因的表达频考三遗传的基本规律命题角度(1)根据亲代的基因型推断后代

10、的基因型和表现型(2)遗传学的相关实验设计(3)根据遗传系谱图推断亲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及计算相关概率(4)遗传学中的某些配子致死、基因互作、多因一效等特殊遗传现象分析考题尝试1(2016海南卷)下列叙述不属于人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遗传特征的是()A男性与女性的患病概率相同B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人为患者C患者家系中会出现连续几代都有患者的情况D若双亲均为患者,则子代的发病率最大为3/4D人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与性别无关,男性与女性的患病概率相同;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于亲代,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人为患者;患者家系中会出现连续几代都有患者的情况;若双亲均为患者,则子代的发病率最大为1。2(2015海

11、南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B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中C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a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16种D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8种D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表现出一个亲本的性状,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不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减数分裂中;按照孟德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333381(种);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即与aabbcc个体杂交),测交子代基因有2228种。3(2015北京高考)野生型果蝇的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刚毛,而一只突变果蝇S的腹部却

12、生出长刚毛。研究者对果蝇S的突变进行了系列研究。用这两种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见图。实验1:P:果蝇S野生型个体腹部有长刚毛腹部有短刚毛(_)(_)F1:腹部有长刚毛腹部有短刚毛实验2:后代:1/4腹部有短刚毛3/4腹部有长刚毛(其中1/3胸部无刚毛)(_)(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果蝇腹部的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_性状,其中长刚毛是_性性状。图中、基因型(相关基因用A和a表示)依次为_。(2)实验2结果显示:与野生型不同的表现型有_种。基因型为_,在实验2后代中该基因型的比例是_。(3)根据果蝇和果蝇S基因型的差异,解释导致前者胸部无刚毛、后者胸部有刚毛的原因:_。(4)检测发现突变基因转录的m

13、RNA相对分子质量比野生型的小,推测相关基因发生的变化为_。(5)实验2中出现的胸部无刚毛的性状不是由F1新发生突变的基因控制的。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虽然胸部无刚毛是一个新出现的性状,但_,说明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不是一个新突变的基因。解析(1)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果蝇短刚毛与长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实验2得到的后代性状分离比31,可知该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且控制长刚毛的基因为显性基因,图中、基因型依次为Aa、aa。(2)野生型果蝇的表现型是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刚毛,实验2后代中出现的腹部有长刚毛和胸部无刚毛的性状都是与野生型不同的表现型。基因型为AA,在实验2后代中该基因型的比

14、例是1/4。(3)由上述分析知,基因型为AA,表现为腹部有长刚毛且胸部无刚毛;果蝇S基因型为Aa,表现为腹部有长刚毛,则腹部有长刚毛与基因A有关,但当两个A基因同时存在时,又会导致胸部无刚毛。(4)因为检测发现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相对分子质量比野生型的小,推测相关基因发生的改变是DNA片段碱基对缺失,也就是核苷酸数量减少。(5)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新的突变基因经过个体繁殖后传递到下一代中不可能出现比例高达25%的该基因纯合子。实验2子代中胸部无刚毛的果蝇占1/4,明显符合基因分离定律的比例,所以这应该是一个显性纯合子。答案:(1)相对显Aa、aa(2)2AA1/4(3)两个A基因抑制胸部长出刚毛,只有一个A基因时无此效应 (4)核苷酸数量减少/缺失(5)新的突变基因经过个体繁殖后传递到下一代中,不可能出现比例高达25%的该基因纯合子4(2015福建高考)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1)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_。(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_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_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