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新人教版九下)26.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504399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新人教版九下)2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新人教版九下)2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新人教版九下)2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新人教版九下)2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新人教版九下)2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新人教版九下)2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新人教版九下)26.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新人教版九下)26【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2有感情的诵读全诗,感知诗歌内容,初步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过程与方法:1资料补充法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2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内容,体会诵读之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盼望,培养学生坚强的性格,增强学生对现在生活的珍惜和对祖国未来的热爱之情【学情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感知诗歌内容,初步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教学难点: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内容,体会诵读之美初步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突破方法:通过补

2、充资料拉近学生与诗人的距离,进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多种层次的朗读把握诗歌内容,通过联想和想象再造诗歌意象,进而理解诗歌思想感情【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导航:情境创设法、资料补充法、朗读法、合作交流法等学法导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质疑法、朗读法、欣赏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及代表作品2.教师筛选有关作者及诗歌创作背景的资料及相关录音、视频等3对课堂充分预设,积极寻找突破重难点的方法4.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查找戴望舒、现代诗的相关资料2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3课前熟读诗歌,课堂上赏析、朗读【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2010年的5月1日,是一个

3、激动人心的日子这一天不仅是劳动节,还是上海世博会胜利开幕的日子(屏显图片)这是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时刻!这是中国人兴奋欢乐的时刻!中国展现出青春而富有活力的面庞今年也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要一起学习一首诗,现代诗人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再次走进那段烽烟岁月,感受切肤的沦亡之痛,表达我们对耻辱过去的纪念,也表达我们对今天幸福生活的无比珍惜!二、其人其诗:1学生相互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作家作品的资料2资料助读:(投影显示)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着名诗人1928年后成为水沫社和其后的现代杂志的作者之一,创作现代派诗歌1941年底香港

4、沦陷,被日军以抗日罪名下狱,在狱中保持了民族气节,4月27日,在监狱中写就荡气回肠的诗作狱中题壁在潮湿、阴暗、寂寞而烦闷的地牢里,望舒的身心受到了极大的摧残他的情绪开始变得有点反复无常,要么不发作,一发作,就显得不可收拾;这给他的婚姻关系带来了阴影,使他在不久后经历了两度离婚的惨痛本来就有一点的哮喘病急剧恶化,这导致他没过几年就英年早逝了1949年3月11日,望舒怀着“就是死也要死得光荣一点”的意愿,冒充押货员,乘船北上他死在刚刚解放的生机勃勃的北京1950年3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望舒逝世的消息和胡乔木亲自赶写的悼望舒一文,说:“我为中国丧失了一个决定为人民服务的有才能的抒情诗人而悲悼超越个

5、人的关怀,中学时代的戴望舒已经在心底埋下了1923年元旦,戴望舒和他的几位少年文友,创办了旬刊兰友,戴望舒自己任主编,编辑部就设在他家里在民国时期,5月9日是国耻日,因为1915年袁世凯在日本武力逼迫下,签定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戴望舒国破后一文中沉痛地写道:全国同胞所痛哭流涕的国耻日,在民国十二年的日历上发现了如今我们兰友在这国耻日来作一个爱国的呼声这种与民族、与祖国休戚与共的情怀,这种超越个人的关怀,从少年到中年,在戴望舒是一以贯之的,他写于抗战中的诗篇,与他中学时代在杭州写成的文章,其精神深处原是一脉相承的戴望舒在香港结出的艺术与人格精神的果实,种子却是他在杭州的少年时代里就埋下的戴望

6、舒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具代表性的诗有:雨巷我思想寒风中闻声偶成无题我用残损的手掌在天晴了的时候烦忧三、品味诵读之美:(一)认知性朗读师:我们来听一遍课文录音,希望大家用心去倾听这首诗,听完后用一句话或者几个词语说一说你的感受,并注意一些字的读音和朗读的节奏投影显示字词,生齐读两遍锦幛(zhng ) 荇(xng )藻 蓬蒿(ho )蝼( lu )蚁 憔悴(qio ) 灰烬(jn )锦幛精美的幛子比喻美丽或美好荇藻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蓬蒿飞蓬和蒿子,借指

7、野草蝼蚁蝼蛄和蚂蚁用来代表微小的生物比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苏生苏醒彻骨透到骨头里,喻程度深师:说说你们的听读感受生:伤感生:悲痛生:我用两个词语,压抑和激情彭湃生:热血沸腾生:我感受到了灰黑色和金黄色生:我感受到了苦涩师:看来,诗中不止含有一种情感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朗诵全诗,希望同学们把你体会到的情感读出来(二)情感性朗读1教师感情诵读,学生再次体会诗人的情感提示:这首诗语言口语化,押韵灵活错综,读起来有一种沉郁顿挫的音乐感,很确切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怀诵读中要注意体会停顿和重音(投影显示:)我用残损的手掌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无形的手掌

8、掠过无限的江山,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2.请

9、同学自由吟诵两遍:你认为老师读得好的地方就试着学一学,不好的地方就改一改,注意把握诗歌的重音和节奏(学生结合投影提示朗读诗歌)3创意读评:(小组演读,并自评)活动示例:第一个小组:采取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的方式从开头读到“手掌沾了阴暗”生自评:我认为我们采用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是比较成功的男生主要读比较沉重的句子,女生读略微明亮的句子比如女生读“这一角已变成灰烬”,灰烬是轻飘飘的,我们读得有些颤抖,表现出了一种孤独无助男生读“那一只角只是血和泥”,因为“血和泥”是埋在地上的,很沉重,很阴暗,我们就让男生来表达我认为我们的配合是成功的第二个小组:采取表演朗读的方式其他三位学生话外音朗诵,一位在讲台

10、上模仿戴望舒摸索祖国版图时候的情形表演非常细腻到位动情生自评:我们这个小组不仅有男女生的配合,而且还采取了表演的方式来重现当初诗人的情感比如,读到“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的时候,我就想像表演出了诗人用手沉醉地轻轻地抚摸禾草的情景,这时候我的表情是幸福的充满向往的但是,当话外音读到“现在只有蓬蒿”的时候,我就突然地一个趔趄差点儿摔倒,我的手在空中颤抖,我的脸上变成了痛苦的表情我认为我们采取这样的一种方式来挖掘作者的内在情感,是很有创意的第三组:采取领读,男女分角色读的方式生:我们在重音的把握上有些特色比如我们在处理“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时候,我们就重点钻研了“该”字的读

11、法因为这个词语的重音处理可以表现出诗人那种不相信自己的家乡已经变成为血和泥的痛苦和惊异的情感师:这个词语抓得好,应该重点处理怎么处理呢?大家试试师:读这个“该”字,不能只用语音的重读来强调,而应该用内在情感的韵味儿来表达来,再试一试(生再反复诵读几遍)四、感知诗意:1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诗意思考:(1)诗歌从内容上可分为两部分每部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体会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土地时的种种感觉,说说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变化起伏(提示:建议抓住诗中表达情感的形象,了解诗意,感受诗情)学生诵读体会后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明确:(1)第一部分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虽然自己的手掌

12、已经“残损”,却仍然要摸索祖国“广大的土地”,触到的只是“血和灰”,从而感觉到祖国笼罩在苦难深重的“阴暗”之中第二部分写诗人的手终于摸到了“那辽远的一角”,即“依然完整”,没有为侵略者所蹂躏的解放区,诗人对这块象征着“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了深情赞美(2)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消极的、冷色调的前半部分与积极的、暖色调的后半部分形成明显对比,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2学生集体朗读,整体领悟诗意结语:同学们,在抗日战争中觉醒和振奋起来的戴望舒,“用残损的手掌”摸索广大的土地,是他在困苦抑郁中爱国精神的升华恰是这一片丹心,撑托起了民族的脊梁吟咏诗歌,我们在感念中生发的是对祖国母亲的一份深情、一份责任(共和国之恋音乐起)【板书展示】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凄楚忧愤 深沉挚爱 热切期盼(首句至“苦水”) (贯穿全文) (“无形的手掌”至文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