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二轮通史课件:专题四 第10讲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499262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PPTX 页数:53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历史二轮通史课件:专题四 第10讲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通史课件:专题四 第10讲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通史课件:专题四 第10讲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通史课件:专题四 第10讲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通史课件:专题四 第10讲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考历史二轮通史课件:专题四 第10讲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历史二轮通史课件:专题四 第10讲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四 现代中国古代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 及文明演进的历程,第10讲 社会主义曲折中的探索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核心目录,考向目录,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是社会主义制 度建立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既有成就,也有教 训。,1.新中国成立 (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议规定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及革 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等。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 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 (3)历史意义: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展开奠定了牢固的基石,中 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一、过

2、渡时期(19491956年) (一)政治建设和对外关系,2.民主政治建设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新中国 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 相监督”的方针。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建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地位: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 机关。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建立: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

3、区, 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完善: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我国的一项 基本政治制度。,3.法制建设: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宪法体现了人 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4.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了“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 针。 (2)中苏建交:1949年10月2日,中苏建交;第二年初签订了中苏友 好同盟互助条约。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年,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4)参加日内

4、瓦会议:1954年,新中国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 加日内瓦会议。,(5)参加万隆会议:1955年,参加亚非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 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1952年,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提出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 化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任务。,3.工业化建设: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 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4.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起,国家进行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基 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三)思想的发展与教育的奠基

5、,1.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 政,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 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2)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科 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 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2.人民教育的奠基: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成功 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 国的人民教育。,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19561976年) (一)民主政治的挫折和外交突破 1.民主政治的挫折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社会秩序混 乱

6、。,2.外交突破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 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1978年,发表中美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 (3)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2.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习俗:20世纪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 的主流。,(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与失误,生活水平: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 中国人的生活

7、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比较低。 (2)交通事业的进步 铁路: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 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 公路: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在黄河、长江等急流阻隔 的江河上架设了一座座公路大桥。 (3)电视事业的发展 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三)文化教育的得与失,1.科技成果:“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 位和国防实力;袁隆平杂交水稻培育成功。,2.“双百”方针: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 针,促进了新中国科技、文学、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后期遭到破 坏。,3.教育事业的发展 (1)全面建设

8、社会主义时期: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2)动乱中的教育: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20世纪70年代初,高 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2017安徽合肥二模)下表是我国某一时期经济领域所有制结构 情况。符合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改革开放,答案 B,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知,合作社经济和国营经济这些公有制经济 占据88%之多,而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比例仅为4%,这反 映出我国生产资料公有制即将确立,这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结果。 故选B项。

9、,1.(2018江苏南京高三三模)“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一定要搞 好。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克服大汉族主义。在存在有地方民族主 义的少数民族中间,则应当同时克服地方民族主义。无论是大汉 族主义或者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各族人民的团结,这是应当克 服的一种人民内部的矛盾。”毛泽东此番讲话的背景是 ( ) A.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初步建立之时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以后,考向一 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答案 D 注意材料中的“这是应当克服的一种人民内部的矛 盾”,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毛泽东1957年的讲话关 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

10、盾的问题,因此D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政治制度的中国特色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中,借鉴西方民主成果,把人民主权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共产党执政、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是这一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有效解决我国少数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它的基本特点是在中央政府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

11、统。,2.(2018课标)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 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 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 )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答案 C 从材料信息看,在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上,刘少奇提 出健全法制。结合中共八大召开的时代背景可知,随着三大改造 基本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即将展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 化,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成为时代的要求。加强法制建设,有利于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进行,故

12、选C项。A项错在“开始”和“制 度化”;1956年时,新政权已经巩固,排除B项;1997年中共十五大 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与题干时间明显不 符,D项错误。,3.(2018四川内江高三三诊)19721973年中美以“公报和公告” 形式向世界宣布: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 都反对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双方同意将共 同抵抗任何国家在全球建立霸权的企图。这反映了当时 ( ) A.中美面临共同的外部威胁 B.美国暂时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C.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D.中美的国家利益趋于一致,考向二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答案 A 结合时间可以知道当

13、时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时期, 促使中美关系改善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美都面临苏联的威胁, 因此A项正确。B项表述不符合事实,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因此C 项错误。D项表述明显错误。,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特点 (1)革命性 新中国外交的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 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及解决的问题有密切联系。 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另起炉 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方针。这三项方针 都表现出强烈的革命性。 (2)结盟性: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国结盟,目的 是巩固政权和恢复发展经济。,(3)平等性: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4、的基础上,提出了外交三 大方针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时也在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等 外交实践活动中得以体现。,2.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发展变化及原因 (1)新中国成立初期:“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 边倒”。因为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拒绝承认新中国,并实 行封锁、禁运、包围、孤立,在两大阵营之中,中国站在社会主义 阵营一边。 (2)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 神,中国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原因是中美仍处于 敌对状态,中苏关系恶化。,政策失败,并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急于改善同中国的关系,而 中国的发展也需要发展对外交往。 (4)20世纪80年代

15、以来:随着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 势的增强,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中国主张不结盟,发展全方 位外交。,(3)20世纪70年代:外交取得重大突破,中美、中日关系实现正常 化,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原因是美国孤立中国的,3.如何认识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关系的变化 在半个多世纪的冷战历史中,中苏关系经历了结盟(19491953 年)、蜜月(19541957年)、分歧(19581960年)、争论(19611 964年)、破裂(19651967年)、冲突(19681979年)以及走向正 常化(19801991年)等不同阶段,其中真正结成国家同盟关系的 时间不过十余年。20世纪50年代到

16、60年代末,中苏关系从结盟到 “蜜月”时期,到论战爆发,最终关系全面恶化,两国关系的大转 变是多种因素、多种矛盾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产物。中苏关 系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命运,更直接影响 和改变了整个冷战时代世界政治的格局。,4.中美关系改善对中国的影响 (1)促进经济建设:中国引进西方国家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 验,积极发展与西方国家的贸易,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强大 动力。 (2)改善外交环境:中美关系改善,使追随美国的西方国家纷纷与 中国改善关系,掀起与中国建交的高潮,美国围堵中国的联盟彻底 崩溃。 (3)利于统一大业:美国从我国台湾撤军,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 为祖国和平统一创造了条件。 (4)促进文化交流: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中国留学生留学的目的,地从苏联转向美国,促进了中美文化的交流。美国的音乐、饮 食、电影、体育等传入中国,直接影响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4.(2018课标)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