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广西地理人教版一轮课件:第十二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497585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PPTX 页数:33 大小:3.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广西地理人教版一轮课件:第十二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20版广西地理人教版一轮课件:第十二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20版广西地理人教版一轮课件:第十二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20版广西地理人教版一轮课件:第十二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20版广西地理人教版一轮课件:第十二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广西地理人教版一轮课件:第十二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广西地理人教版一轮课件:第十二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 的协调发展,-2-,-3-,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环境问题的成因与表现 1.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4-,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5-,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直面环境问题 ( 1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 ,从环境中获得物质和能量。 人类活动的废弃物 要排放到环境中。 ( 2 )环境问题的成因。 资源短缺、生态破坏: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 速度。 环境污染: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 能力。,-6-,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

2、关,( 3 )环境问题的分布。,-7-,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基本原则:公平性 、共同性、持续性 原则。,3.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 1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 问题。 ( 2 )可持续发展。 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 内涵: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8-,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易错辨析可持续发展三个基本原则中,“公平性”强调享有的平等,侧重的是“权利”;“持续性”强调发展的协调,侧重的是“发展”;“共同性”强调保护的必然,侧重的是“义务”。,-9-,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

3、突破,真题通关,读人地关系演变阶段图,完成第12题。 1.阶段中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雾霾频发 水土流失 全球变暖 森林破坏 A. B. C. D. 2.阶段所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主要是(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类中心论 C.人地伙伴论 D.天人合一论,答案,解析,-10-,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1.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原理 (1)箭头代表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箭头指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11-,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箭头是指人类通过生活、生产活动对环境

4、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或改善;二是不合理利用,使环境质量下降。 (3)箭头是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另一种是恶性的,恶性的反作用会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12-,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及表现,-13-,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3.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典型案例,-14-,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15-,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6-,知识梳理,基础

5、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015上海卷,810)赤潮是海洋中由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常见污染类型。2030 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如下页图所示。据此完成第13题。 1.根据赤潮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可以 判断,在我国较易发生赤潮的海域一般 是( ) 南方近岸海域 城市近岸海域 北方近岸海域 乡村近岸海域 A. B. C. D. 2.我国沿海赤潮一般发生在( ) A.9月到11月 B.12月到次年2月 C.3月到5月 D.6月到8月,-17-,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3.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其对赤潮的影响是( ) 使污染区域更集中 加剧污染

6、程度 使污染区域更分散 减轻污染程度 A. B. C. D.,答案,解析,-18-,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1.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 1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人口基数大 、素质低 ,结构不合理。 资源相对短缺 的问题将长期存在。 深刻的环境危机:环境污染 仍在发展;生态破坏 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 2 )行动纲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常考图形,-19-,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 ( 1 )概念: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

7、用经济 资源和环境 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 2 )原则:资源输入减量 化、资源再利用 和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 3 )基本途径:工业模式清洁生产 ;农业模式 生态农业 。,常考图形,-20-,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江侗乡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其“稻鱼鸭系统”已有上千年历史。当地根据多山少地、降水充沛的自然条件,形成了在水稻田中“种植一季稻、放养一批鱼、饲养一群鸭”的农业生产方式。该耕作方法不施用化肥,不喷洒农药。下图示意“稻鱼鸭系统”农事安排。据此完成第12题。,常考图形,-21-,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1.对“稻鱼鸭系统”耕作方法影响最大的自然条件

8、是( ) A.气温 B.地形 C.水源 D.土壤 2.“稻鱼鸭系统”产生的效益有( ) 农产品品质优良 有效控制病虫草害 一年三熟产量大 增加了土壤肥力 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 A. B. C. D.,答案,解析,常考图形,-22-,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1.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常考图形,-23-,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常考图形,-24-,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拓展延伸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常考图形,-25-,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018天津卷,7)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循环经济

9、旨在生产过程中对物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实现无害、减量排放。天津市采用了许多循环经济的模式。据此完成第1题。 1.在下列经济活动中,不属于循环经济的是( ),常考图形,答案,解析,-26-,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016江苏卷改编,2324)图1、图2为我国南方某山区立体农业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第23题。,常考图形,-27-,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关于该山区立体农业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山上河谷养种鱼,便于捕捞 村寨秧田育鱼苗,便于管理 山腰梯田种水稻,适宜机械化耕种 稻田蓄水养成鱼,可以获得更多饵料 A. B. C. D. 3.该农业生产系统的

10、特点是( ) 商品率高,受市场影响显著 专业化程度高,利于安排农事活动 注重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减少农药使用,农产品绿色无污染 A. B. C. D.,答案,解析,常考图形,-28-,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常考图形,常考图形之18 循环经济关联图 循环经济关联图通常是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的地理事物,表示循环经济生产联系的示意图。,典型图示,-29-,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常考图形,-30-,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常考图形,-31-,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常考图形,判读方法 1.阅读图名,确定主题 阅读

11、图名及图文材料,确定关联图所表达的主题。如图1中体现了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关联;图2体现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资源综合利用、生产相互联系的关系;图3体现了某地生态工业园区生产流程及废弃物处理的过程。,-32-,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常考图形,2.顺藤摸瓜,补全空格 根据关联图表达的核心内容,观察箭头指向和已知框图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对图中各环节进行合理的推理与判断,厘清逻辑关系。按照先易后难的思路,尝试确定图中空格的内容;然后重新梳理一遍,验证判读是否准确。如图1中a表示从环境中获取资源,为资源开发;b表示对资源进行加工,为某种生产活动;c表示提供生产活动所获得的产品给人类消费,为消费活动;d表示废弃物排放。图2中的含义分别是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肥料、废弃物;图3中a、b、c、d依次为污水处理厂、棉纺织、创意产业、服装生产。,-33-,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常考图形,3.抓住联系,分析意义 抓住循环经济关联图中生产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分析其意义、影响。如图2中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和图3中某地生态工业园区生产流程体现的意义有:生态意义减少污染和废弃物排放;经济意义综合循环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社会意义扩大就业,增加收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