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百丈山记练习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522648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百丈山记练习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百丈山记练习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百丈山记练习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百丈山记练习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百丈山记练习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百丈山记练习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百丈山记练习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百 丈 山 记人人心中都有一汪清泉,洗濯你的灵魂,滋润着你的生命。只是因为日常的琐碎、生活的纷杂,才掩蔽了她的环珮妙音,朦胧了她的清碧透明。夜阑人静,天籁无声。每逢这个时刻,你才能卸下沉重的面具,拆去心园的栅栏,真实地审视自己,在生命的深处,你终于倾听到一丝悠然的脆鸣。这是一首真善美的诗,像甘霖,像春风,柔慢而隽永。(选自新浪博客)美字体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赏美文爬华山我们在险峻的华山上艰难地“爬”着,一边“爬”一边观赏着著名的华山。我见识过怪石嶙峋的张家界,浏览过风景秀美的桂林山,但却从来没有看到过西安这一带的山。西安的华山真高啊,一座座山拔地而起,直冲云霄,从山脚往山上看

2、,根本就看不到头;西安的华山真奇啊,像一朵盛开的莲花,像一匹奔腾的骏马,又像一位羞涩的少女,真是奇峰罗列,姿态万千;西安的华山真陡啊,虽然每一条路的两旁都修筑了铁链和栏杆,但是一个不小心还是有可能会栽倒下去。行至“苍龙岭”,路与名字相对应是修建在陡峭、窄小的山尖上,用工具凿出的路,它酷似一条神气的苍龙停在山岭上,故而得名“苍龙岭”,但我在缆车上远远望去,更像一把巨斧劈开一条小缝的痕迹。走上“苍龙岭”,我的脚有点发颤,手也不由自主地握住路旁的铁链,连走上一级台阶都要花上三四秒的时间,更不要提向后面张望一下,甚至连身旁那云雾缭绕的美丽景色都不敢再多看一眼。及至走完“苍龙岭”,我长舒了一口气,转身向

3、身后望去,才发现原来“苍龙岭”是那么的美丽迷人:远处的“苍龙岭”完全被云雾给淹没了,也正因为这样,前端的“苍龙”就更像是一架从天而降的天梯。更奇特的是远处的一些山峰大半个身体被云雾吞蚀了,只留下了山尖,这就更让人有种似乎走进了仙境,看到了飘浮在云雾上空的仙岛的错觉,这也让我想起了寇准诗中句子“举首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其实,华山不仅风景迷人,而且还产生了许多传说,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沉香劈山救母”。传说玉皇大帝的女儿三圣母因爱慕凡间书生刘彦昌的才华,私结连理。后被玉皇大帝发现,压在西峰巨石下。三圣母石下产子,取名沉香。沉香长大后经仙石指点,执神斧劈开巨石,母子团圆。而西峰巨石上与下形成的空洞也命

4、名为“斧劈石”。坐在索道上,华山雄浑粗犷、险峻陡峭的画面尽收眼底。四周群山环抱,天空万里无云,笔直的山峰直插天际。山上没有尘土,也没有绿荫,仅在石缝处稀疏的点缀零零星星的小草,一座座直戳戳、光秃秃、白花花、赤裸裸的山峰伫立面前,山似刀劈,壁如剑削,巍然伫立,刚直不阿。“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黄山之美、泰山之雄、衡山之秀、恒山之奇、嵩山之绝都引人入胜,但它们显然都不符合武林人的个性,只有华山的险峻与爽直,才是对武林人最好的诠释。站在华山之顶,“当今世界谁主沉浮”的豪迈气概与博大胸怀便了然于心,这正是武林人所想要的情怀!(选自散文吧作文网,有删改)【课内挖掘】朱熹劝学相传朱熹年老时,散步到一所

5、学校。当时正是秋天,当他看到梧桐黄叶随风飘落,不禁感慨万千,想到自己头发已经白了,自言自语地说:“光阴似箭,岁月如流啊!”这时忽然看见一群青少年离室在外打闹戏耍,他深深感到,年轻人不懂得珍惜时间,只有过来人才知道时间宝贵,特别是白发苍苍的人更有惜时如金之感,于是诗兴油然而生,低头思索片刻吟道: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吟完诗后,到学堂里将此诗写在书桌上,希望那些不知道珍惜时间的青少年看到诗后,能够珍惜光阴。据传这些年轻人看到诗后,确实受到启发,又见是名人朱熹所作,争相传抄,学习也更加勤奋了。【课外运用】渠清如许你的精美八股,沿袭数朝,淘出精英无数,他们满腹

6、经纶,妙笔生花。面对前来朝拜的洋人,他们以“异类”相待;面对精良的炮舰,他们不屑一顾。终于有一天,喷火的枪炮击落了他们的花翎,这才生出“洋务救国”的念头。近代的耻辱,在无上的自信里拉开帷幕。作文近乎固执的坚持,近乎盲目的壅塞,使你在近代落伍,所以,汲取教训的你广开言路,以海纳百川的大度接纳着各式外来文化。你粗暴地推倒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屋,粗大的柱子里露出鲜红的檀木。一位老人颓然蹲下,用手抚摸着花纹精致的砖瓦,用哽咽的语调讲述着关于老屋的故事,和历史一样绵长、和画檐一样精美的故事。你的勇气,是否来自一张有着“现代化”标题的城市规划图呢?你坚决地将发黄的古籍投入烈火,似乎要焚烧掉这百年的耻辱。你取下

7、黑山白水的丹青,换成印刷考究的广告;你合上沉重的史书,转而品玩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所以,孩子们不知“孔融让梨”的典故,愈加骄纵,愈加顽劣。你的取舍,是否源于一张有着“现代化”标题的参考说明?你仍然错了。先贤朱熹有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种文化若要有长久的生命力,就必得吐故纳新;一种文化若要延绵不绝,更需要坚守自己。过分相信自我使你腐朽,盲目追随他人使你迷失。渠清如许,我深爱的华夏文化,在与外界的交流中,你能否清澈如许,流淌依旧呢?(选自百度文库高考满分作文)一、基础巩固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控垂崖控:临B然前瞰涧水 瞰:俯视C水旱祷焉 焉:语气词D不可殚

8、数 殚:尽解析:C项,焉:兼词,在这里。答案:C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日光烛之B旦起下视,白云满川C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D天下云集响应解析:A项,“烛”,名词活用为动词,照。B项,“下”,名词作状语,向下。D项,“云”“响”,都是名词作状语,像云彩一样;像回声一样。答案:C二、迁移发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6题。诗集传序(节选)朱 熹曰:“然则其所以教者,何也?”曰:“诗者,人心之感物而形于言之余也。心之所感有邪正,故言之所行有是非。惟圣人在上,则其所感者无不正,而其言皆足以为教。其或感之之杂,而所发不能无可择者,则上之人必思所以自反,而因有以劝惩之,是亦所以

9、为教也。昔周盛世时,上自郊庙朝廷,而下达于乡党闾巷,其言粹然无不出于正者。圣人固已协之声律,而用之乡人,用之邦国,以化天下。至于列国之诗,则天子巡守,亦必陈而观之,以行黜陟之典。降自昭、穆而后,寖以陵夷,至于东迁,而遂废不讲矣。孔子生于其时,既不得位,无以行帝王劝惩黜陟之政,于是特举其籍而讨论之,去其重复,正其纷乱。而其善不足以为法,恶之不足以为戒者,则亦刊而去之;以从简约,示久远,使夫学者即是而有以考其得失,善者师之,而恶者改焉。是以其政虽不足行于一时,而其教实被于万世,是则诗之所以为教者然也。”曰:“然则国风雅颂之体,其不同若是,何也?”曰:“吾闻之,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

10、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惟周南召南,亲被文王之化以成德,而人皆有以得其性情之正,故其发于言者,乐而不过于淫,哀而不及于伤,是以二篇独为风诗之正经。自邶而下,则其国之治乱不同,人之贤否亦异,其所感而发者,有邪正是非之不齐,而所谓先王之风者,于此焉变矣。若夫雅颂之篇,则皆成周之世,朝廷郊庙乐歌之词,其语和而庄,其义宽而密,其作者往往圣人之徒,故所以为万世法程而不可易者也。至于雅之变者,亦皆一时贤人君子,闵时病俗之所为;而圣人取之,其忠厚恻怛之心,陈善闭邪之意,犹非后世能言之士所能及之。此诗之为经,所以人事浃于下,天道备于上,而无一理之不具也。”问者唯唯而退,余时方辑诗传,因悉次是语以冠其篇云

11、。淳熙四年丁酉冬十月戊子新安朱熹书。3对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亦刊而去之刊:删改B则天子巡守 巡:巡视C以行黜陟之典 陟:罢免D乐而不过于淫 淫:放纵解析:陟:提升、提拔。同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答案:C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的产生源于言语不足,感触纯正时,时而劝勉,时而惩戒,就能充分发挥教化作用。B孔子将收录着诗歌的书籍拿出来进行探讨,虽一时无法实现政治主张,但影响千秋万代。C国风大多是出自民间的歌谣,即所谓男女之间的对唱,都是作者有感而发的作品。D这篇序文,根据义理之学,结合历史事实,强调诗的教化作用

12、,熔文学、史学、理学于一炉。解析:原文是:如果感触比较杂乱,所表达的言语不是无可选择,那么身在朝廷之上的人,一定会反躬自问,有所劝勉,有所惩戒,这也就产生了教化作用。答案:A5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圣人固已协之声律,而用之乡人,用之邦国,以化天下。译文:_(2)其语和而庄,其义宽而密,其作者往往圣人之徒,故所以为万世法程而不可易者也。译文:_(3)此诗之为经,所以人事浃于下,天道备于上,而无一理之不具也。译文:_答案:(1)圣人早已配上音乐,用于民间礼俗,用于国家典礼,以教化天下。(2)言辞温和庄重,含意广博缜密,它们的作者常常是圣贤中人,当然可以作为万代不变的准

13、则。(3)这就是诗经作为一部经典所以能够遍及人事、具备天道、无理不包的原因。6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且所谓文者,务_为_有_补_于_世_而_已_矣_所_谓_辞_者_犹_器_之_有_刻_镂_绘_画_也_诚_使_巧_且_华_不_必_适_用_诚_使_适_用_亦_不_必_巧_且_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不适用,非所以为器也。不为之容,其亦若是乎?否也。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选自王安石上人书)答案: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参考译文:问: “那么诗用什么来进行教化呢?”答:“诗是人心感于

14、外物,弥补言语表达不足而产生的。人心的感触有邪有正,因此用言语表达出来,也有是有非。只有圣人居于上位,感触无不纯正,他们的言语也就都有教化的作用。如果感触比较杂乱,所表达的言语不是无可选择,那么身在朝廷之上的人,一定会反躬自问,有所劝勉,有所惩戒,这也就产生了教化作用。过去周朝兴盛的时候,上自国家祭典、朝廷政治,下至平民百姓,人们的言语无不纯粹无疵,出于正道。圣人早已配上音乐,用于民间礼俗,用于国家典礼,以教化天下。至于诸侯各国的歌谣,在帝王外出巡视时,也一定要各国献上,借以观察民风,以施行进退赏罚的常法。自昭王、穆王以后,逐渐衰落;到了平王东迁,这事就被废弃不讲了。孔子生在这个时代,既然得不到帝王的位置,无法实施劝勉惩戒、进退赏罚的政事,因此只有将收录着诗歌的书籍拿出来进行探讨研究,除去反复,订正纷乱;而对于那些虽好但不足取法、虽恶但不足为戒的作品,也加以删削,做到简明扼要,以传世久远,使学诗经的人根据这个本子,能够考察事情的得失利弊,学习好的,改正坏的。所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