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蚜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主检测与反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522609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蚜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主检测与反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蚜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主检测与反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蚜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主检测与反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蚜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主检测与反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蚜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主检测与反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蚜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主检测与反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蚜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主检测与反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主检测与反馈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克己复礼为仁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何事于仁,必也圣乎D举直错诸枉答案D解析“错”通“措”,译为“安排、安置”。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在家无怨B尧舜其犹病诸C非礼勿视D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答案C解析A项“家”古义为“古代大夫的家族”。B项古义为“担忧、忧虑”。D项古义为“贫困”。均与今义不同。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定正确的一项是()A相同,相同B相同,不同C不同,不同D不同,相同答案C解析中“诸”用在句中,作兼词“之于”用;中“诸”用在句末,作兼词“之乎”用;中“何谓”是“

2、谓何”的倒装,“谓”作“说的是”讲;中“谓”作“称为”“叫作”讲。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己欲立而立人B尧舜其犹病诸C不仁者远矣D死而后已答案D解析D项意为“停止”。A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站得住。B项名词作动词,担忧、忧虑。C项形容词作动词,疏远。5下列句子为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A克己复礼为仁B仲尼岂贤于子乎C仰观宇宙之大D“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答案D解析A项判断句,“为”表判断。B项状语后置句,“于子贤”。C项定语后置句,“大之宇宙”。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

3、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

4、士见过人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明镜所以昭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有删改)6对下列

5、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致:达到B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贱:地位低下C是故绝江海者托于船绝:横渡D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雠:同“仇”,仇恨答案B解析贱:认为是低贱的,轻视,意动用法。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B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C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D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答案C解析“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显然为“者也”式判断句,因此排除

6、B、D两项。“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也是一个判断句,意思是“品德高尚的君子,是被乱世所疏远的”,因此排除A项。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人君树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尊贤而下士。B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要多有几个管仲一样的贤臣就好了。C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赵简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主能够尊贤用贤。D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致灭亡。答案B解析弦章的观点是齐景公应该学习齐桓公,那么齐国的大臣就都是管仲一样的

7、人才了。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译文:_(2)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译文:_答案(1)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并且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的君王,一定要尊重贤臣并且谦虚地对待士人。(2)知道厌恶历史上那些导致国家动荡灭亡的方法,却不去追求、学习历史上那些让国家安定昌盛的方法,那么与倒退着跑却想要追上前面的人的行为没有差别。参考译文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并且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的君王,一定要尊重贤臣并且谦虚地对待士人。朝廷没有贤臣,就像鸿鹄没有翅膀一样,虽然有飞翔千里的愿望,还是不能达到自

8、己心中想要到达的地方;所以越过江海的人要依靠船只,到达远方的人要依靠车马,想要称霸成王的人要依靠贤士。因此,吕尚被聘用,天下人就知道商将要灭亡,周将要称王了;管仲、百里奚被任用,天下人就知道齐、秦一定会称霸了。纣王任用恶来,齐国任用苏秦,秦王任用赵高,天下人就知道他们将要灭亡了。齐景公攻打宋国,来到岐堤上面,登高而望,长叹道:“过去我的先父桓公,只有八百辆兵车,就能在诸侯中称霸。如今我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长久地呆在这里,难道是因为没有管仲的缘故吗?”弦章回答说:“我听说,水面宽广,鱼儿就长的大,君王圣明,臣子就忠诚。从前,因为有桓公,所以才有管仲;现在如果桓公在这里,那么车下的大臣就全都是管仲

9、了。”杨因求见赵简主,说:“我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侍奉国君,又有五次被撤职;听说您喜爱士人,特地跑来见您。”赵简主听了,停止吃饭,叹息不已,直起身子,跪着行走。左右的人上前劝谏说:“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这说明他不受大家欢迎;事奉国君五次被撤职,这说明他对国君不忠。现在你的士中见到了有过失的人。”赵简主说:“你们不知道啊,美女是丑妇的仇敌;品德高尚的君子,是为乱世所疏远的,正直的行为,是邪恶坏人所憎恶的。”于是出去接见杨因,并授给他相位,而后把国家治理得很好。子路问孔子说:“怎样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尊重贤能的人,轻视那些没有才能的人。”子路说:“晋国的中行氏尊重贤能

10、,轻视那些没有才能的人,他的灭亡是什么缘故?”孔子说:“中行氏尊重贤人却不能重用他们,轻视不贤之人却不能罢免他们;贤能的人知道他不重用自己而埋怨他,不贤之人知道他看不起自己而仇恨他;贤能的人埋怨他,不贤之人仇恨他,埋怨和仇恨一同摆在他面前,中行氏即使想不遭灭亡,能够办得到吗?”没有永远安定的国家,没有一直自觉的人民;得到贤能的人才国家就安定昌盛,失去贤能的人才国家形势就会变得危急甚至国家灭亡,自古至今,没有不这样的。明镜是用来清晰地反映外物的,过去是用来认识现实的。知道厌恶历史上那些导致国家动荡灭亡的方法,却不去追求、学习历史上那些让国家安定昌盛的方法,那么与倒退着跑却想要追上前面的人的行为没

11、有差别。三、语言表达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司马谈把先秦诸子划分为“六家”,刘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十家”。这对春秋战国思想的研究是有贡献的,但应指出,_。如杨朱学派在当时影响颇大,而且杨朱与老子、庄子不同,其观点立场更不一样,不宜列入道家,应是独立的一家。还应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_。据韩非所说,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八派。在儒家八派中,影响较大的是孟子和荀子。孟子和荀子都不是简单地继承孔子,而是各有发展。答案 这些划分并不完全正确(科学、合理等)同一家分化出来的不同流派在继承中发展11请仿照画线句子,再写一句话。要求观点鲜明,句式基本一致。北大教授李零认为,孔子是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为立身标准的人;是一个无权无势,却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 我认为,孔子_;_。答案(示例)是一个四处游说,却不被统治者赏识的人是一个普通平凡,却为世代人民无限景仰的人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