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8课氓教学案苏教版必修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522678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8课氓教学案苏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8课氓教学案苏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8课氓教学案苏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8课氓教学案苏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8课氓教学案苏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8课氓教学案苏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8课氓教学案苏教版必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氓 第8课氓 第9课离骚(节选) 第10课蜀 道 难 第11课登高锦瑟 第12课琵琶行并序 第13课虞美人蝶恋花 第14课雨霖铃声声慢第8课氓名称诗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500多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其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内容社会政治诗:对生活愤懑忧伤,抒发感慨,对政治或赞美或讥讽、抨击。爱情诗:歌颂美丽的爱情。史诗:记载民族的历史,歌颂祖先的功勋。反映兵役、劳役给劳动人民带来的不幸。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特点。(一)背景链接春秋以

2、前,由于原始婚制的某些观念仍残存于人们头脑中,所以礼教在民间的束缚力远不如后来的封建社会那么顽固。到了春秋时期,随着私有制财产的形成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等社会现象逐渐产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给女性造成的巨大创伤。(二)常识整理.文学常识诗经“六义”.文化常识1.古代占卜术语尔卜尔筮(1)卜:古人迷信,用火灼龟甲,认为看了那灼开的裂纹就可以推测出行事的吉凶。(2)筮:本是用草木类预测;后来指称扩大了,广义的筮即起卦手段,也包括非草木类型的起卦手段。2.古代男子的称谓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此处指男子,特指未婚男子。“士”,上古掌刑狱之官。商、西周、春秋为贵族阶层,多

3、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如:荆轲为燕太子丹刺秦王、冯谖客孟尝君、苏秦连横等。“士农工商”即古代所谓四民,指大学士、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 1.积累重点实、虚词,把握文言句式。2.了解诗经中比兴的手法。3.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一、诵读课文第12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环节一: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抱布贸丝贸:买(2)匪来贸丝 匪:同“非”,不是(3)来即我谋 谋:这里指商量婚事(4)匪我愆期 愆:过(5)将子无怒 将:愿,

4、请(6)乘彼垝垣 乘:登上(7)泣涕涟涟 涕:眼泪(8)载笑载言 载:语助词,乃,就(9)体无咎言 体:体象,指卜兆和筮卦的结果 咎言:凶辞,不吉之言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译文:并不是真的来换丝,而是到我这里来商量婚事的。(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译文:请你不要生气,就把秋天当作我们的婚期吧。(3)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译文:你用车来接我,我带上财物嫁给你。环节二:把握文意3.对这两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这是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既表现了男子的狡黠、急切,又为下文两人的婚姻悲剧埋

5、下伏笔。B.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写出了人物的温柔的个性,也暗示了氓的暴躁易怒,为下文的爱情悲剧张本。C.第2段描写女子等待过程中的心理,充分表现了热恋中女子的率真直爽和对男子的痴情 。“乘”“望”两个动词,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激动和欣喜之情。D.这两段叙事真切,历历可见,而诗人将一个纯情少女的自我形象,也刻画得栩栩如生。解析:选CC项,“乘”“望”两个动词,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焦急与期盼之情。二、诵读课文第34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环节一:突破词句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无与士耽耽:耽乐,欢爱(2)犹可说也 说:同“脱”,解脱(3)其黄而陨 陨:

6、落(4)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徂:往 三岁:泛指多年(5)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爽:过失,差错 贰:过失,偏差(6)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罔极:没有原则 德:品德,德行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译文:桑树没有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新鲜润泽。(2)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译文:淇水波涛滚滚,水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3)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译文:女子又没有什么过错,男子的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4)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译文:男子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环节二:把握文意6.对这两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

7、陨”运用比兴手法,比喻女子从容颜靓丽、青春年华到年长色衰的过程,作者这样写,主要是为了暗示时光的推移。B.这两段由上面的叙事转入抒情议论,在读者心理上造成了明显的停顿和隔离,暗示了女主人公的悲惨命运的开始。C.“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前半句是实写,同时也暗示女主人公内心怨愤难平的波澜,以“淇水”起兴,写出婚姻的不幸。D.婚姻不幸的根源是男子“二三其德”,体现了女主人公对婚姻的深刻反思女子不能沉溺于爱情,从中也透露出女子对“氓”变心的愤恨,并对其进行了无情的控诉。解析:选AA项,作者这样写,不仅仅是“为了暗示时光的推移”,还比喻夫妻爱情的变化。三、诵读课文第56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环节一:突

8、破词句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靡室劳矣靡:无,不(2)夙兴夜寐 夙:名词作状语,在早上 夜:名词作状语,在晚上(3)言既遂矣 言:句首助词,无实义 遂:实现,遂顺(4)躬自悼矣 躬:自身 悼:伤心(5)及尔偕老 及:和,与(6)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宴:欢乐 晏晏:温柔和悦的样子(7)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旦旦:诚恳迫切的样子 其:代词,你 反:违反,指违背誓言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译文: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2)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译文:静下心来想想,只能自己伤心。(3)及尔偕老,老使我怨。译文:(原想)同你白头到老,但(现在)白头到老

9、的心愿让我怨恨。(4)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译文:誓言是真挚诚恳的,没有想到你竟会变心。环节二:把握文意9.对这两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承上文的“三岁食贫”,概括了女主人公多年来的劳苦生活,她任劳任怨地承受着家庭给予她的重担。两个“靡”字,道尽了其中的辛苦。B.氓,婚前婚后形成鲜明的对比。从“氓之蚩蚩”到私欲得到满足后的“至于暴矣”,乃至朝三暮四后的“士贰其行”,有力地表现了男子的暴戾不仁、忘恩负义的性格。C.女主人公反思自己“及尔偕老”的愿望,得到的只是氓“信誓旦旦”的谎言,她看清了氓的本来面目,并采取了决绝的态度。女主

10、人公表现出来的是深刻的反思和悔恨,是对氓的谴责和愤恨。D.氓这首诗同诗经中的大多数四言诗一样,句式以四言为主,采用回环跌宕的结构,尤其是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解析:选DD项,“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错,应该为“运用了赋、比、兴的手法”。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一)这样积累素材话题专辑1.从教材中积累诗中“氓”是一个极不负责任的男子,是一个反面人物形象。求婚时他道貌岸然地“抱布贸丝”,表现出一副忠厚老实相;新婚时又信誓旦旦地许下“及尔偕老”的诺言;后来却“二三其德”“至于暴矣”,忘记了自己的承诺,忘记了作为男人的责任,成为无情无义的负心汉。这种不忠于爱情,不信守誓言,不诚信不负责任

11、的人,必将被世人唾弃。2.从历史中积累 (1)白墙红瓦,点点桃花掩映下,如“梨花带雨”般的昭君即将出塞,她明知此去艰难异常,要永远忍受思乡之苦,可她凭着连男儿都汗颜的气魄与胆量,毅然挑起“使国安”的责任,远嫁他乡。茫茫大漠,黄尘漫天,长风孤雁,泪打琵琶,琴韵悠悠,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红泪点点,昭君却义无反顾,是责任让柔弱如水的她做出了这样的壮举。(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当荆轲踏上去秦国的征途,他背负的是责任,是他对国家和百姓的责任。责任使他在凶暴的秦王面前无所畏惧。他虽然最终倒下了,但依然成为人们心中的英雄,一个负责的英雄3.从名言中积累(1)这个社会尊重那些为它尽到责任的

12、人。梁启超(2)生命和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车尔尼雪夫斯基 (3)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4)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丘吉尔(5)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歌德(6)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列夫托尔斯泰4.从佳作中积累小草知道自己的责任,它尽情地释放无尽的生命力,为春天增一丝绿意;大树知道自己的责任,它努力地扩展自己的枝叶,为夏天送去一片绿荫;金黄的稻穗知道自己的责任,它谦虚地弯下腰杆,为秋天带来丰收的喜悦;腊梅知道自己的责任,它勇敢地在寒风冰雪中怒放,为冬天带来一丝生机。那么作为人类的我们,则更应该明白自己的责任。(二

13、)这样运用素材爱默生曾说:“责任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它是一种伟大的品格,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科尔顿也说:“人生中只有一种追求,一种至高无上的追求对责任的追求。”责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它伴随着每一个生命的始终。人,应该为责任而活,决不能像“氓”那样背弃承诺,成为一个无情无义、不负责任、被人唾骂的人。领悟作文片段在引用名言并做进一步解说的基础上,总结出主旨:人,应该为责任而活。并进一步由反面举“氓”不负责任的例子加以论证。层次清晰,论证有力。风,雅,颂。这几个汉字御风而行,溯水而来,伴着古老而宏大的优美钟声。那些在孟春之月,振木铎于阡陌田间采撷来的诗句是撞钟的器械,一

14、下,一下,先帝的大殿、嫔妃的后宫,田野上空,鸟儿四散惊飞,纸页被钟声掀起。那些神秘如卦文般的诗名,“泮水”“湛露”“鱼丽”“玄鸟”多么美的词语啊!它的美因失传而更加凄丽。里面有庙宇的香火,有潺潺河水,有麦垛,有烛火般稍纵即逝的欢乐,还有哀伤,民歌一般的哀伤。民歌一旦欢乐起来,是纵情天地的热烈。唢呐锣鼓响遍天地,天是大晴,地是大美,花是大红;而民歌一旦悲伤起来,也是彻骨的悲伤。是黑暗里你的手沾到了三更的寒露,整个人从肺腑哆嗦起来,冷的不只是你的身体,还有历史的骨头,你们都患着风湿。风湿,是断不了根的,尤其怕冷,怕绵延的寒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战乱与繁重的徭役中,一个征兵与一个国家淌血的伤口都在小雅后一章中裸露着。而他的思妇也正在家乡的柴牖边叹着:“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许多愤怒豪壮的劝战长篇也许抵不过这几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