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张中丞传后叙练习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522778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张中丞传后叙练习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张中丞传后叙练习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张中丞传后叙练习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张中丞传后叙练习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张中丞传后叙练习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张中丞传后叙练习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张中丞传后叙练习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课张中丞传后叙古道荒原,落日熔金。萧瑟的秋风吹得蒿草发出一阵阵呜呜的低吼声。一辆马车在古道上飞跑,一绝尘轻骑在后面紧紧地追赶。骑马者身披的斗篷被风扯起,宛若天边的一块乌云。车轮滚滚,马蹄得得,在寂静的旷野上分外入耳。(选自豆丁网)美字体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赏美文论韩愈首先走入我视野的韩愈并不是其诗人的身份,是他散文大家的不凡气度。韩潮苏海,从这句精确的概括中,只一个“潮”字,就突现了韩愈文风的特色,那种狂涛迅浪、澎湃汹涌、锐不可当的气势,像铺天盖地扑面而来,让人有不敢仰视之感。苏东坡誉他为“文起八代之衰,道渡天下之溺”,后人推他为唐宋八家之首,诗名远远不如文名,但是论到唐诗犹是

2、绕不开的高峰。韩愈作诗想象纵横恢奇,尚荡尚奇,往往出人意表,因为风格峥嵘奇特,后人称为奇险诗派,或叫韩孟诗派,对后世宋诗有着颇深远的影响;但有时过分去熟就生,一味追求奇险,得之暗涩失之醇和。韩愈还以文为诗,在诗中使有散文句式和赋法,直陈其事发表论议,错落有致,摇曳多姿,但有时过分散文化也大大减弱韵味和含蓄,诗意淡薄。我一向喜欢韩文却不怎爱读韩诗,以为其文美而气盛,诗却句险而意奇,不堪像诗,倒是有几首“正常”的小诗,写得非常有韵味,清新可爱,比如这一首就丝毫不见奇险之气: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远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然而,最终留在我心底的韩愈,却是其人其事与其风骨。韩愈一生磊落

3、忠朴,在政治上主儒学,拆佛老,为文反对六朝浮夸艳丽之风,提倡复古文,提出文以载道,遵从词必自出,为人处世不平即鸣。上面这首诗就是韩愈作于五十二岁贬官途中。当年宪宗崇佛,迎佛骨入宫,以致劳民伤财,韩愈即上论佛骨表劝阻,结果触宪宗之怒,一纸令下贬谪潮州。在唐代岭南还是南蛮之地,民智未开,毒虫猛兽遍地,贬官岭南等同流放。无端被贬已是不幸,更不幸贬地是岭南,悲愤的韩愈,栖栖惶惶南下,给赶来的侄儿写下这首著名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中有不平的申诉,悲情之情,又流露出对未来的彷徨心情。“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最堪咀嚼,我们仿佛看见又伤心又悲愤又凄凉的诗人,立马回望长安,但长安不见,连秦岭也隐在

4、一片烟云中,而前路还十分遥远;离不忍离,去不忍去,但走始终在走。这是我最喜欢,印深最深刻的一首。“做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种番薯”,被贬潮州的韩愈并没有因自己个人得失而意识消沉,而是切切实实地做了几件好事:杀鳄除害,兴修水利,兴办教育,后来改迁袁州,还继续赎取奴婢,禁止人口买卖。在上直言陈事,兼济天下,在下务实求是,福泽一方;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韩愈一生可谓言行一致,比起那些志大才疏、高不成低不就之辈来,不怨天,不尤人,不自弃,真正身体力行做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可敬!可佩!可歌!(选自陈古泽的博客,有删改)【课内挖掘】一代文宗韩愈他出生丧母,三岁丧父,兄嫂养育

5、,十三岁时不意兄长去世;他聪颖好学,少年发愤,日作千言,从困难磨砺中一路走来;他四考进士,三次殿试,几经周折,终为朝廷所识;他心胸坦荡,耿介直言,多次被贬,险些丢了性命;他爱护百姓,勤政为民,经国济世,可为后人楷模;他高举大旗,端正文风,提携后贤,成为一代文宗他为大唐立下了彪炳史册的大功,但他却历经人间辛酸;他本是一个书生,却单身匹马降服了山东叛乱;他和柳宗元政见相背,却和柳宗元一生知己;他特立独行,却始终信道守道;他孤独傲岸,却门生无数;他的古诗奇绝险涩,但他几乎所有的七绝都清新明快喜欢韩愈身上这种矛盾的特质,因为这样才算是一个内心丰富的人,才是在污浊的社会中安身立命的人!(选自资源库)【课

6、外运用】历史的车轮还在滚滚向前,负载着千秋沧桑,世态炎凉。几千年的旅程,是一条崎岖漫长的路。途中那些被淹没的凡庸俗子,包括太多的文人志士,随着时代钟声的消匿,宛如一阵清烟,烟消云散,抹不下一笔痕迹,可是,唐宋八大家作为这一旅途中的娇宠儿,却在历史的长卷上博得了一席之地,并将自己的名字铸入了光辉的史册中。而韩愈作为其中的一朵绚烂的奇葩,更是遐迩闻名。他的诗,他的文,他的胸襟,他的抱负,都不失为我们深入探讨且经久不衰的话题。(选自学好语文网)一、基础巩固1下列语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B此矢所以志也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解析:A项,“常”通“尝”

7、,曾经。B项,“志”通“识”,标志、标识。C项,“蚤”通“早”。答案:D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因诵嵩所读书B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好学无所不读C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赴矣D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解析:B项,古今意义均为“喜爱学习”。A项,古义:读过的书籍;今义:指上学或学习功课。C项,古义:计算日子;今义:几日。D项,古义:感动而奋激;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答案:B3下列各句中,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A必以其言为信B其亦不达于理C城陷而虏 D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解析:C项,“虏”在句中指被俘虏。答案:C二、迁移发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韩愈,字退之

8、,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寻移江陵府掾曹。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

9、,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可书经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

10、谏之。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注】比部:刑部所属四司之一,设有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四人。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

11、顶灼臂而求供养者B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C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D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解析:原文标点应为“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答案:C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三岁时丧父,自认为是孤儿,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前任宰相郑余庆为他宣扬美名。B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

12、,操行正直,不擅长应付世务。对宫市弊端,韩愈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从,还发怒把他贬官。C元和年间,韩愈随裴度平定淮西,获升迁,还奉诏写了平淮西碑文。但李愬对碑文内容不满。D韩愈和张籍关系好。但豪门权贵对待张籍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解析:“但豪门权贵对待张籍就像对待奴仆一样”误,应为韩愈对待豪门权贵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答案:D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译文:_解析:累:多次。黜:降职、贬官。喻:开导。答案:韩愈自认为才华出众,而又多次遭受排挤贬官,作进学解来自我开导。(2)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译文:_

13、解析:状语后置句:喧于朝列。坐:因为。是:代词,这个原因。答案:这一议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为这个原因韩愈改任太子右庶子。参考译文: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亲名叫韩仲卿,没有什么名声地位。韩愈三岁时丧父,寄养在堂兄家中。韩愈自认为是孤儿,所以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不需要别人奖励督促。等到应举进士科,文章投送到公卿中间,前任宰相郑余庆很是为他宣扬美名,由此在当代知名。随即韩愈考中进士科。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征召韩愈到幕府任巡官。董晋幕府撤除后,徐州张建封又请他到自己幕府充当宾客佐僚。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正直,不擅长应付世务。后调任四门博士,转任监察御史。德宗晚年,一些部门随意发布政令,

14、宰相不能独立掌管机务。宫市的宦官到民间强买物品的弊端,谏官议论过而德宗不听。韩愈也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从,还发怒把他贬为连州阳山令,后改任江陵府掾曹。韩愈自认为才华出众,而又多次遭受排挤贬官,作进学解来自己开导自己。宰相看了这篇文章后同情他,认为他有修史才能,便改任他为比部郎中和史馆修撰(编写史书)。过了一年,转任考功郎中、知制诰,拜授中书舍人。不久有不喜欢韩愈的人,搜集他过去的事情,说他以前降职任江陵府掾曹时,荆南节度使裴均待他优厚,裴均的儿子裴锷平庸粗鄙,最近裴锷回家看望父亲,韩愈写序为其饯行,在序中称呼裴均的字。这一议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为这个原因韩愈改任太子右庶子。

15、元和十二年八月,宰相裴度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任彰义军节度使,他上奏请韩愈任行军司马。淮西和蔡平定之后,十二月韩愈随裴度返回朝廷,因立功授任刑部侍郎,宪宗还下诏命韩愈编写平淮西碑,韩愈在碑文中较多记述了裴度的事迹,而就当时首先进入蔡州活捉吴元济一事而言,李愬功劳为第一,所以李愬对碑文不服。李愬的妻子经常出入宫中,借机向皇帝诉说碑文失实,宪宗便下诏叫人磨掉韩愈写的碑文,并命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碑文并刊刻碑上。凤翔法门寺有座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的一节手指骨,可以书写经文传布佛法,三十年开启一次,塔开时便年丰人泰。元和十四年(819)正月,圣上命中使杜英奇带领宫女三十人,手持香料鲜花,前往临皋驿迎接佛骨。从光顺门进入皇宫,留在宫中三日,然后送往各寺。王侯公卿士大夫及平民百姓,人人奔走迎送,施舍钱财,唯恐落在他人之后。百姓中有人不惜耗尽家产、灼烧头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