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数学试卷分类汇编 函数图像

上传人:爱****馆 文档编号:86497347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中考数学试卷分类汇编 函数图像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3年中考数学试卷分类汇编 函数图像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年中考数学试卷分类汇编 函数图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中考数学试卷分类汇编 函数图像(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函数图像1、(2013年潍坊市)用固定的速度向如图所示形状的杯子里注水,则能表示杯子里水面的高度和注水时间的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答案:C考点:变量间的关系,函数及其图象.点评:容器上粗下细,杯子里水面的高度上升应是先快后慢。2、(2013成都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下列函数的图像经过原点的是( )A.y=-x+3B.C.y=2xD.答案:C解析:原点坐标是(0,0),当x0时,y0,只有C符合。3、(2013天津)如图,是一对变量满足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有下列3个不同的问题情境:小明骑车以400米/分的速度匀速骑了5分,在原地休息了4分,然后以500米/分的速度匀速骑回出发地,设时间为x分,

2、离出发地的距离为y千米;有一个容积为6升的开口空桶,小亮以1.2升/分的速度匀速向这个空桶注水,注5分后停止,等4分后,再以2升/分的速度匀速倒空桶中的水,设时间为x分,桶内的水量为y升;矩形ABCD中,AB=4,BC=3,动点P从点A出发,依次沿对角线AC、边CD、边DA运动至点A停止,设点P的运动路程为x,当点P与点A不重合时,y=SABP;当点P与点A重合时,y=0其中,符合图中所示函数关系的问题情境的个数为()A0B1C2D3考点:函数的图象分析:小明骑车以400米/分的速度匀速骑了5分,所走路程为2000米,与图象不符合;小亮以1.2升/分的速度匀速向这个空桶注水,注5分后停止,注水

3、量为1.25=6升,等4分钟,这段时间水量不变;再以2升/分的速度匀速倒空桶中的水,则3分钟后水量为0,符合函数图象;当点P在AC上运动时,SABP的面积一直增加,当点P运动到点C时,SABP=6,这段时间为5,;当点P在CD上运动时,SABP不变,这段时间为4,;当点P在DA上运动时,SABP减小,这段时间为3,符合函数图象;解答:解:小明骑车以400米/分的速度匀速骑了5分,所走路程为2000米,与图象不符合;小亮以1.2升/分的速度匀速向这个空桶注水,注5分后停止,注水量为1.25=6升,等4分钟,这段时间水量不变;再以2升/分的速度匀速倒空桶中的水,则3分钟后水量为0,符合函数图象;如

4、图所示:当点P在AC上运动时,SABP的面积一直增加,当点P运动到点C时,SABP=6,这段时间为5,;当点P在CD上运动时,SABP不变,这段时间为4,;当点P在DA上运动时,SABP减小,这段时间为3,符合函数图象;综上可得符合图中所示函数关系的问题情境的个数为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解答本题需要同学们仔细分析所示情景,判断函数图象是否符合,要求同学们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图象,有一定难度4、(2013年临沂)如图,正方形ABCD中,AB=8cm,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分别从B,C两点同时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BC,CD运动,到点C,D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5、t(s),OE的面积为s(),则s()与t(s)的函数关系可用图像表示为O48816t(s)S()(B)O48816t(s)S()(A)O48816t(s)S()(D)O48816t(s)S()(C)答案:B解析:经过t秒后,BECFt,CEDF8t,所以,是以(4,8)为顶点,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故选B。5、(2013四川南充,9,3分) 如图1,点E为矩形ABCD边AD上一点,点P,点Q同时从点B出发,点P沿BEEDDC 运动到点C停止,点Q沿BC运动到点C停止,它们运动的速度都是1cm/s,设P,Q出发t秒时,BPQ的面积为ycm,已知y与t的函数关系的图形如图2(曲线OM为抛物线的一部分

6、),则下列结论:AD=BE=5cm;当0t5时;直线NH的解析式为y=t+27;若ABE与QBP相似,则t=秒。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为 ( )A. 4 B. 3 C. 2 D. 1C 答案:B解析:根据图(2)可得,当点P到达点E时点Q到达点C,故正确故正确将N(7,10)代入,知错误,故选B。6、(2013年黄石)如右图,已知某容器是由上下两个相同的圆锥和中间一个与圆锥同底等高的圆柱组合而成,若往此容器中注水,设注入水的体积为,高度为,则关于的函数图像大致是答案:A解析:注入水的体积增加的速度随着高度x的变化情况是:由慢到快匀速增长由快到慢,由慢到快的图象是越来越陡,由快到慢的图象是越来越平缓

7、,所以选A。7、(2013自贡)如图,已知A、B是反比例函数上的两点,BCx轴,交y轴于C,动点P从坐标原点O出发,沿OABC匀速运动,终点为C,过运动路线上任意一点P作PMx轴于M,PNy轴于N,设四边形OMPN的面积为S,P点运动的时间为t,则S关于t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BCD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分析:通过两段的判断即可得出答案,点P在AB上运动时,此时四边形OMPN的面积不变,可以排除B、D;点P在BC上运动时,S减小,S与t的关系为一次函数,从而排除C解答:解:点P在AB上运动时,此时四边形OMPN的面积S=K,保持不变,故排除B、D;点P在BC上运动时,设路线OABC的总路程为

8、l,点P的速度为a,则S=OCCP=OC(lat),因为l,OC,a均是常数,所以S与t成一次函数关系故排除C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答此类题目并不需要要求出函数解析式,只要判断出函数的增减性,或者函数的性质即可,注意排除法的运用8、(2013衢州)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P为正方形边上一动点,沿ADCBA 的路径匀速移动,设P点经过的路径长为x,APD的面积是y,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y与x的函数关系的是()ABCD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分析:根据动点从点A出发,首先向点D运动,此时y不随x的增加而增大,当点p在DC山运动时,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当点p在CB上运

9、动时,y不变,据此作出选择即可解答:解:当点P由点A向点D运动时,y的值为0;当点p在DC上运动时,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当点p在CB上运动时,y不变;当点P在BA上运动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决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问题关键是发现y随x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9、(2013绍兴)如图是我国古代计时器“漏壶”的示意图,在壶内盛一定量的水,水从壶底的小孔漏出壶壁内画有刻度,人们根据壶中水面的位置计时,用x表示时间,y表示壶底到水面的高度,则y与x的函数关系式的图象是()ABCD考点:函数的图象分析:由题意知x表示时间,y表示壶底到水面的高度,然后根据x、y的初始位

10、置及函数图象的性质来判断解答:解:由题意知:开始时,壶内盛一定量的水,所以y的初始位置应该大于0,可以排除A、B;由于漏壶漏水的速度不变,所以图中的函数应该是一次函数,可以排除D选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图象的读图能力和函数与实际问题结合的应用要能根据函数图象的性质和图象上的数据分析得出函数的类型和所需要的条件,结合实际意义得到正确的结论10、(2013巴中)在物理实验课上,小明用弹簧称将铁块A悬于盛有水的水槽中,然后匀速向上提起(不考虑水的阻力),直至铁块完全露出水面一定高度,则下图能反映弹簧称的读数y(单位N)与铁块被提起的高度x(单位cm)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ABCD

11、考点:函数的图象分析:露出水面前读数y不变,出水面后y逐渐增大,离开水面后y不变解答:解:因为小明用弹簧称将铁块A悬于盛有水的水槽中,然后匀速向上提起,直至铁块完全露出水面一定高度则露出水面前读数y不变,出水面后y逐渐增大,离开水面后y不变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函数值随时间的变化问题注意分析y随x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而不一定要通过求解析式来解决11、(2013烟台)如图1,E为矩形ABCD边AD上一点,点P从点B沿折线BEEDDC运动到点C时停止,点Q从点B沿BC运动到点C时停止,它们运动的速度都是1cm/s若P,Q同时开始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BPQ的面积为y(cm2)已知y与t的函数图

12、象如图2,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AE=6cmBsinEBC=C当0t10时,y=t2D当t=12s时,PBQ是等腰三角形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分析:由图2可知,在点(10,40)至点(14,40)区间,BPQ的面积不变,因此可推论BC=BE,由此分析动点P的运动过程如下:(1)在BE段,BP=BQ;持续时间10s,则BE=BC=10;y是t的二次函数;(2)在ED段,y=40是定值,持续时间4s,则ED=4;(3)在DC段,y持续减小直至为0,y是t的一次函数解答:解:(1)结论A正确理由如下:分析函数图象可知,BC=10cm,ED=4cm,故AE=ADED=BCED=104=6cm;(2

13、)结论B正确理由如下:如答图1所示,连接EC,过点E作EFBC于点F,由函数图象可知,BC=BE=10cm,SBEC=40=BCEF=10EF,EF=8,sinEBC=;(3)结论C正确理由如下:如答图2所示,过点P作PGBQ于点G,BQ=BP=t,y=SBPQ=BQPG=BQBPsinEBC=tt=t2(4)结论D错误理由如下:当t=12s时,点Q与点C重合,点P运动到ED的中点,设为N,如答图3所示,连接NB,NC此时AN=8,ND=2,由勾股定理求得:NB=,NC=,BC=10,BCN不是等腰三角形,即此时PBQ不是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需要结合几何图形与函数图象,认真分析动点的运动过程突破点在于正确判断出BC=BE=10cm12、(2013浙江丽水) 如图1,在RtABC中,ACB=90,点P以每秒1cm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折线AC-CB运动,到点B停止。过点P作PDAB,垂足为D,PD的长(cm)与点P的运动时间(秒)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当点P运动5秒时,PD的长是A. 1.5cm B. 1.2cm C. 1.8cm D. 2cm13、(2013莱芜)如图,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3,N为AC的三等分点,三角形边上的动点M从点A出发,沿ABC的方向运动,到达点C时停止设点M运动的路程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