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一古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514248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15.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一古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浙江专用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一古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浙江专用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一古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浙江专用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一古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浙江专用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一古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专用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一古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一古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阶段一 古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 基本结构与特点,内容索引,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考点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考点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专题综合时空线索归纳,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b) 1.耕作方式的演变 (1)原始时期:刀耕火种。 (2)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形成。 (3)汉朝:铁犁牛耕在全国普及。 2.耕作技术的进步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汉朝:铁犁牛耕技术逐渐普及;耦犁、一牛挽犁;出现曲柄锄、大镰、播种工具耧车;唐朝:曲辕犁。 作用:促进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利于国强民富。,知识排查,

2、3.影响 (1)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但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发展。 微点拨 原始农业刀耕火种,夏商周耒耜青铜,春秋战国铁犁牛耕,隋唐时期步犁定型(曲辕犁)。,二、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a) 1.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工程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工程,都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 2.汉代关中农民创造“井渠法”,至今仍流行于新疆地区。 3.东汉王景治理黄河,促进东汉前期经济恢复与发展。,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b)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土地制度:封建地主

3、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 3.经营方式: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是封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4.生产模式:精耕细作是我国封建农业的主要特色。 5.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 6.历史地位:农业在封建经济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微点拨 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富足,而是指基本满足自家的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是古代落后的经济形式。,1.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在铁犁牛耕技术和土地私有制的基础上形成。 (2)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入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小农经济开始瓦解,但仍占主导地位。 (3)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社会

4、主义改造,小农经济走上社会主义集体经营的道路。 (4)目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前提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重点深化,2.古代的小农经济与政治、思想、科技间的关系 (1)与政治:小农经济影响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封建小农经济需要一个专制集权的制度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新兴地主阶级也需要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保护其土地所有制。 (2)与思想: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从而形成重视家庭和谐、邻里和睦的伦理观念和“重男轻女”的尊卑思想。 (3)与科技:一方面,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多集中在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数学

5、等领域,使科技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特点;另一方面,小农经济发展的缓慢性也决定了古代科技不能发展为近代科技。,3.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生产力: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提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生产关系:在小农经济下,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部分劳动产品,具有较高生产积极性。 自身发展动力: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促进农业向精耕细作方向发展。 政府政策: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2)不利因素 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

6、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这就严重地阻碍了农业的扩大再生产。 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 严重的自然灾害。,1.(201610月浙江选考)下图信息,最能体现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是( ),解析,考点训练,1,2,3,4,5, A. B. C. D.,解析 “农业经济基本特点”是解题的思考方向,分别是手工业生产、孔子教学场景,与“农业经济”要求不符,故选C。,1,2,3,4,5,2.(201510月浙江选考)唐朝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高

7、低,控制耕土深浅的农业生产工具。它是( ) A.耦犁 B.曲柄锄 C.曲辕犁 D.翻车 解析 “唐代农耕工具控制深浅”是题眼关键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备选项提到的各项农具中只有唐代曲辕犁具备材料中的特点。,解析,1,2,3,4,5,3.(20159月浙江学考样题)下图中所示的农具出现在汉代的有( ),解析,1,2,3,4,5,耦犁 曲辕犁 水转翻车 耧车 A. B. C. D. 解析 四种农具分别出现于汉代、唐代、宋代、汉代,故B项符合要求。,4.(2016浙江省名校协作体试题)史记河渠书里记载:汉武帝时“发卒万馀人穿渠,自徴城引洛水至商颜山下,岸善崩,乃凿并,深者四十馀丈。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

8、水东至山岭十馀里间”。对此记载解读正确的是( ) A.郑国渠开凿成功 B.西汉时期已经创造了“井渠” C.体现了中国古代新疆人民的智慧 D.为四川地区变成千里沃野创造了条件 解析 根据材料“乃凿井,深者四十馀丈,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可知这应该是井渠,B项正确。,解析,1,2,3,4,5,5.(2016金华名校学考押题交流)右图是2010年中国邮政发行的一枚邮票。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 ) A.男耕女织 B.精耕细作 C.集体劳作 D.粗放经营 解析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男耕女织,邮票上 半部分是男人驱牛耕田,下半部分是女人织布,故A项正确。,解析,1,2,3,4,5

9、,返回,考点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古代中国的丝织业(b),知识排查,微点拨 两条丝绸之路路线 汉代(陆路) 长安敦煌今新疆地区今中亚地区 大秦(古罗马) 宋代(水路) 泉州、广州今斯里兰卡波斯湾、红海 今非洲坦桑尼亚,二、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b) 1.商周青铜器的铸造 (1)商代:铸造工艺高,如司母戊大方鼎;出土地点分布广、生产规模大。 (2)西周:青铜器是礼制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铸造工艺水平高。 2.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 (1)汉武帝时铁业官营制度。 (2)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 (3)供风形式由自然风到人力皮囊鼓风,到畜力鼓风。 (4)东汉初,杜诗水力鼓风装

10、置水排,提高生产效率。,三、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b) 1.陶器:唐代时“唐三彩”风行一时。 2.瓷器 (1)唐代:制瓷业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越窑(浙江)的青瓷和刑窑(河北)的白瓷名闻天下。唐代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 (2)唐宋名窑: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 (3)瓷器成为中国经“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重要商品,这条对外贸易路被称为“瓷路”。,微点拨 古代著名瓷都 唐代“南青北白” 越州(浙江绍兴) 邢州(河北邢台) 宋代“五大名窑” 定窑今河北曲阳白瓷 汝窑今河南宝丰青蓝 哥窑今浙江龙泉青色 官窑今河南开封粉青 钧窑今河南禹州紫

11、色,1.官营手工业的特点与影响 (1)特点:专门负责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工人数量多,生产规模大。 (2)影响:是朝廷财政的一大支出;局限于为帝王和贵族服务,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封闭性的。,重点深化,2.八方面解读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特点 (1)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2)主要行业:冶金、制瓷和丝织、棉纺。 (3)发展历程:原始社会晚期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周时期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三种主要经营形态;明中后期出现雇佣劳动关系。 (4)主要成就:丝织品和瓷器是对外

12、贸易的主要商品。 (5)发展特征:规模巨大,分工细密;技术先进,工艺精湛;素称发达,世界领先;历史悠久,影响深远。 (6)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手工业发展受农业生产的制约。,(7)手工业的分布随经济重心的南移相应变化。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不少手工业生产部门、手工业制品的主要产地,从北方逐渐转移到南方。这在古代中国丝织业的地区分布的变化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8)明中叶后,私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但重农抑商政策制约了手工业的发展,使其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3.古代农耕经济难以推动社会转型的原因 (1)政治因素:封建土地私有制很难实现社会财富的积累及向商业资本的转化。“

13、抑商”“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既不能积累财富,也不能拓展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难以推动工业化。 (2)经济因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不利于商品市场的扩大和农产品的真正商品化。 (3)思想因素:以农立国的经济思想,导致民间资本不能成为工商业资本。,1.(201510月浙江学考)据古罗马学者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汉代纺织技术发达,产品远销地中海地区 B.绒锦、织金绒、天鹅绒等纺织品流行 C.唐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输至欧洲 D.黄道婆改进织造技术 解析 古罗马时代与中国的汉代大体处于

14、同一时期,除A项外,其他备选项的历史现象均发生于汉代以后,故选A项。 答题感悟 时间、时空的对比识记是学考的重要方向。,解析,考点训练,1,2,3,4,5,答题感悟,2.(20147月浙江学考)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在下列出土文物中,可以推断中国丝织技术出现的最早时间的文物是( ) A.记载祭祀蚕神内容的甲骨 B.浙江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存中的绢片和丝带 C.出土的商代遗物中的玉蚕 D.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单衣 解析 从甲骨文可知A属于商朝; B属于新石器时代; C属于商朝; D为汉朝。 时间最早的应该是B。,解析,1,2,3,4,5,3.(2016海宁学考押题交流)左传宣公三年记

15、载:“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这里用铸鼎的“金”应该是( ) A.铁 B.青铜 C.黄金 D.钢 解析 铁在西周晚期出现,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 夏商周是青铜时代,铸鼎主要是青铜,故B项正确; 黄金不可能用来铸鼎,故C项错误; 钢在夏朝不存在,故D项错误。,解析,1,2,3,4,5,4.(2016台州市教学质量评估试题)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文明的部分成果,关于这些成果表述正确的是( ),1,2,3,4,5,水排 司母戊大方鼎 定窑白瓷 马王堆素纱 衣,A.是东汉时期杜诗创造的冶铁鼓风装置 B.反映西周青铜铸造工艺达到较高水平 C.体现唐宋时期河南官窑的制作水平 D.代表明代高超的丝织技术水平,5.(2016绍兴学考押题交流)“绢帛绫绸叠满箱,将来裁剪做衣裳。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郎。”诗句中这些纺织产品的主要用途是( ) A.自我消费 B.对外出售 C.交纳赋税 D.捐赠礼品 解析 “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郎”体现了纺织产品主要用途是自我消费,材料没有涉及对外出售、交纳赋税和捐赠礼品,选择A项符合题意。,1,2,3,4,5,解析,返回,考点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一、“市”在历代的发展(d),知识排查,微点拨 正确理解市、草市、夜市的区别 (1)城市中的“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