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新人教版九上)31.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504151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新人教版九上)3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新人教版九上)3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新人教版九上)3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新人教版九上)3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新人教版九上)3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新人教版九上)3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新人教版九上)31.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新人教版九上)31【自读要求】1.学习课文从有趣的故事引出严密的逻辑思维问题的方法,培养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2.把握文章的论点和论据,体会文章一步步推论,最后得出结论的方法。3.学习编写提纲和摘录要点等写读书笔记的方法。4.学习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述语言。【自读程序】1.速读全文,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给加点字注音:祈祷 流逝 无暇顾及 迎刃而解 鼹鼠 蜥蜴(解说:这一步是初步感知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祈祷”读“qdo”,是指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逝”读“sh”,意思是(时间、水流等)过去。“暇”读“xi”,意思是没有事的时候;空闲。“刃”

2、读“rn”,“迎刃而解”的意思是用刀劈竹子,劈开了口儿,下面的一段就迎着刀口自己裂开(见于晋书杜预传)。比喻主要的问题解决了,其他有关的问题就可以很快得到解决。“鼹”读“yn”,“蜥蜴”读“xy”。)2.浏览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解说:论点,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基本的观点,也是文章阐述的中心问题,而中心论点,也就是作者观点的核心。阅读论文,抓住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也就是抓住了“牛鼻子”。再从此出发,去分析和理清结构,把握全文就比较容易了。)3.默读课文,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解说:这是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议论文的基本框架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三段论证程式”,但不同的文章,根

3、据内容、问题的需要,又往往演化出多种结构方式,如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对比式、综合式等等。因此,阅读议论文,就要注意分析它的论证过程,把握它的思路,理清它的结构。阅读文章,应遵循整体入手,局部揣摩的方式,形成高屋建瓴的阅读观。)4.精读课文,深入揣摩。思考题设计如下:(1)文章第一部分以记叙为主,这里的记叙和记叙文中的记叙有什么不同?这一部分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句子是哪一句?(2)作者从“灰姑娘”的故事中提出了哪两个问题?(3)作者对这两个问题是怎样一步步进行论证的?运用了哪些论据来进行论证?(4)请列出本文的论点和论据提纲。(5)作者为什么先说第一个问题,再说第二个问题?二者的顺序能否

4、颠倒?为什么?(6)文中的论证语言是否准确、严密、鲜明?试举例说明。(解说:这是对课文内容和形式的揣摩和领悟。应结合课文设计一些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思考题。第(1)题让学生辨析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中的记叙的区别和各自不同的作用,同时找出过渡句,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结构,并明白这是由记叙转化为议论的分界线。第(2)(3)(4)题是对议论文论点、论据和论证的考查和把握,让学生列出提纲,使之对文章主要内容一目了然,又培养了阅读时作笔记的良好习惯。第(5)题是对作者写作思路的探究,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进而探究作者的写作思路,这是对阅读的较高要求。第(6)题是对议论文语言的揣摩,这对培养学生运用语言

5、的能力很有帮助。)【自读点拨】1.先找论点。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因文而异,多数放在文章开头,但也不尽相同。放在开头的,一般比较好把握,但审视它是不是中心论点,也要慎重,必须通读全文,才可确认。放在结尾的,往往先提出分论点,层层论述,在结尾处归纳出中心论点。放在文中的这种文章,往往观点的提出有一个过程,经过一番论辩后,再提出中心论点,一般驳论性的文章、读后感一类文章,多采取此种方法。还有的中心论点隐含在论证中,这就需要读者去归纳。这种文章阅读难度较大,要很好地研究文章和题目的各种关系,才能归纳出来。这篇文章作者从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中提出论题,然后层层论证,最后得出中心论点,那就是“看来,遵守时间的伦

6、理与习惯,也许就起源于英国,并确立于同一时代的欧洲。灰姑娘童话中仙女的话,在这种社会里,是带有特别严格的伦理含义的。”2.理清结构。分析文章结构时,首先看文章到什么地方完成了提出问题的任务;从什么地方开始分析问题;到什么地方结束,归纳出结论。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段落的领起句往往是关键,要紧紧抓住它进行分析认知。本文1、2、3自然段是对“灰姑娘”的故事的概括,是第一部分。第418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作者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首先,灰姑娘究竟是如何知道时间的”;一是从灰姑娘与仙女约定的严守时间问题来看,当时是一种怎样的时代和社会。412自然段说的是第一个问题,1318自然段说的是第二个

7、问题。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第二部分中两层之间都有明显的提示语,如“不过仔细想一想,这故事似乎有几点值得思考的地方”,“首先,灰姑娘究竟是如何知道时间的”,“这样,第一个疑团就解开了。但还有一点引起我注意的,是与仙女约定的严格时间问题”。因此,文章的结构比较容易把握。3.辨析论据和论证。论据的作用,或用来证明正确的观点,或用来批驳错误的观点,因此,论点和论据是密不可分的,论据应当是典型的,符合科学或事实的,有力量的。在分析问题时,还要注意论证方法的使用,如有的段集中使用事实举例的论证方法,有的段则侧重引用名人名言进行论证,有的段则集中阐述道理进行论证。作者为了论证第一个问题,就用了“灰姑娘”

8、的故事中的开头的一句话“从前,有一个贵族”,以此来论证灰姑娘听到的时钟的声音,可以从17世纪之前的机械时钟去寻找答案。又从各种文献中进一步论证是否有中途报时的时钟。对于第二个问题,作者也从各种文献中找到根据。因此,作者在论证时主要是用事实和名人名言来作论据的。用了例证法和引证法。我们阅读议论文的时候,在把握了论点之后,就要分析论据与论点是否一致,论据是否能够证明论点,论据的可靠性、正确性如何,论证的科学性怎样。4.文章结构提纲。总之,对文章进行上述分析之后,一般说来,文章的结构、思路就很清楚了,最后可以归纳形成一个结构系统简表:第一部分(13),概括故事,提出论题。第二部分(418),提出并分

9、析问题,得出结论。这一部分可分两层:第一层(412),分析得出灰姑娘听到的报时声,一定是宫廷内的时钟发出的。论据一:从“灰姑娘”的故事的开头“从前”可以知道,灰姑娘听到的时钟的声音,应从17世纪之前的机械时钟史中去寻找答案。论据二:从修道院的仪式中推论出灰姑娘听到的时钟必定带有自鸣装置。论据三:从时钟构造的世界德国的座钟与自动结构1550-1650一书中推论出每隔15分钟敲响一次的时钟确实存在,灰姑娘听到的报时声一定是宫廷内的时钟发出的。第二层(1318),分析得出灰姑娘当时所处的时代和社会里,人们已经有了遵守时间的伦理和习惯。论据一:从1563年制定的英国学徒法的规定中推论出“时间等于金钱”

10、已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占有相当的分量。论据二:从“抓住每分每秒不放松,尽你最大所能发挥最大功效”“盗取别人的时间就是大盗”等名人名言中推论出遵守时间的伦理与习惯起源于英国,并确立于同一时代的欧洲。5.文章中非议论成分的作用。议论文语言虽以议论为主,但也要运用其他表现手段,也有一些非议论成分,特别是杂文一类。如某些例证要用到描写,讲清事实要用到叙述,讲明写作缘由和一些事物的特点等要用到说明,而爱憎喜恶等感情的抒发,则要用到抒情。注意阅读这些成分,可帮助你更确切、更具体地了解所论证问题的实质。这篇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是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议论文中的记叙简明概括,是为议论服务的,它们作为立论的论据或论证

11、的材料,选择和安排都取决于中心论点的需要。如本文中的记叙就一再抓住“时间”这个概念,写仙女的交代是紧扣时间:“记住,半夜12点,决不能超过一秒钟!”写灰姑娘的举动也是抓住时间的约束:“灰姑娘在仙女再三叮嘱严格遵守约定的时间之后”“第一天晚上,她一听到时钟敲响11点45分,便急匆匆地离开城堡,以免耽误约定的时间。然而第二天晚上,她忘记了时光的流逝。猛然想起时,时钟正好敲响12点。尽管灰姑娘连丢下一只水晶鞋都无暇顾及,就慌慌张张地奔出城堡,可这时魔法已经失效。”这一段记叙,更是给人以时间紧迫之感。而记叙文目的是以情动人,要通过具体的人或事的记叙来使人受教育,因此,必须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需要

12、对人物作细致的描绘,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局。这些,都是议论文中的记叙所不能做到的。6.体味语言。本文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鲜明性。例如“不过仔细想一想,这故事似乎有几点值得思考的地方。”句中“仔细”体现了认真的态度,“似乎”表明还没有确切的证据,留有余地,“几点”说明值得思考的地方还不少。“果真如此的话,听到钟声才匆匆离去,根本是来不及的。”“灰姑娘听到的报时声,一定是宫廷内的时钟发出的。”句中“根本是”“一定是”表明了鲜明的态度,语气肯定。“所谓不定时法则,简单来说,是指”句中“简单来说”化繁为简,一目了然。这些语言都体现了论证语言的准确、严密、鲜明。7.揣摩写作思路。文

13、章为什么先提出第一个问题,然后再论证第二个问题呢?这两个问题能否颠倒顺序呢?显然是不能的。“灰姑娘究竟是如何知道时间的。”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是任何知道“灰姑娘”的故事的人都可能发出的疑问,而“当时是一种怎样的时代和社会呢?”这是一个与童话本身似乎毫不相干的经济学问题,需要充分的论据和科学的论证深入探讨。作者由简单到复杂,从熟知的有趣故事引出严密的逻辑思维问题,层层推进。【自读思考】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问题。愚昧比富有更可怕人说“愚昧比贫穷更可怕”,难道富有了,愚昧就不可怕吗?无数事实证明,愚昧比富有更可怕。改革开放后,确有一些贫困者,侥幸富了起来。富了起来之后,又怎样呢?我的见闻较偏狭

14、,接触这类富人的机会不多,不过,从别人口中,从电视里、报刊上,从对社会上种种现象的观察,总可以管中窥豹,略知一斑的。目前,社会上流行一句时髦的话,叫做“过把瘾就死”。死不死我没见过,然而有的人每天在那里“过瘾”,似乎倒是的确的。过什么瘾?曰:吃喝瘾(摆豪门宴)、赌博瘾(一掷千金)、玩乐瘾(泡歌厅、夜总会),个别的还有吸毒瘾(吸食鸦片、海洛因)诸如此类,沉溺于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享乐”之中。不以为非,反以为富有就该如此。岂但如此,有的人还修坟、建庙宇、烧香、拜佛、卜卦、算命搞封建迷信活动。据说只有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温州市每年造坟都在三万座以上,并以造豪华、新奇坟墓扬名于世。许多城市养狗为患,据说

15、一只所谓“西施狗”,售价从几万到十几万元。有位女士养一只狗,平时喂肉,某日主人外出,这只狗饿了,竟把主人的亲生小儿咬死了这些行为、现象,均为某些富有者所为,那么,它所表现的是聪颖、文明呢,还是愚蠢、愚昧、愚不可及?有位海外华人回来,看到类似现象感到十分震惊。他说:“海外许多爱国华人愿意资助祖国搞经济建设,造福家乡父老,而对此感到痛心。”是的,一面是无私的捐赠,一面却是荒唐与奢侈,怎不令人震惊?长此以往,将如这位海外华人所言:“一个人如果挥霍浪费,奢侈腐化,他的产业早晚有一天会葬送在他的手里!”其实,纵观生活中,物质上富有了,人却处于愚昧状态的事例,恐怕还多。比如,富有起来的父母,无端地给自己一无疾病、二又健壮的小儿喝什么“人参蜂王浆”“小聪聪母液”之类的药品,把一个天真烂漫的儿童,弄成早熟的小大人;有的人暴殄天物,管它什么生态环境,滥捕乱猎珍禽异兽,然后去换取钞票以发家对这些人来说,“富有”岂不是变成可怕?何以会可怕?愚昧所致也。所以说,愚昧比富有更可怕!于是我想,治贫固然重要,而治愚更是当务之急。看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人的素质,实在是一个又艰巨又迫切的任务!(解说:设计此题,主要是进一步指导学生掌握阅读议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