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教案(新人教版九下)6.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508264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我所欲也》教案(新人教版九下)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鱼我所欲也》教案(新人教版九下)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鱼我所欲也》教案(新人教版九下)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鱼我所欲也》教案(新人教版九下)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鱼我所欲也》教案(新人教版九下)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鱼我所欲也》教案(新人教版九下)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我所欲也》教案(新人教版九下)6.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鱼我所欲也教案(新人教版九下)6内容简析生命是可贵的,但生命的意义绝不仅仅停留于“活着”。当一个人面临生死抉择时,应该怎样做出自己的决定?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提出了自己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那么究竟什么是“义”呢?“义”的内涵有多宽、多深?孟子作了这样的阐述:“羞恶之心,义也”。(告子上)他在万章下中又说:“义,路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孟子认为自己做了坏事感到耻辱,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而“义”还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确之路。作者在本文中先从正面阐发自己的观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在提出这个

2、主张之前,孟子是用了一个人们都熟知的事物作比的,那就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在此,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要比鱼珍贵一样,很自然地也就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这一个主张,也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孟子就是这样,在文章的开篇之处,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主张。孟子在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之后,紧接着就罗列出了让人折服的论据,让道理、事实来充分支撑自己的主张。首先,孟子从正面在道理上进行阐述:“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这是从正面阐述论证了义比生命更珍贵,在

3、二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紧接着作者又从反面阐述道理:“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作者在讲述了正、反两方面道理后,综合阐述道理,充分证明了为什么要“舍生取义”。作者认为:若只是阐述道理,还不能让人完全折服,还需要有事实加以证明,“事实胜于雄辩”嘛!所以他又列举了“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的事例,论证有骨气的穷人就是饿死,也不接受嗟来之食!这是最平常的“义”的体现,也是最困难的选择。然而,只要是有正气的人,即使穷困潦倒,他也能做到!接下来,作者又列举第二个事

4、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此之谓失其本心”。从而论证了有些人为了身外之物,为了一时的虚荣之心,就不顾廉耻,欣然接受。其实,这些东西与生命相比,是那么的微不足道,那么欣然接受的人与当初宁肯饿死也不愿受侮的人相比,就显得多么的卑鄙了!接着,作者从道理上作了分析,那是“失其本心”所致!孟子就是这样用正、反、客观三方面的道理以及具体的事例对“舍生取义”进行了严密的论证,使自己的主张凸现于世人的面前,并成为千百年来仁人志士的座右铭,也成为后人评判正人君子的重要标准之一。创意说明A.读议结合法。这两章都是短小的议论文,作者抓住论述的中心,以高度概括的语言作扼要的论证,读后发人深思。教师可先让学生在初步疏通

5、文字的基础上,反复诵读、体会文意,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及时指导、点拨。B.诵读法。这两篇都大量使用结构整齐的骈句,语句流畅,很有气势。学习时应反复诵读,诵读时要注意它们的节奏。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引导学生与作品、作者对话,理解作者的思想,思考现代人生。鱼我所欲也是战国中期继孔子之后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孟子的作品。作者离我们久远,作品又是用文言文的形式进行表述的,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引领着学生们走进作品,与作者、作品进行多角度的对话,从而真正意义上理解作者的思想,理解作品的主题。同时,思考在我们面临许多重要抉择的时候,应做出正确的选择,要以“义”为重。过程与方法 1、强化朗读背诵,积累文

6、言词语。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首先可让学生自主学习文本,去发现一些他们自己认为值得探究的问题,并做一定的探究。之后,把自己探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与小组同学或全班同学合作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巩固已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新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文,充分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舍生取义的道理,思考:当一个人面临生死抉择时,应该做出怎样的决定?教师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活动方式1、对重点语句及中心论点的理解。阅读议论文的重点之一就是要理解文中的一系列重点语句以及正确地理解中心论点。由于本文是文言文,对重点语句及中心论点的理解、品赏、玩味就显得更为

7、重要了,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来完成或者说突破这一难点,真正理解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的内涵,以及这一论点在现实社会中的意义。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鱼我所欲也是一篇非常规范的议论文,它在开篇即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舍生而取义者也”,紧接着从道理上,从正、反、客观三方面进行论证,然后又列举具体的事例,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论证。也就是讲道理、摆事实的基本(核心)的论证方法在本文的行文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要引领学生去体会、品味、掌握这一方法的要领。3、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发现问题,疑难字、词、句意的理解,可以让学生讨论,教师适当点拨来解决。活动时间1课时活动过程激情导入步骤教 师 组 织学 生 活

8、 动1(出示词语:选择 抉择)同学们认为这两个词语在使用上有区别吗?(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不表态。)各抒已见2(板书课题鱼我所欲也)同学们,在人的一生中,常常需要我们做出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的选择,可我们有过面临抉择的时候吗?思索、交流3同学们刚才对“选择”、“抉择”的比较是基本正确的,老师补充一下,“选择”是较为一般的挑选,而“抉择”则是人生在大事大非问题上的非此即彼的取舍!作家路遥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是漫长的,但是紧要处却只有几步。”面对生与死,义与利,是重义轻利还是见利忘义,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就告诫我们要这样抉择,那就是舍生取义!聆听、感悟初读感知步骤教 师 组 织学 生 活 动1齐读课文

9、第一段。朗读2评价学生朗读。【点拨】停顿不对说明什么?朗读、交流3教师范读。强调: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者/而有不为也。聆听、领悟4讨论:看看老师的朗读与同学们的有哪些不同?(引导学生多从句义上谈。)讨论、交流精读深思步骤教 师 组 织学 生 活 动1【点拨】同学们,有个成语叫“提纲挈领”,说的是要抓住事物的要领,我们阅读文章也要善于抓住要领,这个要领就是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中心句。本文的中心句是哪句?聆听、交流2“舍生取义”是在特殊情况下的特殊行为,孟子认为在什么时候需要“舍生

10、取义”?交流3“生”和“义”到底谁重谁轻?重到什么程度,轻到什么程度?交流4【点拨】孟子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他在语言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化抽象为具体,显得通俗易懂。刚才老师的提问在前面两句就有答案,我们齐读一遍这两句。(“鱼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聆听、朗读5这两者有什么关系?【点拨】比较和比喻:比较强调不同;比喻着重相似。引喻的特点是本体和喻体并列,各自成句。讨论、交流、聆听6引导学生理清“鱼”、“熊掌”与“生”、“义”之间的关系。鱼生 熊掌义鱼和熊掌比较,怎么样?舍义而取熊掌 类推 道义比生命更珍贵。阅读、交流7这就是抉择取舍的根据!(板书:引喻提出观点。)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把“舍生取义

11、”奉为行为的准则,把“宝贵不能淫”奉为道德的规范,对国家和民族做出了贡献。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革命烈士夏明翰在就义诗中说:“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这都是与“舍生取义”的精神一脉相承的。聆听8孟子真的很看轻生命吗?讨论、交流9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抛弃生命呢?(针对学生提出的看法,引导学生补充相关材料。)讨论10课文的开头就说当“生”和“义”“不能兼得”的时候,才考虑“舍生取义”,如果当“生”和“义”能同时兼得的时候呢?感悟、交流11孟子的文章论辩性很强。逻辑十分严密,他总是因势利导,牢牢掌握谈话的主动权。在“生”与“义”可以同时兼得的时候,也就没

12、有必要为了“义”而去冒生命的危险了,对此,孟子又是怎么说的?(齐读)聆听、朗读12【点拨】是啊,既然你认为此时此刻甚至今生今世生命存在的最高意义就是活着,你为什么不尽可能地好好活着呢?我们应当珍爱生命!当然能像李嘉诚那样不舍生就取义是最好不过的了。即使是韩信、司马迁,他们不舍生正是为了取自己心中的义,否则,忍为胯下夫、宫刑处幽居也就根本不会传为美谈甚至可歌可泣了!同学以为呢?聆听、深思13小结:我们明白了为什么要“舍生取义”,对于这个观点的论证,好像有些绕来绕去的,下面我用示意图为同学们说明。(边板书边说明)舍生取义义 生 死 不义聆听品读领悟步骤教 师 组 织学 生 活 动1下面一句:“是故

13、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中,“是故”是什么意思?这一句对上面的论证起什么作用?(指名回答)发言、聆听2下面,不看书,根据板书提示,把前面的9句话试背下来。背诵3问大家一个问题:这一段的最后一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可不可以放在第2段开头?为什么? 这句话中有个“是心”,指什么? 最后一段中又出现了个“本心”,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板书提示:是心本心舍生取义)思索、讨论、交流4【点拨】孟子是主张“性善论”的,他认为人的本心是美好的,是善良的。它包括四种“本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

14、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再看黑板,三者之间的关系清楚了吗?为了说明这一点,下面孟子又举例子,哪一位同学来翻译一下这句话:“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聆听、理解、讨论5“一箪食,一豆羹”,就这么点,可它关系到一个的生死存亡,其重要性自不待言,可那又怎样呢?“喂!你拿去吃吧!”路上有谁会接受这份施舍?没有!如果你用肢踩过去,就是乞丐也不会接受!为什么?聆听、领悟、交流6这种羞恶之心,这种义,你有,我有,行道之人有,连乞丐都有,这两句呼应了上边哪一句?聆听、诵读7这种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贤者”与“一般人”的区别在哪呢?交流8小结升华:是啊,有此善义之心,我们需要保持发扬,如果一旦失去

15、,人而无义,鲜廉寡耻,就会见利忘义!这种人是一副什么嘴脸?孟子又是怎样描述他们的?我们一起来朗读最后一段。聆听、朗读赏读延展 步 骤教 师 组 织学 生 活 动1激情导入:最后我们一起来个扩展阅读,分析下列各句中“义”的不同并说出你读过这些“义”后的感受。聆听2欣赏感悟表述 孟子:义我所欲也与生俱来的一种本心羞恶之心。 三国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士为知己者死的“仗义”。 岳飞、文天祥:凛然大义忠君报国的“忠义”。 红岩英烈:气贯长虹、义薄云天对党对人民对祖国坚贞不渝的信念。阅读、理解、思索、交流3“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一言,警醒几千年。多少仁人志士追随着“取义”之路,开拓了一条精忠之道。纵使路途再漫长,也要上下求索的屈原,终因遭毁谤,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怀着悲愤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