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训练落实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522562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训练落实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训练落实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训练落实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训练落实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训练落实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训练落实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训练落实新人教版必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 柳永词两首基础演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菱形棱角丘陵红绫凌云壮志B雄鹰应变英灵夜莺义愤填膺C寥廓缭乱撩拨辽阔民不聊生D蹉跌差距撮合磋商搓手顿足【解析】A棱lng角其余读lng;B“应变”的“应”读yng,其余读yng;C全读lio;D“差距”“差”读ch,其余读cu。【答案】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松驰珠玑异口同声睡眼惺忪B殉职凝噎小题大做良晨美景C天堑默契良心泯灭砰然心动D萧瑟雾霭授予奖章重湖叠【解析】A项“驰”应为“弛”;B 项“晨”应为“辰”; C项“砰”应为“怦”。【答案】D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三个

2、秋天)B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指美丽的自然风景)C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因悲伤而喉咙梗塞得说不出话来)D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年复一年)【解析】三秋,秋季。【答案】A4对下列词句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作者通过具体的刻画,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华。)B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夸”字透露了作者的自高自大。)C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衬托出旅人前途的广阔。)D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通过幽静、清新的景色,表达作者恬淡自适的心情。)【解析】B项中“夸”字并非“透露了作者的自高自大”,而是指当地

3、官员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C项中作者借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表现自己无边无际的离愁之恨。D项通过凄清的秋景,倾诉词人的离情别绪。【答案】A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树木把小河_得这样翠绿一片,让你觉得那只一头扎进水里去的雌白松鸡,应该带着绿色的羽毛冒出水面来。欣赏诗歌要善于寻找并最后判断诗人提供的形象所_的情思,不可停留在表面意思上。朋友都说秋季是一个_的季节,我从来没有这么认为。A点染蕴含凄凉B点缀蕴含凄切C点染蕴藏凄切 D点缀蕴藏凄凉【解析】“点染”强调着色,“点缀”强调衬托或装饰。“蕴含”意为包含,“蕴藏”意为蓄积而未显露或开发。凄切,多形容声音。这里指寂寞冷落,

4、用凄凉。【答案】A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在唐、五代时已经出现,称曲、杂曲或曲子词;到宋代才广为流行,改称词。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观察与感受皆可入词。B李白和杜甫分别代表了唐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在风格上,李白的诗清新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C柳永和苏轼均是北宋词人,在北宋,柳永代表了婉约派的最高水平,而苏轼则开创了豪放一派。D“三曹”是指曹操、曹丕和曹植三父子,其中以曹植的文学成就最高。“三苏”指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以苏轼的文学成就最高。【解析】李白和杜甫分别代表了唐代诗歌浪漫

5、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答案】B7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诗句。(1)_,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2)云树绕堤沙,_,天堑无涯。(3)执手相看泪眼,_。(4)今宵酒醒何处?_,_。【答案】(1)烟柳画桥(2)怒涛卷霜雪(3)竟无语凝噎(4)杨柳岸晓风残月8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结构已经被打乱,请调整其短语或短语内部的顺序,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下联内容: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绿树池边此间有舜日尧天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调序下联:_【解析】结合对偶上下联的字数和结构的对应特点重新排序。【答案】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

6、间有舜日尧天9将“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句中的任一句扩展成一段话,表达孤独寂寞的心境。答:_【答案】一路征程,不觉已是黄昏时分。抬眼所见,是一棵缀着稀疏黄叶的千年古树,树身缠绕着几根枯黑的牵牛藤蔓,树顶的乌鸦“哇哇”叫个不停。不知这种漂泊异乡的日子,何时是一个尽头。课内精读(一)阅读望海潮,完成后面题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10.

7、 望海潮一词中,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答:_【解析】一首诗,是由一些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动词。要注意从动词的力度、意境来分析。【答案】不好。“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11“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 答:_【答案】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钓,幼童嬉嬉采莲,好

8、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二)阅读雨霖铃,完成后面题目。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1)凄切:_(2)无绪:_(3)暮霭:_(4)多情:_【解析】结合语境解释。【答案】(1)指蝉的叫声凄凉急切(2)没有心思,心情不好(3)傍晚的云雾(4)多情的人13分析下面两句写景句子对抒情的作用。(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_(2)杨柳岸,晓风残

9、月。_【解析】答题时要进行具体分析,不能太笼统。要抓住典型的景物鉴赏。【答案】(1)词人善于捕捉富有特征的秋景来渲染气氛。“寒蝉”透示了秋意,“凄切”之声令人感到凄凉、冷落。再加上暮色苍茫时分,秋雨刚刚停息,词人不忍分别却又无可奈何。这里不仅写出了离别的时间、地点,更重要的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做到了字字含情。(2)“留”与“柳”谐音,古人有折柳送人的习俗,希望对方留下来。“杨柳岸”三字明写眼前景,暗写了别时情,显得含蓄而有韵味。清秋的晓风是凉的,柳永正是通过凉风写别后心境的凄凉。月过树梢本是一种自然景象,一个“残”字,透露出凄清、冷落之感。词人写风之凉、月之残,都是为了倾诉离情别绪。14江淹

10、在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在本词中也有一句表达这种离别苦痛的句子,请找出来,并加以分析,看其是如何表现的。答:_【解析】“伤离别”是识别的关键字眼。分析要具体。【答案】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自古”一词把自己的感情赋予普遍的意义。而“更那堪”则把词人处于冷落清秋的时节,更加叫人难以忍受的离情表现了出来。课外迁移(一)阅读下面柳永的词,完成后面题目。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

11、、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注:“颙望”即仰望;“争”同“怎”。15对该词词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潇潇暮雨”指傍晚的雨势急骤。B“苒苒物华休”指美好的景物逐渐凋残。C“何事苦淹留”不知道什么原因流连于此,不忍离去。D“正恁凝愁”正有许多愁绪凝结,如此难以排解。【解析】意为不知何故久留他乡。【答案】C16对该词词句所作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一句与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一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B“红衰翠减”一句与李清照如梦令中“绿肥红瘦”一句从炼字修辞的角度来看有相同的妙处。C“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与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

12、,波心荡,冷月无声”同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D“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与辛弃疾永遇乐中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描写的都是山河破败之景象。【解析】柳词景不是山河破败,只是主观观感。【答案】D17对该词有关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该词上阕写景,景中寓情。特别是“是处”与“惟有”两句动静结合,衰荣相对,又蕴含作者的忧愁。B下阕抒情。“想佳人”与“争知我”两句对照呼应,刻画出天各一方的一对恋人的相思之苦。C本词情景交融。景是萧条破败之景,与姜夔扬州慢中所写之景几近相同;情是离别相思之情,与雨霖铃中所抒之情别无二致。D本词中“对”“渐”“望”“叹”“争”等字都一字领起,稍作停顿,然后下接几字或一句。【解析】“别无二致”不对,柳词的内容不光是写别离。【答案】C18评论本词下阕时,有人说下阕妙处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