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向械生活迈进的期待检测粤教版必修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522589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向械生活迈进的期待检测粤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向械生活迈进的期待检测粤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向械生活迈进的期待检测粤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向械生活迈进的期待检测粤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向械生活迈进的期待检测粤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向械生活迈进的期待检测粤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向械生活迈进的期待检测粤教版必修(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走近经济3 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关于青少年消费观念的调查报告“小康”成为中国人的一个共同梦想,也成为我们国家的一个发展方向。如今,国民生活渐渐发生了变化:物质生活更加丰富了,国家更加富强了,人民开始扬眉吐气了。小康社会离我们近在咫尺了。社会的发展为青少年提供了更加优厚的成长条件。他们沐浴着新时代的幸福时光,也享受着社会快速发展的美味大餐。勤俭、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并不是新时代的老古董,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在迈向小康社会的征途上,优良的传统要继承、发展。唯有如此,社会才会稳步发展,拥有更好的未来。然而随着小康社会的来临,青少年对于小康生活也有了愈来愈高的期待:有一套精美的房子

2、,有一份收入颇丰的轻松工作,驾驶奥迪、宝马车于人流如潮的大街上招摇过市什么才是健康的消费观念,读一读沈杰的调查报告吧,它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美字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赏美文论节俭节俭是一种好习惯,是一种立身、立家、立业的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荀 况曾说,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诸葛亮也说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诗人陆游说:“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香港富商李嘉诚曾经对记者说:“要我马上拿出一个亿解难,我面不改色。但谁要是丢了一分钱,我会立刻捡起来,这也是我致富的秘诀。”可见,勤俭是持家的法宝,节约是致富的秘诀,勤俭节约不是寒酸小气,而是一种美德、一种责任。

3、常言道,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我们的父辈乃至祖祖辈辈,在物质生活不算富裕甚至极度贫瘠的情况下,将节俭意识深深植入中华民族的骨髓和血脉,时刻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因为只有懂得节俭的人,才能摆脱物欲的诱惑,坚守精神的家园。一个人幸福的根源在于心灵上的满足和宁静。奢靡的生活、过分的物质追求与享受,总于无形之中为你套上沉重的枷锁。一个欲望无止、挥霍无度的人,又怎能坦然面对自己的心灵?节俭是一种远离浮华、深邃旷远的心态,是我们抵制贪欲、驱除心魔的法宝。请不要把浪费当成潇洒,因为你挥霍的是一种修养;不要把节约看成尴尬,因为你培养的是一种美德。【课内挖掘】(1)勤俭节约永远没

4、有过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有着怎样的消费意识呢?中国青年报刊载的一篇题为“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的调查报告以翔实的数据,给我们许多启示和思考。调查显示,青少年享受意识正在增强,尤其是独生子女,他们表现出了追求高标准消费的生活理念。这对我们来讲是一种警示。虽然社会物质基础已十分雄厚,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精神不会过时。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只有不忘勤俭节约的精神,才能合理消费,并以此来培养自己的美好道德品质。应用角度“俭以养德”“艰苦朴素”“正确的消费观”等。(2)在今天这个重视消费的时代,勤俭节约作为一种精神仍然得

5、到88.2%的青少年的肯定:其中有56.9%的人认为,在全社会提倡勤俭节约“完全是一种美德,永远不会过时”;31.3%的人认为社会“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倡”勤俭节约;只有6.9%的人认为勤俭节约“现在已经过时”。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即使在当今这个消费成风的时代,年轻人对于“勤俭节约”这种传统美德依然具有高度的热情,这的确难能可贵,因此,勤俭节约的精神在今天依然没有过时。应用角度【课外应用】(1)“勤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节约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力量,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长期坚持的本色。 因为只有做一个勤俭节约的人,才能做一个不贪图享受、脚踏实地的人,才能做一个处处为人民着想、说

6、真话做实事的人。毛主席困难时带头不吃肉,周总理穿百衲睡衣,朱老总踏补丁布鞋,邓小平喝绿豆稀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用一点一滴都不浪费的精神引领全党全军长期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凝聚了人心,鼓舞了斗志,建成了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节选自勤以修身,俭以养德)(2)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恶奢侈、倡俭朴的传统,把拥有清正、才华、作为和众望视为无价之宝。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在讲修身、齐家、治国的时候,总喜欢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无不重道义、重品格,并由此而使人性笃实、生活充实、神情踏实。司马光说:“有德者皆由俭来。”穷当克俭,是美德;富而思俭,

7、是更高层次的美德。这是历史的经验,也是生活的昭示。古今多少成败故事,都在俭、奢演绎之中。过去我们节约每一个铜板,是为了革命和战争的胜利;今天我们崇尚节俭,更是为了国家民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让我们常思“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再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吧!(有删改)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兼顾赚钱谦虚谨慎物美价廉B彗星实惠高粱穗子聪明智慧C闪烁朔风数见不鲜横槊赋诗D赞成水玉石簪子积攒起来解析:A项依次读“jin、zhun、qin、lin”。B项中“穗”读“su”,其余都读“hu”。C项都读“shu”。D项中“簪”读“zn”,“攒”读

8、“zn”,其余读“zn”。答案:C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恰当的一组是()一将成名万骨枯,如果没有成千上万的将士马革裹尸,血染疆场,就不会有将军们的赫赫战功、不朽声誉。著名主持人柴静在看见中回顾自己在中央电视台的经历时提到,刚进中央电视台,有些稿件被视为不刊之论,难登大雅之堂,甚至被前辈痛斥为新闻垃圾。大年三十下午,店铺关门,机关放假,热闹的街市一下子万人空巷,人们归心似箭,都想在天黑前回家赶上年夜饭。房姐、房妹、房叔、房祖宗爆红网络,此等空穴来风的新闻也会纳入舆论监督的视野,作为提示真相的相关线索。沪深股指一路狂跌,广大股民唯有望洋兴叹,自认晦气。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盲目跟进,非

9、理性出手,将会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今年东北大部分地区五风十雨,丰收在望,尤其是三江平原,粮食产量有望突破历史最高值。ABC D解析: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不刊之论: 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万人空巷:成千上万的人涌向某处(参加盛典或观看热闹儿),使里巷空阔冷落,不是街巷空空无人之意。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居民的情景。 空穴来风:原义为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现多用来指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 望洋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

10、比喻做事时因为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答案:A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强调生活质量、重视充分享受的倾向在独生子女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B就当前青少年的消费心理与行为,讲求实际、追求实惠是主要趋势。C勤俭节约这一类曾经被长期弘扬的思想观念对青少年仍有较强的影响力。D对于个人消费,主张“兼顾实惠和高标准”的青少年仍然是最多的。解析:成分残缺,在“行为”后加“而言”。答案:B4某汽车运输公司,修建了一个新的停车场,场门口两侧各有一个标语牌,下列内容不宜写在标语牌上的一项是()A发扬主人翁精神,为发展经济献计献策。B注意交通安全,遵守

11、交通规则。C大干快上,多装快跑,争分夺秒。D场兴我兴,场荣我荣。答案:C二、迁移发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中国古时的城镇化:最早的“城里人”是什么人?倪方六“城镇化”近年来似乎成了一个热词。所谓“城镇化”,亦即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说白了就是“农村人”转为“城里人”的一个历史进程。中国作为世界上传统的农业大国,城镇化其实一直在进行之中。中国最早的“城里人”出现在何时?上查三代,现代的“城里人”大多是农村人。中国最早一批“城里人”出现于何时?学术界较主流的观点为,城里人的诞生时间与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发生时间基本一致。由于商品交易形成,出现了不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商人,“城”“乡”首现

12、分离,由此引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波原始城镇化运动,即学术界所说的“城市革命”。中国最早的一批“城里人”是商人。早期商人都是“有身份”的人,只有贵族才有用剩余物品参与交易的可能。由此可以推断,中国第一批“城里人”的出现,不会晚于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夏代,距今至少4 000年。根据对史记等史料记载的分析,当时应该有过多轮原始城镇化运动,其中最著名的一场城镇化运动,应该是由夏禹主导的。他把全国划分为徐、冀、兖、青、扬、荆、豫、梁、雍等九个“州”级行政区。“九州”中的每一州都应该建有一个地区性中心城市。商朝因祖上分封于“商”这个地方而得名,商朝的人善于交易,其灭夏前在财富上的原始积累,就是通过用“绣”这种纺

13、织品与夏做粮食贸易完成的。商建立后,做生意已成为商朝人的社会职业,“商人”概念因此而来。古代第一轮城镇化高潮是在哪个时期?进入东周后的春秋战国时期,国民生产和经济都得到了极大发展,社会变化剧烈,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由于周王室衰微,诸侯各自为政,大兴土木,构筑城池,“都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城镇数量剧增,古代中国的城镇化运动,因此迎来了第一个高峰。这期间,城镇化运动开展得最好的,应该是齐国。齐国都城临淄规模很大,有几十万常住人口。当时的临淄十分富有殷实,“GDP”应该远高于其他诸侯国城市。临淄城里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更为有趣的是,那时齐国已有球迷一族,临淄因此被国际足联认定为人类足球发源

14、地。据史记战国策诸史书记载,齐国至少有大小城镇81个,以每城万户、每户5口人来算,平均每座城镇有5万常住人口,并不逊于现代县城规模,可见齐国城镇化程度之高。中国古人如何“农转非”?在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对城镇化进程同样有很大的影响。古代原则上是限制“农转非”的,这与人头税的收取和提倡农耕的“重农抑商”思想有直接关系。然而,古代的户籍制度同样浇不灭古代农村人进城的热情,特别是在饥荒年间,由于城里赈济及时,农民纷纷背井离乡,跑到城里谋生,于是形成“流民”云集的情况。怎么处置这些没有户口的“流民”?各朝采取的措施并不一样。南宋朝廷一般是分别对待,积极救助,疏堵并用。一方面为“流民”建立临时户籍档案,发

15、给其相当于现代的“暂住证”一样的“收执”,作为领取福利(钱、米等)的凭证,“流民”离开时销毁“收执”。另一方面接收“投资移民”,有钱有条件的“流民”可转为“坊郭户”。因宋代户籍划分和变更登记三年进行一次,当时一般三年办一次“农转非”。据宋会要辑稿食货记载,绍兴十二年(1142),户部曾上奏:“西北流寓之人候合当造簿年分推排施行。”一批“西北流寓之人”遂被划分户口等级,“农转非”成为“坊郭户”。5下列各项中,关于“商人”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早期商人都是“有身份”的人,只有贵族才有用剩余物品参与交易的可能。中国最早的一批“城里人”是商人。B商朝的人善于交易,商建立后,做生意已成为商朝人的社会职业,“商人”的概念因此而来。C商人是随着商品交易形成而出现的,他们不直接从事生产劳动。中国最早的商人的出现,不会晚于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夏代。D春秋战国时期,国民生产和经济都得到了极大发展,社会变化剧烈,城镇数量剧增,城里人越来越多。商人在其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