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纲》教案(新人教版九上)27.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504956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取生辰纲》教案(新人教版九上)2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智取生辰纲》教案(新人教版九上)2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智取生辰纲》教案(新人教版九上)2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智取生辰纲》教案(新人教版九上)2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取生辰纲》教案(新人教版九上)27.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智取生辰纲教案(新人教版九上)27【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智押”及“智取”,理解杨志和晁盖、吴用等人的形象特点。2、认识失陷与智取的深层原因,认识“人和”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通过分析“智押”及“智取”,理解杨志和晁盖、吴用等人的形象特点。【教学难点】认识失陷与智取的深层原因,认识“人和”的重要性。【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常言道:“智不智看三国,勇不勇看水浒。”意思是说:三国多智士,梁山多勇夫,那么水浒英雄是不是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呢?答案是否定的。他们的计谋同样让人拍案叫绝。不信,我们就来学习智取生辰纲,领略一下梁山好汉的计谋。二、了解杨志故事及智取在水浒传中

2、的地位。课前浏览水浒传第12回至第17回,了解杨志事迹和杨志性格。1、杨志事迹(学生概述):原为殿司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沦落东京,因盘缠使尽卖祖传宝刀,无奈杀泼皮牛二,流配东京大名府充军;(以上第12回)大名府留守梁世杰恩赦杨志,安排比武,杨志斗武出色,被梁中书提拔做管军提辖使;(第13回)受梁中书重托,押运生辰纲,在黄泥冈失陷;(第16回)走投无路,落草二龙山宝珠寺。(第17回) 2、杨志性格(教师归纳):失意、得志、幻灭(茅盾语)是杨志性格发展的三部曲。失陷生辰纲是杨志命运的转折点。杨志最终走上了反抗官府的道路。 3、智取是以晁盖、吴用为核心的好汉群体第一次向贪官出手,与官家冲突,是大

3、规模农民起义的前奏。三、探究阅读:一分析“智押”及智取”,理解杨志和晁盖、吴用等人的形象特点。 1、杨志是怎样押运生辰钢的?(1)假扮客商(为了掩人耳目,这叫“智藏行踪”) (2)调整时间(五更日中,辰牌申时,这说明他小心谨慎,怕上路太早遭偷袭,这叫“智变行辰”。) 3)取道黄泥冈(杨志一行人放着宽平的官道不走,却取道黄泥冈松树林的偏僻崎岖的山路自讨苦吃,这是因为山路更近,有利于赶蔡太师的生日寿辰;山路难走,恐怕连歹人也不愿走,这叫“智选路径”。) (4)逼赶军士(不惜打骂军士,嗔斥虞候,得罪老都管) (5)盘问枣贩 (6)警惕酒商小结:“杨志智押” 指导朗读片段,表现出杨志的性格或与他人的关

4、系。概括杨志性格特征,捕捉阅读体验。(精明谨慎;惋惜)精明谨慎的杨志,尽心尽力地押运,但生辰纲还是被劫了,这就突出了杨志命运的悲剧性,杨志就是这样被逼上梁山的!2、吴用是怎样智取生辰纲的?(1)智用天时(十分炎热,口渴难熬,可用酒诱惑)2)智用地利(山冈树林可用来掩护,可以模糊敌人的视线,使杨志一行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实情况,便于吴用他们神出鬼没和取药下药)3智用人和(合力同心,巧妙配合,假戏真做)设问:怎样一步一步让杨志步入圈套的?为什么不在他们出场时就点明他们的身份,而要后补叙呢?(造成悬念,增强可读性,更好地突出他们的智谋。齐读末段) “好汉智取”:足智多谋,合力同心。二失与取的原因分析,认

5、识被劫的必然性。指出是否具备“人和”。杨志的失“人和”不仅是失去军健虞候都管的理解配合支持,更重要的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尖锐对立,统治者失去了民心,失去了人和,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生辰纲是搜刮来的民脂民膏,乃不义之财,它的被劫具有必然性。它不在黄泥冈被劫,也会在白泥冈黑泥冈被劫,不被晁盖吴用劫走也会被其他英雄好汉劫走。吴用的得“人和”,不仅是八人合力同心,配合默契,更是因为他们代表着正义的力量。梁山好汉第一次向官府联合出手就大获全胜!捕捉新的阅读体验。(不仅有对杨志的同情惋惜,更有对梁山好汉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拍手称快)三认识主要表现手法。认识了失与取的根本原因,获得了新的阅读体验,我们再从写作的角度来看失与取这两部分的关系?作者使用的是什么手法?(衬托,以智衬智,以精明谨慎正衬足智多谋,以矛盾重重反衬合力同心。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强中更有强中手!这真是英雄与英雄之间的斗智斗谋。几多智慧,几多无奈;几多智慧,几多痛快!)四分析课题,认识编者意图和主题。着力赞美一群梁山好汉的智谋与齐心合力,揭示人和的重要性。四、结束语:学生设计结束语(可以独立也可合作)并做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