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做意志坚强的人》复习提纲 同步素材(人教版七年级下).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506195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 做意志坚强的人》复习提纲 同步素材(人教版七年级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第三单元 做意志坚强的人》复习提纲 同步素材(人教版七年级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做意志坚强的人》复习提纲 同步素材(人教版七年级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 做意志坚强的人》复习提纲 同步素材(人教版七年级下).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做意志坚强的人复习提纲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失败1、什么是挫折?挫折,就是所谓 “钉子”,即人们所遇到的失利、失败和阻碍等。挫折与人生相伴;挫折普遍存在,难以避免。2、挫折的产生原因:自然因素(天灾)、社会因素(人祸)、人为因素(学校+家庭+个人因素),包括个人的道德品质、智力、体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缺陷等因素的限制。3、对待挫折的三种态度及三种结果。胆怯、懦弱的人;遇到挫折和困难,放弃目标,一事无成。意志不坚定或者容易满足的人;不能坚持到底,离受不到成功的喜悦。意志坚强、有坚定信念的人;善于把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从而锋利成功,实现生命的价值,享受真正的人生。4、如何理

2、解挫折是把“双刃剑”?(挫折的作用)挫折的消极作用(坏处):使人前进的步伐受阻;产生忧愁、恐惧等消极心理。挫折的积极作用(为什么要战胜挫折/意义/好处):有利于磨砺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最终走向成功。(品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蚌病成珠”)5、怎样战胜挫折?(方法/建议)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正确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方法。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会自我疏导。6、人们在战胜一次又一次挫折后赢得的最宝贵的礼物:智慧。7、 战胜挫折、克服消极心理的有效方法:全身心地去探索、去创新,8、自我疏导的方法:合理宣泄法,移情法,目标升华法。练习题:挫折是坏事也是好事.这种观点正确。挫折一方面使人们前进的

3、步伐受到阻碍,产生忧愁、焦虑、恐惧等消极心理,另一方面又有利于人们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案例题:一位电台主持人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遭遇18次辞退。她不停地换工作,虽被辞退。但她没有放弃,学习各种知识补充自己不足。1982年,她去一家电台主持政治节目,凭着平时扎实的知识和平易近人的风格,吸引了不少观众。并收到很多听众的电话,同她讨论政治问题,包括总统大选等。她几乎一夜成名,她叫莎莉,现每天有800多万观众收看她的节目。问题:1、莎莉在成名以前经受了怎样的挫折?她如何克服? 2、根据材料,请你分析一下莎莉获得成功的原因? 3、在成长过程中,你遇到挫折吗?你是如何面对的?请你将战胜挫折的一段经历告

4、诉大家?(1)虽然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失败,但女主人公一直没有气馁,不断调整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充实自己知识,勇于向新的领域挑战,最终获得成功。(2)勇于战胜挫折,遇到困难不气馁,不断进取的精神。(3)略。第六课为坚强喝彩坚持、不放弃1、意志坚强的人有那些表现?对自己的行动的动机和目的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能在复杂的情境中冷静而迅速地判断发生的情况,毫不迟疑地采取坚决的措施和行动。在碰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可以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控制自己的言行,不灰心、不气馁、不焦躁。能够以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战胜挫折和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即: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韧性。2、为什么要培养坚强的意志?(坚

5、强意志的作用/意义/重要性)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需要坚强意志。走出失败的阴影,需要坚强意志。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坚强意志。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坚强意志。3、怎样磨砺(培养/磨练)坚强的意志?(方法/建议)必须树立明确的目标。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来做起。 善于管理自己。 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4、能否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关键:有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案例题:马克思为了写资本论,每天上午九点去伦敦博物馆新阅览室查找资料、研究文件,一坐就是一整天。他阅读政治、文学、经济、哲学、统计学等大量书籍和著作。他把人们当做废纸的考察委员会与工厂视察员的蓝皮书全部阅读,从中引用了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罪恶的大量事实材料。材料反映出马克思是一个具有什么意志特性的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答:材料反映出马克思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主要表现在他能坚持不懈。以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材料中他“每天上午九点去伦敦博物馆新阅览室查找资料、研究文件,一坐就是一整天。”以及“人们当做废纸的考察委员会与工厂视察员的蓝皮书全部阅读,”都体现了这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