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素质升级检测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522518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素质升级检测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素质升级检测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素质升级检测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素质升级检测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素质升级检测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素质升级检测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素质升级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素质升级检测(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一、(12分)1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C)科研人员研发出一款新能源汽车蓄电池,续航里程能达到四五百公里,在顺利结题,申报成果专利之后,这一成果却被束之高阁。现在文学网站中,即使知名作家作品,愿意持续付费的读者也不到千人,这与几年前网络文学动辄吸引数百万付费用户完全不可同日而语。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不分场合、不分层次过度使用外语词的情况,不仅在自媒体上越来越常见,甚至主流媒体、正规出版物都难以激浊扬清。目前,这两家馒头店都已改头换面,摆脱了脏乱差的加工环境,其中一家馒头店通过整改已经符合

2、发证条件,顺利办理了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此次重污染天气已经是今年的第四轮,但是仍然有一些大企业甚至是央企对预案中作出的按时段实施限产、停产的规定置若罔闻,拒不执行。阅读要像少侠行走江湖一样,将每本书作者的一得之见都通过揣摩、吸收化为己有,通过博采众长,最终练成绝世武功。ABCD【解析】束之高阁: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架子上面,比喻扔在一边,不去用它或管它。同日而语:不同的事物在同一时间相比较,一般用于否定。激浊扬清: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比喻抨击坏人坏事,奖励好人好事。改头换面:指只在表面上有所改动,其内容却依然如故。置若罔闻:指不予理睬,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关心。一得

3、之见:谦词,指自己对于某一问题的见解。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C)A人口老龄化这一全球性的问题,是使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都受到深刻影响并造成21世纪中国发展面临突出挑战的重要原因。B整合教育资源,全方位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遏制学区房乱象的治本之道,也是教育公平的应有之义。C长期以来,科学家普遍认为,相比全球其他区域,南极洲的生物多样性保持得更好。但一项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事实可能并非如此。D有媒体报道,四川某早教中心教完儿歌小燕子后,却不知道小燕子到底什么样;教唱儿歌丢手绢后,竟无一人知道手绢是什么。【解析】A结构混乱。B.搭配不当。“加大”和“和义务教育均衡发

4、展”不搭配。D.表意不明。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D)有的同志可能会说,现在的事情这么多工作这么忙,很难挤出时间来读书。_说忙是一种托辞,关键_在于时间,_在于认识、习惯和境界。诚然,_我们怎么安排,一天的时间总是有限的。_要让书香伴着人生成长,就得养成天天看书学习的习惯,_克服掉其它一些习惯,比如喝酒打牌的习惯,电话“煲粥”的习惯,无聊发呆的习惯,等等。A然而不但而且/而甚至B因为/也无论如果因此C/不仅更即使因为那么D其实不是而是不管/同时4.下列四种不同的表达语得体的一项是(A)A分别总是在六月,回忆是思恋的愁。同窗数载的无数美好瞬间,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之中(毕业赠

5、言)B工会提议用探望一线劳动者的方式过“五一”,这很有意义,群众积极响应,没有一点异议。 (广播稿)C本人昨日不慎于学校阅览室丢失阿伦特反抗平庸之恶一书,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不甚感激!(寻物启事)D特邀您作为嘉宾莅临我校校园戏剧节,相信您会有幸观赏到最具特色的演出,敬候您的光临。 (邀请函)【解析】B“异议”与“意义”同音,作为广播稿,易引起歧义。C.“璧还”“不甚”不当,“璧还”是敬词,用于归还原物或推辞谢绝赠品,“不甚”是不很的意思,这里应用“不胜”。D“有幸”不当。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尽管古代中国家庭在生活方式、习惯、作风上各有特点,但严于礼法、以礼法齐家,则是古代中国

6、家庭家风的基本价值取向和主要特征。古代中国的家庭礼法,是由家庭人际交往和家庭生活活动的一系列的规矩和行为模式构成的。每个人都要严格地按照礼法行事,这是实现家庭内部整合、保证和谐家庭生活正常运行,借以维护良好家风的重要原则,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庭生活也不例外,父子间、夫妻间如何相处,都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规矩和礼法。古代家庭礼法起源于商周,到了汉代基本定型,宋代后又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演变。总的来说,古代家庭礼法是根据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原则来制定的,是具体体现家庭伦理道德的基本生活行为规范。所以,各地区、各家庭的礼法,大同而小异,只是在具体做法上有所差别罢了。不管家长多么注重言传身教,启蒙

7、读物如何通俗易懂,违反礼法的现象总是难以避免,所以对违反家庭礼法者要进行相应的处罚,以警示其他家庭成员。郑氏规范中就规定:对违反礼法者,一是罚拜;二是痛打;三是告官并从家谱中除名,如三年能改的,可再上家谱。一些大家族,也有类似的处罚。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制定了对违反礼法者的严厉处罚的郑氏规范中,也强调了传统的中庸之道,“立家之道,不可过刚,不可过柔,须适中”。于成龙的治家规范中说得更明白:“小不忍则乱大谋。父子不忍,则乖天伦;兄弟不忍,则成吴越;夫妻不忍,则鱼水反目。”就是说,大家相互之间都要忍让,从这个意义上说,礼法是有弹性的。忍,就是对人要宽容,要讲忠恕之道,这是古代中国人际伦理的精髓。不

8、过,古代中国家庭的礼法之所以长期被人们接受、实行,主要并不是由于它具有弹性,更重要的是,这些礼法是建立在人情伦理特别是亲子之情、手足之情、夫妻之情的基础上的。这从礼制、礼仪的原则就可以看出:“亲亲”“疏疏”,即亲属关系越近,相互间的礼节越繁琐;亲属关系越远,相互间的礼节越简单。古代中国家庭礼法,也是适应家长专制型家庭和大家族家庭价值取向的产物,所以它较片面地强调妇女、卑幼的顺从。只有实行这些礼法,才能使家长专制家庭、大家族家庭减少冲突,正常生活。如果家长专制型家庭要转变为民主型的家庭,这些礼法就要相应变革了,所以,清末民初的革新志士猛烈抨击传统的家庭礼法,这是很自然的。(选自古中国生活,有删节

9、)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A家庭人际交往、家庭生活活动的有关规矩和行为模式,构成了古代中国家庭礼法。B脱胎于传统家庭伦理道德原则的古代中国家庭礼法起源早,定型于汉变化于宋。C古代中国家庭礼法大同小异,违反礼法的家庭成员一般会受到相应形式的处罚。D以人情伦理为基础是古代中国家庭礼法能够被人们长期接受并奉行的重要原因。【解析】“定型于汉变化于宋”错,原文:到了汉代基本定型。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B)A严于礼法、以礼法齐家成为古代中国家庭家风基本价值取向和主要特征,这跟古代中国家庭的特征有重要关系。B古代中国家庭礼法虽然有严惩违反家庭礼法者的规定,但也追求中

10、庸,主张对违反家庭礼法者尽量宽大处理。C作为古代中国人际伦理的精髓,“忠恕之道”也适合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父子、兄弟、夫妻之间都要“忍”。D第四段运用因果分析的方法,论述了古代中国家庭礼法被接受和施行的原因不仅在于它有弹性,还在于它有人情。【解析】“对违反家庭礼法者尽量宽大处理”无中生有。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家庭中每个人严守家训则家庭和谐,社会中每个人严守国法则社会安定,古代中国家庭礼法在当今仍有一定现实意义。B从一般的家庭礼法看,亲属关系越近的人相互之间的礼节规范越繁琐,亲属关系越远的人相互之间的礼节规范越简单。C违反家庭礼法的现象并不少见,这是因为古代中国家庭礼法

11、的弹性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家庭礼法对家庭成员的约束力。D在家庭生活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这种约定俗成的规矩和礼法需要“因时而变”,不然可能会受到“猛烈抨击”。【解析】强加因果。“违反家庭礼法的现象并不少见”与“礼法的弹性”关系在原文中未谈及,从事理上讲,二者可能有关系,但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三、(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孔子游国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厘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

12、,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鲁昭公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缧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

13、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注:羖(gng):公羊。缧绁(li xi):用绳索捆绑。粥:同“鬻”(y),卖。有司:古代的官吏。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尝为季氏史,料量平料:统计,出纳B已而去鲁,斥乎齐 去:到达C昔秦穆公国小处辟 辟:偏僻D由大司寇行摄相事 摄:代理【解析】去:离开。9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孔子“执政才能”、“好礼有才”的一组是(B)A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B与闻国政三月

14、,粥羔豚者弗饰贾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C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于是反鲁,鲁复善待D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吾即没,若必师之【解析】A“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说明的是孔子的经历,并未说明“好礼有才”;C“于是反鲁,鲁复善待”说明的是鲁国对孔子的态度,并未说明“好礼有才”;D“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说明的是孔子对职位变迁的态度,并未说明“执政才能”。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D)A孔子是圣人的后代,他年少时就好礼,得到了鲁国的大夫厘子的称赞,厘子要求自己的儿子拜孔子为师,向他学习。B孔子一生中做过管理仓库、管理牧场的小官等等,后来他由大司寇代理丞相职务,他喜

15、形于色,这说明孔子从内心来讲是很想做官的,只是生不逢时,没有尽早地得到重用。C孔子曾离开鲁国出游齐国,但受到了排斥;到了宋国、卫国,却被驱逐;在陈国、蔡国又遭受围困;政治主张受挫,无奈又回到鲁国,却受到了善待。D孔子有辩才,他的施政策略深得齐景公的赏识;然而他对音乐的喜爱,对韶乐学习的情不自禁和痴迷以及齐国人对此的赞赏,却让齐景公感到了宝座的倾危而没能重用他。【解析】齐景公不重用孔子的原因是,齐大夫欲害孔子的影响使齐景公感到自己年事已高,不能够保证他所喜爱的孔子在自己退任后仍能被赏识而不受到迫害。第卷(120分)四、(23分)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译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