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案(新人教版九上)25.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506278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案(新人教版九上)2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案(新人教版九上)2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案(新人教版九上)2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案(新人教版九上)2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案(新人教版九上)2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案(新人教版九上)25.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案(新人教版九上)25教学目的进一步学习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教学重点论证结构教学难点:论据的选用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由作者简介导入新课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见戊戌变法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不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 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

2、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湖南宣传变法思想。1898年回京,积极参加“百日维新”。7月3日(五月十五),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19051907年,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达到高潮,

3、梁启超作为改良派的主将,遭到革命派的反对。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梁启超立即表示支持。1907年10月,在东京建立“政闻社”,期望推动清政府实行君主立宪。由于清政府并不真心实行宪政,政闻社也因受到查禁而宣告解散。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一度宣扬“虚君共和”,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民国初年又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改建进步党,与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1913年,进步党“人才内阁”成立,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袁世凯帝制自为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反对袁氏称帝,1915年8月,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进行猛烈抨击,旋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1915年底,护国战争在云

4、南爆发。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积极参加反袁斗争,为护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袁世凯死后,梁启超依附段祺瑞。他拉拢一些政客,组建宪政研究会,与支持黎元洪的宪政商榷会对抗。1917年7月,段祺瑞掌握北洋政府大权。梁启超拥段有功,出任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11月,段内阁被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亲身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梁启超也是一位著名学者。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5、1901至1902年,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欧游归来之后,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写下了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文化史等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的著作。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二、分析文章的题目问:文章的题目是属于哪一种类型的题目?提示:1论点型题目本身就是文章的论点。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知足-庸人的哲学、勤能补拙等。2概念型用一个概念提出要论述的问题。如说习惯。谈穿着打扮、时髦小议等。3 关系型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的概念,表明要论证它们之间的关系

6、。如个人和集体、人格与国格、天才勤奋条件等。 4对比型用两个可以对比的概念或事物来命题,要求论证两者的对比或转化关系。如自卑与自负、失败和成功、电脑和人脑等。5比喻类选择能作为比喻和类比的事物命题,要求揭示比喻和类比事物所蕴含的道理。如清流与活源、科学家和春蚕、赏花育花护花等。6象征型选择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命题,要求论述事物所象征的某种精神和品格。如绿叶赞、路标、小草的风格等。7评议型针对某一人物或某一事件或某一观点进行评议。如鲁迅的精神、论雷峰塔的倒掉、评仓廪实而知礼节等。8 引申型用作为引子的某一件事或某个事物命题,要求借题发挥,展开议论。如从萧何追韩信谈起,从柔石的损己利人说开去、熊猫废物

7、箱的联想等。9考证型用需要对某个问题进行考证的形式命题,要求查核并发表议论。如一言堂小考、赌博的由来。下笔如有神新解等。10感想型以读后感或观后感的形式命题,要求发表自己的感想并进行议论。如读拿来主义有感、有感于雷军长的当头棒喝、影片鸦片战争观后等。11批驳型针对不同意的观点或看法,用反诘或质疑的句式命题,意在批驳。如知识越多越反动吗?、斥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忠于原著质疑等本文的论题是属于关系型的论题。2、假如让你来写这一作文,你准备从何下手?引导学生思考写作思路:如谈什么是“敬业”?什么是“乐业”?为什么要“敬业”、“乐业”?“敬业”与“乐业”有何关系?等第二课时一、分析文章论证结构1、 初读

8、课文,按议论文的“三段式”,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2、 明确:(1) 提出问题(28) 分析问题(9) 解决问题二、课文讲解1、 在提出问题这一部分中,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什么?明确:在提出问题部分中,作者提出了自己的中心论点:“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 在中心论点提出之后,作者又是如何进行论证的?明确:作者从三个方面: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第一要敬业;第二要乐业。这其实就是文章的三个分论点。3、 课文第二段共3句话,第1句与第2句是转折关系,它们共同与后面的第3句构成因果关系。在第一个小层次中作者又是如何进行论证的?明确:先引用孔子的言论,然后

9、进行评述。然后又举了百丈禅师的故事。再有自己的论述。前两处议论一处是引用论证,一处是事实论证。一反一正。4、 第三段说明无业的害处,这是先从反面论述。课文先引两句孔子的话作理论论据,然后再简单评述。第四段说明有业的重要,这是从正面论述与第三段形成对照。这一段主要引用一位唐代僧人的格言和做法,属于事实论据。5、 第五段是作者的具体论述。有了第三、四两段的对照,本段作者的说理就显得十分自然。文中的两个“简直”以及“彻底”“万不能”等词语,都表现出作者鲜明的态度,具有不容置辩的力量。本段结尾处限定论述范围,转得自然。既避免了泛泛而论,又不致使人误解。一、 分析第二层(67)论述“要敬业”第6段,先开门见山提出本层中心,显得眉目清楚。然后分三层展开论述:(1)先解“敬”字含义,引朱子的话来解释。(2)再讲为什么可敬,以设问的方式展开论述。课文举两个地位悬殊的职业作例子,证明“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为进一步论证“敬业”打下基础。(3)赞美敬业的人。第7段,以设问的方式把论述引向深入,指出只有忠实于自己的职业,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这里作者既有自己的论述,也引用庄子、曾文正、孔子等的论述,尤其是引一位法国学者的著作,以英国人和法国人不同的行为,把“敬业”解释得十分形象具体。二、分析第三层(第8段)论述“要乐业”这一层先从反驳“做工好苦“作业:练习一、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