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6逍遥游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522973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6逍遥游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6逍遥游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6逍遥游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6逍遥游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6逍遥游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6逍遥游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6逍遥游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六) 逍遥游(时间:40分钟满分:70分)一、基础巩固(25分,13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B此小大之辩也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D小知不及大知解析:选CA项,冥溟,海;B项,辩辨,区别;D项,知智,智慧。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决起而飞(快速的样子)B朝菌不知晦朔(阴历每月最后一日)C众人匹之(比)D穷发之北,有冥海者(毛,指草木)解析:选BB项,“朔”,阴历每月第一天。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而后乃今将图南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水击三千里D左右欲刃相如解析:选CC项

2、,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其他三项是名词作动词。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3分)译文:_(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3分)译文:_(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4分)译文:_答案:(1)有如奔腾的野马一样流动的雾气,飞扬着的尘埃,都是生物的气息相吹拂的结果。(关键词“野马”“以”,判断句式,各1分)(2)小的智慧比不上大的智慧,短促的寿命比不上长的寿命。(关键词“知”“及”“年”各1分)(3)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吗?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关键词“正色”“至”“极”,“其其”句式,各1分)5补写出下列句子

3、中的空缺部分。(6分)(1)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的两句是:“_,_。”(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3)逍遥游中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_,_。”答案:(1)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3)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二、阅读鉴赏(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20分)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4、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讹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指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楚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牲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大抵率寓言也大抵:大都B衣以文绣 衣:衣服C子亟去,无污我 去:离开D无为有国者所羁

5、羁:拘束解析:选BB项,应为名词作动词,“穿”。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许以为相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D木直中绳, 以为轮解析:选CC项为“认为”。其余三项均为“以为”。8下列各句中,与“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今是溪独见辱于愚B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C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D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解析:选BB项与例句均为判断句。A、D两项为被动句,C项为一般陈述句。9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庄子的著作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B楚威王听说庄周的大名,欲纳之为相。C庄子用

6、“郊祭之牲牛”作比,说明自己只要到了楚国,就会被楚王治罪。D从庄周拒绝楚王招聘,可以看出他对理想的追求执着而坚定。解析:选CC项,并非“治罪”,而是失去了自由,不符合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思想。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3分)译文:_(2)子亟去,无污我。(2分)译文:_(3)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3分)译文:_答案:(1)到了这个时候,即使想成为一只自由的小猪,难道能办得到吗?(2)你马上离开,不要玷污我的人格。(3)终身不做官,以使我的心志愉快。参考译文:庄子是蒙地人,名周。庄周曾做过蒙地漆园的官吏,与梁惠王、齐宣王是同一时代的人

7、。他的学说没有不涉及的,但要旨却源于老子的理论。所以他写的书虽有十多万字,但大多都是寓言文字。作渔父盗跖胠箧,来毁辱孔子学派的人,以表明老子的道术。至于他写的畏累虚亢桑子之类,都是没有其事的杜撰。但他善于连缀文字以成辞章,表达事理,形容情状,来攻击儒家和墨家的学说,即使是当世饱学的学者,也都不能免于遭受攻击。他的文章汪洋恣肆,以适应自己的论证目的,所以当时从王公大人以下,没有一个能够重用他。楚威王听说庄周贤能,派人去重金聘请他,答应让他做卿相。庄周笑着对楚使说:“千金,的确是重利;卿相,的确是尊位。但你没见过天子祭祀天地时所用的牛等祭品吗?这些牛被饲养好几年,然后被披上彩绣的衣服,送进太庙去作

8、祭品。到了这个时候,即使想成为一只自由的小猪,难道能办得到吗?你马上离开,不要玷污我的人格。我宁愿在有着污泥的小河沟里自由自在,也不愿被国君所约束,终身不做官,以使我的心志愉快。”(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16分)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9、是(3分)()A百川灌河灌:灌注,流入B河伯始旋其面目 旋:掉转C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殆:大概D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端:尽头解析:选CC项中的“殆”应为“危险”之意。12下列各句中,句式相同的两项是(3分)()A我之谓也B“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D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解析:选ABA、B两项皆为宾语前置句;C项,是被动句;D项,是一般陈述句。13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属同一种情况的两项是(3分)()A顺流而东行B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C而轻伯夷之义者D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解析:选BCA项中的“东”是方位名词活用作状语,“向东”;B项中的“少”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小看”;

10、C项中的“轻”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轻视”;D项中的“美”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美景”。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B.C.D.解析:选BA项中的前一个“焉”是语气助词;后一个“焉”是指示代词兼句末语气词,相当于“于之,于此”。B项中的两个“以”都是“认为”之意。C项中的前一个“夫”是用于句首,以提示下文或表示对某事进行判断的语气词;后一个“夫”是指示代词,表示远指,相当于“那、那个、那些”。D项中的前一个“于”是介词,引出行为的对象;后一个“于”同前面的“见”构成被动句式,所以它是介词,表示引出被动行为的施事者。15这篇文章用寓言设喻,说明了一个什么哲理

11、?(4分)答:_解析:从河伯由开始的“欣然自喜”到“望洋向若而叹”再到“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的这一变化过程,可以看出河伯思想认识上的改变,这个寓言的寓意就清楚多了。答案: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大,就难免贻笑大方。参考译文:秋天的洪水按季节涨起来了,许许多多的小水流注入黄河。畅通无阻的流水是这样大,两岸和沙洲之间,都分不清是牛是马了。这时候,河伯洋洋得意、沾沾自喜,觉得天下的美景全在自己这里。他顺着河流往东走,到了北海,向东望去,看不到水的尽头。这时候,河伯才转过脸来对着海神感叹说:“俗语有这种说法:听到的道理很多,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啊。我曾经听说过,有小看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义的人,开始我还不相信;现在我亲眼见到您的广阔无边,我要不是来到您的门前,就危险了。我将永远被懂得大道理的人耻笑。”三、表达交流(9分)16中央电视台举办一年一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每年都有这样一群人感动着中国,感动着我们,有人由此触发灵感,以深情的目光回望我们这个泱泱大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推选了孔子、屈原、司马迁、李白、辛弃疾、关汉卿、鲁迅等“感动中国”的历史人物。请你参照示例,依据高中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