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教学案语文版必修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522581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教学案语文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教学案语文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教学案语文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教学案语文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教学案语文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教学案语文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教学案语文版必修(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本课话题清醒一、从课本中积累“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住他们么?”是麻木地死去还是清醒地面对?也许有些人会觉得在临终前清醒地看到悲剧感觉痛苦悲伤,但起码可以看到一丝希望在绝望中熄灭,有将要离开这个世界的心理准备:即使身陷绝境,但我不怕,因为我在最后一瞬间选择了坚强面对,保持沉着而稳重,也不感到遗憾了。人生本来就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些不幸,而在这一刻,清醒给予人最后一刻的满足空间,所谓死而

2、无憾。二、从生活中积累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说,“中国政府是十分清醒的”,只有“清醒”,才能不断地发展与壮大。古语云“居安思危”,我想,温总理所说的清醒正是源自于一种危机意识。试想,如果政府没有清醒的危机感,国家何以能挺过亚洲金融风暴、“非典”流行、汶川大地震与全球金融危机?更何以不断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民生的持续改善?一个人,只有“知己之处境,审他人之势”,才能长足发展,一个国家更是如此。大国崛起需要的不仅仅是民族的自信心和人民的勤劳智慧,更需要一群头脑清醒的人,一群能在受阻时给予力量、前进时打镇静剂的人。这些人,便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喊醒“铁屋子”里昏睡着的人。三、从自然中积累在亚马逊热带丛林中

3、生存着一种有极强捕捉蚂蚁本领的蚁熊。据统计,一只成年的蚁熊每天要吃掉1.6万只左右的蚂蚁。然而,令人惊异的是,蚁熊捕食蚂蚁,从来都不会赶尽杀绝,每刨开一个蚁穴,蚁熊只吃掉其中一小部分,即使还不足以充饥,蚁熊也放弃其他的蚂蚁,而去寻找下一个蚁穴。蚁熊清醒地认识到,合理利用有限资源,才能使自己的种族繁衍不断,才有子孙后代的生生不息。无独有偶,加利福尼亚海域附近的水母每天面对很多凶残的虎鲸、鲨鱼,它时刻警惕着,在逃命中逐渐变得坚强;南美洲一种凶悍的苍鹰自小就在母鹰残忍的生存训练中逐渐强大,直到完全适应各种环境,开始独立生活。蚁熊清醒地认识到,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只能自断后路;南美洲苍鹰清醒地认识到,历

4、经苦难才能“涅槃”成钢,翱翔蓝天!保持生命的清醒,方能拒绝诱惑,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壮大自己。四、从历史中积累“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当年屈子行吟泽畔,开创了清醒于世而自绝的先河,他以死为镜,求得精神的永恒。“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是何等光辉的结果!在漫长而污浊的世风中,伟人以美德浣濯自我精神之缨,清醒之后的他们更是熠熠生辉。很自然地想到了陶渊明,大野无边,五柳扶风,素淡的情怀如月下一缕箫声。一顶草帽,一把镢头,到了南山也就到了家。为了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他在清醒中放弃了官场名利。“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溪而赋诗”,他逍遥而快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自在而清闲。面对现实,他选择退去

5、,息隐蒿莱,这是伟人们在血雨腥风里清醒后的选择,是清醒让他的生命变得如夏花般绚美。五、从名言中积累1真正的诗人哪怕在做梦的时候也是清醒的。 兰姆2为清醒的人引路是一种美德,为醉汉引路是一种义务。 兰多3在对生活存在理智的清醒的态度的情况下,人们就能够战胜他们过去认为不能解决的悲剧。 车尔尼雪夫斯基4错误同真理的关系,就像睡梦同清醒的关系一样。一个人从错误中醒来,就会以新的力量走向真理。 歌德5幸福有它的两重性:一方面在于福至心灵,时来运至另一方面,也是最实际的方面,就是知足常乐地安度日常生活,这也就是说,头脑清醒,不干蠢事。 冯塔纳一、作者简介为祖国统一大业贡献了毕生精力的曹聚仁曹聚仁(190

6、01972),浙江兰溪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记者。20多岁时登上了暨南、复旦等大学的讲坛;20世纪30年代初,在上海创办了涛声芒种等,鲁迅也经常为之投稿;抗战时投笔从戎,成为战地记者。并于1935年与邹韬奋、沈钧儒、李公朴等组成抗日救国会;1956年起,开始为两岸和平统一而奔波,得到毛泽东、周恩来、陈毅以及蒋介石、蒋经国等人的重视;1972年7月23日在澳门逝世。曹先生一生笔耕不辍,留下了70余部作品,4 000余万字。作品:国学概论中国学术思想随笔中国文学概要鲁迅评传万里行记等。二、背景回放本文选自曹聚仁的鲁迅评传,该书共分29节,以随笔的方式对鲁迅的一生和主要著作以及与自己的交往情况

7、作了中肯、独到的评述。鲁迅评传属于他传,写于1956年。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个人崇拜思潮开始被清除,而国内个人崇拜、英雄崇拜风气盛行。那个年代,海峡两岸的鲁迅研究朝两个极端发展:一是尽力神化,二是竭力丑化。不是把鲁迅捧为“圣人”,就是把鲁迅说成“连起码的人的资格都够不着的角色”。曹聚仁与鲁迅、周作人兄弟同为知契的朋友,他力求“从直接的史料中找出真实的鲁迅”,多次对神化、圣化鲁迅的现象公开反对,以文学的眼光、历史的眼光来看鲁迅,让读者见到了一位有血有肉的凡人鲁迅。三、相关知识人物传记1人物传记的分类和定义按照传主同作者的关系,人物传记分为自传和他传两大类,它们都属于广义上的传记。狭义的人物传

8、记则专指那些传主同作者并非同一人的他传。本单元中,鲁迅评传属于他传,是带有评论的鲁迅传记;我的回忆是回忆录,属于自传。2人物传记的历史性和文学性人物传记必须要忠实于人物的生平,在不违背基本史实和人物性格的前提下,作者也可以进行艺术加工,使人物性格更加丰满和生动。这种文字形式既是历史的和真实的,又是文学的和诗的。古今中外许多作者都认识到了人物传记的这种特征,歌德就把自己的传记取名为诗与真,鲁迅称中国最伟大的古典传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钱钟书先生也要求传记作品要有“史蕴诗心”。3人物传记的内容任何一篇人物传记都应包括传主的生平事迹、成就贡献,同时,透过作品可以看到作者的主体精神,由于

9、传记的历史性的特殊要求,这种主体精神可能表现得更为隐蔽。4人物传记的功能人物传记有很强的认识功能,读者通过一部传记可以认识社会和人生,可以通过认识别人来认识自我。著名科学家李远哲(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这样回忆他在中学时代读了居里夫人传之后的感想:“我第一次感到当科学家不仅能从事很有意义的科学研究工作,而且可以享有非常美好的人生。”他下定决心要像居里夫人那样,把一生都献给科学。人物传记还有道德功能,可以对读者起到道德教育的作用。传记以其最方便的形式,真实性和艺术性等特殊的魅力,对弘扬和宣传人物的精神品质,取得极好的效果。罗马著名传记作家普鲁塔克称他写作的目的首先就是为了“把历史当作一面

10、镜子,以那些人物的善行为楷模指导自己的一生”。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甲寅(yn) (2)刍议(ch) (3)谬论(mi)(4)客栈(zhn) (5)橐橐(tu) (6)抵罪(d)(7)旌表(jn) (8)笔触(ch) (9)诨名(hn)(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差 (2)载(3)抹 (4)折2语境辨析法(5)当一个社会的大多数人失去了对法律的信仰时,就必然会为人治的“复辟(b)”开辟(p)道路,上访的人都是相信“批示”甚于相信法律的。(6)时间已是正午,天气闷(mn)热异常,忽然几声闷(mn)雷划破阴沉的天幕,雨点从空中淅淅沥沥地洒落。(7)当第二炮兵抢险救灾突击队的旗帜飘扬在这个

11、满目疮痍、遍地狼藉(j)的山中小镇时,废墟中悲伤和沉重的目光,终于闪耀出慰藉(ji)和欣喜的亮色。二、写准字形(1) (2)(3) (4)(5) (6)三、用准词语(一)明确词义(1)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2)插翅难逃:插上翅膀也难逃走。形容被围或受困而难以逃脱。(3)食肉寝皮:割他的肉吃,剥他的皮睡。比喻除尽奸恶,也表示对敌人的仇恨极深。辨析正误千万别听到股市中的“暴富”故事就怦然心动,不量力而行,差强人意,迟早要吃大亏,甚而被股市套牢,那时就插翅难逃了。辨析:“差强人意”,表示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错误地把词语理解为勉强去做,不合语境,故成语使用错误。“插翅难逃”一般指在被围困,或

12、被囚禁的境地而难以逃脱。属用错对象。(二)易混辨析1爆发vs暴发填一填 (1)业界预测,随着品牌厂商入局,产品性能的持续改善,功能逐渐完善,智能手表概念将渐深入人心。未来几年,这一行业有望迎来爆发性的局面。 (2)6月28日,受持续暴雨影响,福建省寿宁县斜滩镇暴发泥石流,导致部分房屋倒塌,县城到镇中心的道路被阻断,消防等救援人员徒步行进6公里到达现场实施救援。辨一辨 都是动词,均有“发生”的意思。“爆发”多指因爆炸而迅猛发生。“暴发”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当用于社会事物时,“爆发”指像爆炸一样突然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力量、情绪等;“暴发”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多用于具

13、体事物。2暴露vs揭露填一填 这起事故不仅暴露出集装箱未按规定申报的危险性,也揭露了某些领导自作主张,一手遮天的严重问题。辨一辨 暴露:侧重于隐蔽的事物、缺陷、矛盾、问题等显露出来。 揭露:侧重于使隐蔽的事物显露,一般用于问题、矛盾或本质。 文章围绕鲁迅以狂人日记为开端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文小说这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揭示了鲁迅在新青年时代从原来的不问世事、埋头抄碑到后来创作白话小说、投身新文化运动这一过程所经历的思想变化和其历史意义。让我们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鲁迅,仿佛感受到鲁迅先生的苦闷沉默、孤独寂寞的内心世界。体现了作者尊重历史,反对美化、神化传主的精神。 一、阅读课文第13段,回答

14、下面的问题。1“可是对于思想革命,却看得极重”一句表现了什么?答: 参考答案:这句话深刻地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旧中国认识得深刻,觉醒得早,并立志要改变国人现状的思想。这也是鲁迅先生作为思想家、革命家的重要原因。2鲁迅和金心异的谈话是比较隐讳的,大多采用比喻的手法,结合语境,填写下列表格。 明指暗 指(1)铁屋子(2)熟睡的人们(3)较为清醒的几个人(4)毁坏这铁屋答: 参考答案:(1)黑暗的、禁锢得极为严密的旧中国。(2)长期处在封建专制统治下的愚昧、麻木的国民。(3)指当时觉醒的追求进步、开始革命的人。(4)摧毁黑暗的旧中国。3鲁迅对新青年的最初感情是怎样的?“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这句话表明了什么意思?答: 参考答案:虽然并不如许寿裳那样觉得它谬,却也反应冷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