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3论握手练习粤教版必修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522565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3论握手练习粤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3论握手练习粤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3论握手练习粤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3论握手练习粤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3论握手练习粤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3论握手练习粤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3论握手练习粤教版必修(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论握手握手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是人际关系中最常见的礼仪。握手的次数也许数也数不清,但印象深刻的可能只有几次:第一次见面时的激动,离别之际的不舍,久别重逢时的欣喜,恩怨化解时的释然,等等。握手往往表示友好,是一种交流,可以沟通原本隔膜的情感,可以加深双方的理解、信任,可以表示一方的尊敬、景仰、祝贺、鼓励,但也能传达出一些人的淡漠、敷衍、逢迎、虚假和傲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赏美文论友谊友谊如美酒,经时愈醇,历久弥香。古往今来,多少君子之交成为千古绝唱,让人们口口相传: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廉颇蔺相如刎颈之交,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欧阳修说:“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只有志

2、同道合,只有真诚,才会建立根深蒂固的友谊。“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现在的人们,也许不必到桃园里结盟兄弟,也无须在春秋亭上赠锁麟囊。当夜不成寐的时候,不妨想一想自己有哪些真朋友。岁月如歌,友谊最美。莫说山高水长,莫负真情厚望。鸟语花香春暖,幸福快乐飞扬。春不常存情永驻,一路旖旎一路歌,友谊,与君共享!【课内挖掘】莱亨特说,“我倒更倾向于与人热情握手”,“热情友善应当被奉为至理”。诚如所言:“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古代著名诗人陈子昂说得没错,人与人之间只有以诚相待,才能做到和睦相处。唯有这样,家庭才能幸福,社会才能和谐,世界和平才不会遥不可及。因此,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让我们紧

3、握在一起,让一双双紧握的手连成友谊的长链,结成力量的钢索,去迎击困难,战胜厄运,托起希望的太阳。友善热情和谐握手真诚精彩运用握手是一种礼仪,不用说话就能显示出热情、友好的待人之道,如果应用得当,它能进一步增添别人对你的信赖感。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的行为规范,所以在比较正规的场合,谁先伸手是有标准做法的。两个人同时伸手在操作上概率不高,总有一个发起者。当然,有的时候我们自己也别和人家太较真,如果有人并不知道规范的礼仪而先伸手了,你也没必要端架子,握下手表示一下热情、友善也并无大碍。真正懂得社交礼仪的人还是强调平等和尊重的基本原则的。在礼仪之上,平等和尊重要比规范更加重要。(高考作文礼仪,交际的桥梁)

4、【课外运用】举手投足之间我本风雅。 题记爷爷是个老党员,祖辈是清朝遗老。他一手将我拉扯大,管教却很严厉。小时不懂事,一直很恨他:出门、回家要和家里人一一道别、问候;吃饭时,家里人没到齐时不许动筷子,夹菜要就近,夹到什么吃什么,不许在碗里碟里翻挑;更不许吃饭说话;睡姿要规矩,两腿并拢,侧卧;坐姿要端正,站立行走要抬头挺胸;他人讲话不许插嘴,打喷嚏时捂嘴转脸低头这么多规矩,悉数如枷锁般缚在我身上,虽然知道大人的教育是为我好,却发现同龄的孩子鲜有遭受与我相似待遇。更由于爷爷的强硬教导,我不得不从小学会自我克制和恪守纪律,这对于一个淘气爱玩的孩子来说,其实是相当痛苦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条条框框赋予

5、我的,叫作素质和教养。举手投足之间展现的点滴细节,闪耀着人格的光辉。于是我总将“请、对不起、谢谢”挂在嘴边,并由衷地说出口;于是我从不任意打断他人的话而耐心地等对方说完;于是我担任三年的劳动委员,干活时总是心情愉快地哼着歌;于是当老师布置许多作业,同学们唏嘘哀叹时,我默默地记下作业举手投足是一把尺,它是衡量人的内在含金量的标准。含金量高的人,必然是一个伟大的人。屠格涅夫为了施舍路边的乞丐,翻遍了自己的钱包,却找不到一分钱,只得握住乞丐的双手说“我很抱歉,朋友”;雷锋在战友们不在时,把大家的衣服都洗干净晒了;周恩来总理仪容整洁,谈吐大方,岂是朝夕而成的?或如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在班里的战友整天只

6、知喝茶、打牌的时候,一个人默默地搬运石头,愣是日积月累地修成了一条路举手是小事,投足是小事,细节更是小事;吃饭是小事,说话是小事;出门上街是小事,回到家也是小事;和一个朋友交往是小事,和一个陌生人交往也是小事。其实生活就是由一件件这样的小事组成的,需要我们点点滴滴去做;即使是民族振兴这样的大事,也需要我们每一个十三亿分之一认认真真去做。我愈发地明白爷爷的良苦用心,也愈发地感谢他,他用严厉的教育告诉我,要做一个秉承中华传统的人,做一个含金量高的人。 我多么希望像爷爷一样的人多些,再多些,让本就风雅高贵的中华礼节代代传下去!赏析:由小见大是本文的特点。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把个人体验推而广之,想到了名

7、人、伟人的成功经验,并感悟到:细节成就伟大的人。由于把爷爷的言传身教和名人、伟人的典型生活细节结合在一起写,避免了抽象说理。语言有特色,流畅之中也有华彩展现。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敷手(f) 矜持(jn)气氛(fn) 处世(ch)B挚友(zh) 模样(m)逻辑(j) 姿态(z)C泾渭分明(jn) 谦卑(bi)殷勤(yn) 妄言(wn)D尴尬() 溃烂(ku)就座(zu) 履行(l)解析:B项“模”读“m”,“辑”读j。C项“泾”读jn。D项“尬”读。答案:A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

8、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一直想买白落梅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本书,这次好不容易出差到市里,意外看到在书店有一本,这真可谓妙手偶得。媒体总是喜欢将新闻事实戏剧化,以追求“眼球效应”,以至于在获普利策新闻奖的作品中,都会鱼龙混杂地混入假新闻。QQ、微博、微信等出现以后,信息铺天盖地而且传播迅速,加上国内版权意识比较薄弱,使知识版权的维权成了一件更困难的事。历史事实已经证明,欧阳修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实属不刊之论,难道你就不能从历史事实中吸取教训?风声过后,黑煤窑又会死灰复燃,煤老板继续越界开采,继续无偿占有国家资源,继续以矿工的生命安全为代价赚更多的钱。A BC

9、D解析:巧舌如簧:舌头灵巧得就像乐器里的簧片一样,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铺天盖地:形容声势大,来势猛,到处都是。不刊之论: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死灰复燃:比喻已经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多指坏事)。答案:D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为增强全体员工的文明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我省某商业银行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在本系统内广泛推行文明服务用语和服务忌语。B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进入倒计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各个岗位的操

10、作人员对火箭起飞前进行了最后的检查,满怀信心地等待着发射时刻的到来。C现代高新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广泛应用,引发了图书馆运行机制的变革,其结果将会出现一个全新图书信息交流系统,从而对图书馆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D今年暑假,我市将举办第12届中学生运动会,我校参加这届运动会的20名男运动员和16名女运动员,均是由班级和年级层层选拔出来的优秀选手组成。解析:A项搭配不当,“推行”与“服务忌语”不搭配。B项语序不当,将“起飞前”移至“进行了”之后。D项句式杂糅,删去“组成”。答案:C4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咱们分别时你送我的礼物,我一直惠存着。B你的文稿,我已看了,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

11、加以斧正。C大作已拜读,唯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D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解析:本题考查用词得体。A项,“惠存”,敬辞,表示请对方保存。B项,“斧正”,敬辞,表示请别人修改文章。C项,“垂询”,敬辞,表示别人(一般是长辈或上级)询问自己。这三项都不当。D项,“赐教”,敬辞,表示给予指教。答案:D二、迁移发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不灭的街灯长笑一个小镇,一个老人。小镇很小,小得只有一条主要街道。老人也已经够老,年轻些的甚至已经记不起他的名字。“七爷”,这是大家对他的官称。近些年来小镇很兴旺,不仅人丁越来越多,各家各户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所以一到过年,小镇上就非常

12、热闹。小镇的灯在七里五乡是出了名的,哪个年夜也会招来许多的人看灯。有人说这是因为小镇的风水好,而这风水就是每当过年那条主要的街道上就挂满了街灯。街灯是小镇的一景,一到腊月二十九,这街灯就高高地挂了起来,一行行,一串串,把这条街道照得彻夜通明。七爷自己都记不清管这街灯管了多少年,小镇上年轻的人更说不清,就知道管灯的是七爷,仿佛七爷管灯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生产队的时候有人给记个工分,有队里给出做灯的材料,后来生产队没了,七爷就在街上挂了个箱子,谁往里放点钱就放点,七爷收了都是拿来做灯。所以这灯都是大家的,大家也都爱护这灯。七爷越来越老了,小镇过年时街上的灯花样却越来越多:荷花灯,西瓜灯,各种动物灯

13、,七彩百鸟灯,吉祥宫灯,走马灯,粉红映着碧绿,水蓝托着金红。没有人知道七爷弄出过多少种花样的灯,也没有人知道七爷凭着什么给大家做了这么多年的灯。七爷不是个爱说话的人,除了指挥人们挂灯,他都很少说话,人们只知道挂好灯后他就一趟趟地在街上来回走,对着每一盏灯端详了又端详,看着来来往往看灯的人,对着那一街的流光溢彩。他也偶尔蹲下来,裹紧了身上的棉袄,掏出两毛钱一盒的红塔山抽上一根,只要街上还有一个人,就会有七爷的身影。突然有一年,县里有人知道了小镇的灯,过年的时候来了几个人,用拍电视的机器拍下了七爷挂的所有灯,还说要采访七爷,再拍拍他如何制作这些灯。镇上的干部告诉县里来的人,说七爷的家太乱,因为他一

14、辈子都是打光棍,他那个家只有他一个人能住,就把七爷叫到镇长办公的地方。县里的人在七爷这里没有问出什么东西,因为七爷本就不喜欢多说话,说了怕是也没用。后来,听说七爷上了县里的电视台,连同他的灯,也连同那许多看灯的人。第二年镇上一个发了的财主找到了七爷,叫七爷把街上收钱的箱子摘了,说所有做灯的费用他一个人出,只要求七爷在所有的灯上加上他的姓。七爷想了想,但竟把这么好的事给拒绝了,最后,气的那个财主说到了过年那天叫那条街道所有的灯停电。固执的七爷还是照样做他的灯,照样在大街上指挥年轻的人挂灯。村里有人知道了那件事,就有人来劝七爷,也有人去给那财主说好话。但是,没有人能说得动那财主,也没有人能说得动七

15、爷,于是,在小镇人的心里就暗暗地多了一层担忧。但七爷还是照样用村里人集起来的钱去买做灯所用的东西。年终于到了,小镇的表面上依旧是充满了祥瑞,街道上也满都是七爷挂的灯,人们看到,已经佝偻了腰的七爷,在街道上来回走着,他脸上那些沟渠显得更深,眉头也锁得更紧。没有人议论这件事,但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担忧。看灯的人越来越多,但刚点着一会儿的灯却突然灭了,于是人群里爆发出一片骂声。也不知道是谁提的主意,人们自发地集中在一起,大家凑钱买来了蜡烛,年轻人帮着把蜡烛点着放进灯里,于是,小镇的街道上一片欢呼,人们又开始在街道上观灯。但是,这是小镇的人们最后一次看灯,因为七爷走了,是过了年后重病一场走的。在他走的那天,小镇的街道上挂满了他自己制作的灯。但是,打那以后,再过年的时候小镇的街变得黑暗了,这黑暗带给小镇的人无尽的别扭,于是,人们就又想起了七爷,想起曾经不灭的街灯。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