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女儿的信》同步训练1.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506425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致女儿的信》同步训练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致女儿的信》同步训练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致女儿的信》同步训练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致女儿的信》同步训练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致女儿的信》同步训练1.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致女儿的信同步训练1一、基础知识应用。1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1)忐忑解释:造句:(2)化为乌有解释:造句:(3)怒不可遏解释:造句:2请写出两句跟爱情有关的诗句。3谈谈你对青少年异性交往问题的看法。二、阅读文章并回答下列问题。母亲不说那个字读大学时,老教授说过这么一个故事明末洪承畴曾经如是自道:“君恩似海,臣节如山。”后来降清,成了贰臣传中人物,于是有人这般讥他:“君恩似海矣,臣节如山平?”老教授说,所谓笔如刀,真是。“嘴唇两片刀”,这句话,当年童稚时常听我母亲说起。通常小孩子多话缠烦时,母亲总会训一句“小孩子有耳无嘴!”若是有人好大言、口涂蜜,母亲便告诫一声“做人啊,重心不重嘴!”其实,

2、我昔时并不很明白什么叫做重心不重嘴,直到长大成人,有足够的智慧深入思考问题,这才回头想起母亲的言行如一自我开始懂人事起,一直没听过母亲对我们说过“爱”这字。我母亲从未认识过一个字,她生养七个儿女,除了我在读初中时当过小流氓之外,其余都平平顺顺的被教育成国家栋梁。她付出的心血,纵使未心浩荡如黄河,至少也长流如我乡的急水溪。可是,她顶多只愿意对我们这么说:“阿母当然很疼你们。”“疼”有两种意义。一种是疼惜,另一种是打疼。我在新营各戏院门口混大保时,三两个星期就打一次架,由于彼时台湾经济尚未起飞,小大保打架是不用刀枪的。拳来脚往一翻,顺便嚷叫几声类似当今立委高正在立法院骂出口的那些词句,如此而已。糟

3、的是,乡下人好管闲事,我打过架回到家,消息总是也差不多同时传到家,母亲处理的方式恒常不变。首先,书包放下,外衣脱掉,接着,到厅里面向墙壁站好,接着,母亲问清楚事情,接着,打,哭出声一定不准吃饭,连锅底饭粑都不准吃,接着,母亲叫大姐来给我擦药草汁,接着,她躲到内房里去哭。母亲命不好,但是好面子。我虽是家中最常被打疼的小坏人,却也是最被母亲疼惜的大将才。我四岁就会画福禄寿三公像,七岁时写的字就比读高中的六叔还漂亮,唱歌考试作文等等比赛的奖状多得墙壁贴满。母亲对我有厚望,期盼我为她争面子,她打疼我之后,通常隔几天就会对我:“盛也,枉费阿母疼你啊!”我也是个会心疼的人啊,终于,我立定决心不再“行走江湖

4、”,收拾起那份“称雄武林”的少年野心,认真学习,从此各学科成绩都很好,英文数学除外。并且我喜欢上文学,经常练习写作,后来考上中文系毕业后正式从事文创作,如今已成为“作家”。母亲不知道“作家”到底是什么,兄姐乡亲们每每拿我的文章、访谈给她看,她就很高兴,还经常将访谈上的照片带在身上,见到亲友便取出告人:“你看,这是我那个第四的。”我在兄弟中行四。四年多前,我儿出世,转眼善跑善跳善言语,日前携他返乡,母亲大开欢颜,与孙子交谈不休,我静坐一旁,忽闻祖孙二人以闽南语对话如下:“乖孙也,欲吃饭否?”“未饿啦!阿奶上次打我的手,阿奶不爱我,我不吃。”我抬头看母亲,母亲哈哈大笑道:“憨刊,奶当然真疼你啊!”

5、不知怎地,当时突然间我脑中想起明末那个为国尽忠却从未自夸什么似海如山的沈百五。(阿盛(1950 )台湾省台南人。原名杨敏盛,毕业于东吴大学中文系,著有散文集散文阿盛等。)1全文后,你觉得母亲不说的那个字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词回答。2请列举出文中描写母亲疼爱儿子的两件事,并分别分析作者写这些事的目的。3请写出疼爱孩子的三句话,并分析这些话表达出母亲怎样细微的情感。4文中第5段写母亲“打我”时为什么用了细节描写?写出这一段细节描写中描述了哪些动作,请用箭头顺序简略写出“我”和“母亲”的动作。5两次写母亲打孩子,请问母亲两次打的是谁?两次打的动机是什么?6头和结尾提到两个朗末历史人物洪承畴和沈百五。请

6、问作者这样安排开头结尾有什么用意?7文中第5自然段有作者对“疼”有两种解释,请写出你对作者这两种解释的看法。不超过200字。答案与提示一、1(1)心神不定。 (2)形容全部丧失,全部落空。 (3)愤怒地难以抑制。 造句略。 2“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等 二、1.是“爱”字。答“疼”字也可以。 2为“我”打群架的事而打“我”,打疼在“我”身上,痛在母亲心上,表达母亲爱孩子,希望孩子顺利成长的心情。母亲将访谈上的照片带在身上。表现母亲为孩子的成就而骄傲。 3“阿母当然很疼你们。”不爱多说,却疼爱有加。“盛也,枉费阿母疼你啊!”对孩子的错误失望,疼爱得深切。“你看,这是我那第四的。”对孩子

7、的成就骄傲,爱的自豪。“憨孙,奶当然真疼你啊!”对孙儿不解爱的宽容,爱得温馨、自然。 4“打我”一段表现的是母亲疼“我”又恨“我”犯了错误的复杂心情,用细节描写对于刻划母亲此时的复杂心态很有烘托气氛,表达曲折心绪的作用。“我”的动作:书包放下、外衣脱掉、向墙壁站好;“母亲”的动作:问清楚事情、叫大姐替“我”擦草药、躲到内房哭。5第一次打“我”(儿子),第二次打“我”的儿子(孙子)都是出于疼爱孩子。 6两个人物中。洪承畴是作者持否定态度的贰臣,沈百五是作者持积极肯定态度的好官,一个嘴上说“似海”、“如山”,实际上“降清”,一个是“从未自夸什么似海如山”,却为国尽忠。两个人物对比来提,是在为母亲爱而不说的品质;母亲的品质也在历史人物的两相对照下更见出高尚,作者对母亲的爱也在这中间得以表达。 7写出自己的观点,分析有理,表达顺畅即可。可从以下三方面来谈:第一母亲爱孩子是永恒的、天然的。第二,“我”的母亲的爱带着严厉和含蓄的特征。第三,读者的观点。可对同意不同意家长打孩子发表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