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6.1 语不惊人死不休 选词和炼句课件 新人教版《语言文字应用》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497312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6.1 语不惊人死不休 选词和炼句课件 新人教版《语言文字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6.1 语不惊人死不休 选词和炼句课件 新人教版《语言文字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6.1 语不惊人死不休 选词和炼句课件 新人教版《语言文字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6.1 语不惊人死不休 选词和炼句课件 新人教版《语言文字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6.1 语不惊人死不休 选词和炼句课件 新人教版《语言文字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6.1 语不惊人死不休 选词和炼句课件 新人教版《语言文字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6.1 语不惊人死不休 选词和炼句课件 新人教版《语言文字应用》(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语言,不仅仅具有工具性,还具有艺术性。有生命力的文章,往往都需要经过对词句的推敲琢磨。语言的鲜明、生动、有趣、准确,还离不开修辞和语体色彩。语言还是一种文化,与人、人的社会历史文化、人的具体生命活动是紧紧相连的。 第一节探讨语言的选词和炼句方面的问题。 第二节探讨语言表达的修辞手法的有关问题。 第三节探讨语言的色彩。 第四节探讨语言和文化的有关问题。,学习目标 1.理解选词和炼句的重要性,并能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根据表达的需要选用最恰当的词语和句子。 2.学会梳理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格),能辨别部分修辞手法的异同。 3.学习语言的各种“色彩意义”,正确运用语言的色彩来表情达

2、意,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4.体会语言表达和民族文化的关系,了解汉语和汉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能从汉语现象透视背后汉民族文化的含义,也能从汉民族文化的角度体会汉语的特点。,学习建议 1.研读文本,探究语言表达的各项要求,在此基础上掌握高考中语言运用的考查要求。 2.结合实例,深入了解不同词语、句式、修辞手法等的表达效果,多思勤练,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考试大纲对该考点的要求: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E “简明”,主要包括“简”和“明”两个方面。“简”即“简练”,就是话语力求简练,不啰唆,它反映了量的要求;“明”即“明晰”,就是要把

3、意思表达清楚,使对方准确理解话语含义,它含有效果方面的要求。 “连贯”,具体来说就是能调整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做到话题统一,能鲜明地表达一个中心意思;语序合理,衔接紧密妥帖;注意前后呼应。 “得体”,要求说话要注意时间、场合、环境、对象等。有时可委婉,有时可直白,有时可讽刺,有时可严肃,有时也可幽默。,“准确、鲜明、生动”,既是语言表达的要求,又是语言表达的效果。“准确”,指运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的目的,尤其指对运用词语的贴切、分寸感和褒贬色彩的把握。“鲜明”,指色彩分明、观点明确,尤其指遣词造句都能清楚、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不模棱两可,不含糊其词。“生动”,指描

4、绘或表达具体、形象、可感,尤其指遣词造句经过精益求精的筛选,能够形象地表达出诗情画意,彰显语言的艺术魅力。 综观近几年的全国高考试题的情况,语言表达呈现综合性的趋势,既有单项考查语言的某个方面,如“简明”或“得体”等,也有综合考查,如“准确、简明、连贯”等;而本考点也常常与其他考点一起综合考查,如在“仿用”“句式变换”的题干里出现“语言简明”的要求,或“语言鲜明、生动”与“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联系在一起等。总之,将语言表达的这几个方面综合起来考查仍是命题的热点和趋势。,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考试大纲限定了考查常见的修辞手法,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综观近几年的

5、高考试题可以发现,修辞手法的考查更多地趋向于简答、仿写、补写题,趋向于考查在实际语言环境中运用和理解修辞手法的能力。它也常和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相结合,以选择题或简答题的方式出现,仿写、补写题型又常和仿写句式的考查相结合。从试题取材上看,能够作为修辞题素材的,主要是描写、叙述或抒情方面的语段,比喻论证性的语段也可作为修辞的题材,说明性的语段一般不进入此类试题。,1,2,3,4,5,1.(2015课标全国高考)下面是中国邮政为保护地球水环境发行的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1,2,3,4,5,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的能力。图文转

6、换解题分三步:第一步,观察,看图的构成要素,这里主要是地球、清流、鱼、手和浊流等;第二步,思考构图要素之间的联系,这里关键是“人类之手正在阻挡排向清流的污水”;第三步,概括寓意,即“表达了人类保护水环境、拒绝水污染的决心”。 答案示例:该图由地球、清流、鱼、手和浊流构成。地球上各种鱼在清澈的水流里游动,人类之手正在阻挡排向清流的污水,整个图形表达了人类保护水环境、拒绝水污染的决心。,1,2,3,4,5,2.(2014四川高考)为展示“走进汉字历史,探究字形变化”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请给下面的汉字字形演变表配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汉字字形的演变特点。要求:至少答出两个特点;语言准确、简明、连贯;不

7、少于40字。 汉字字形演变表,1,2,3,4,5,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不仅要按要求列出汉字变迁的特点,同时还需要具体分析。 答案示例:汉字演变具有象形程度逐步减弱、字形由繁到简的特点。从“鱼”“马”等字看,小篆及之前的汉字与图画相关,象形性强,笔画繁复;之后象形程度减弱,字形逐步简化。,1,2,3,4,5,3.(2014江苏高考)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 A.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激! B.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 C.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 D.家母

8、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谦敬辞的用法。谦辞,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敬辞,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用于对方及他人。本题中的谦辞主要有“涂鸦之作”“小子”“敝校”“忝为”“家母”“略备”;本题中的敬辞主要有“先生”“赐正”“躬临”“恭祝”“璧人”“光临”“敬答”。B项中的“敝校”和“躬临”使用不得体。 答案:B,1,2,3,4,5,4.(2014重庆高考)仿照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个句子。要求:与示例结构基本相同,修辞手法一致;个别词语可与示例重复,字数也可略有增减。 示例: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

9、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仿句: , , ; 。 解析:本题考查句式仿写能力和正确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示例运用了比喻修辞,仿照例句的句式,写一句有哲理的句子。 答案示例:就像盖房子打基础一样 如果基础没有夯实打牢 上面的房子都会坍塌 事业的基础从一开始就要打好,1,2,3,4,5,5.(2014山东高考) 右图是俄罗斯女摄影师艾琳娜舒米洛娃拍摄的儿子与小兔子在一起的画面。请仔细观察,对画面进行准确、生动的描写。要求:使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生动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仔细观察画面是描写的前提。所给画面涉及小孩、兔子,描写的重点是小孩的表情

10、、动作,体现的中心意思应该是孩子的童心、孩子对动物的爱护及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同时还需要注意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1,2,3,4,5,答案示例:微风抚摸着孩子的面庞,阳光洒下一片和谐,不远处草地树木闪着翠绿。孩子甜甜的笑靥像一朵安静绽放的花朵,他快乐地托起温顺的小兔子,轻闭双眼用鼻尖触碰它那毛茸茸的嘴巴。,一,二,三,一、关于“简明” 1.首先考虑“简” (1)句子里不要有表意作用完全相同的成分。如“现在马上就开会了”一句中“现在”“马上”重复,应去掉其一。 (2)句子里能省略的虚词,就尽量省略。比如:“他的刚买来的新衣服”,说成“他刚买来的新衣服”即可。 (3)可以用指代的内容尽量用指

11、代性词。,一,二,三,2.其次要考虑“明” 句子的意思不要晦涩难懂,尽可能让人一听就明白;句子的意思要确定,不要有歧义。 (1)产生歧义的原因 词语多义。如:小王上课去了。(“上课”的含义不明,可以是“听课”,也可以是“讲课”) 结构关系不明。如:我们对敌人的进攻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对敌人的进攻”可以有两种理解:我们准备进攻敌人;敌人要进攻我们) 语义关系不明。如:连厂长也不认识。(有两种理解:厂长不认识某人;某人不认识厂长) 指代不明。如:张大爷让小王去找他的姐姐。(句中“他”指代张大爷,还是指代小王,不明确),一,二,三,(2)消除歧义的方法 停顿。如:这种糖五毛/五十粒。 重音。如:

12、我想起来了。 变换词语。如:赵乡长本月15日前(前往)去汇报。 调序。如:两个朋友送的花瓶朋友送的两个花瓶。 语境。如:我要热饭(不去洗菜)。,一,二,三,二、关于“连贯” 做连贯题要注意三个“抓”与三个“查”。 1.三个“抓” (1)抓中心。一个句群,句序的安排必然围绕中心问题,因此抓住了句群的中心,就抓住了要害,对句序的认识就会由暗到明。分析句子(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的性质和作用,是抓准中心的重要手段。 (2)抓思路。从总体上看,句群小层次一般呈现出相并(并列、对照)、相承(顺接、层进)或相属(总分)的关系。从局部看,句与句之间往往呈现出并列、承接、解说、对

13、比、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逻辑关系。理顺句序,要尽可能多地确定出必然相连接的句子,找到“句链”。,一,二,三,(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的呼应,如表并列、转折、条件、假设、递进、因果等暗示性词语的使用。“换句话说”“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相反、相对关系,中间不可插入别的词语;“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不可倒置;“先前”与“后来”,“过去”“现在”与“将来”,表示时间先后;“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表示要提出结论;“诸如此类”,表示综合;“所谓”,表示有所解释;“例如”,表示举例,一,二,三,2.三个“查” (1)“查”话题是否统一。

14、一段话陈述对象要统一,观点材料要统一。如:“常言道:勤能补拙。居里夫人在法国读书时,每天早晨,总是第一个来到教室;每天晚上几乎都在图书馆里度过。图书馆到22点就关门了,她便回到自己的小屋里,在煤油灯下读书到后半夜两点钟,如果她不是惜时如金,能取得成功吗?”这段话开头提出的问题是“勤能补拙”,接着摆出的事例却只讲了“勤”,而没有讲“补拙”,论点与论据不一致。 (2)“查”语境是否和谐。对于写景的复句或语段,要注意语境因素,要分析景物、情调、写法的特点。景物,有远、近、动、静的不同;色彩,有鲜明、暗淡的区别;气氛,有热烈、凄清之分;视角,有高、低、俯、仰之异;感情或悲或喜,态度或褒或贬。这一切,在

15、同一文段里都应该保持和谐一致。,一,二,三,(3)“查”结构是否一致。一段话往往由几个分句组成,句子结构应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前后贯通。如:“(她)年纪大约二十六七, ,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卫老婆子叫她祥林嫂。”(A.青黄脸色 B.脸色青黄 C.青黄着脸色 D.现出青黄脸色)横线前后分句都是主谓结构,备选项A项为偏正结构,C、D两项为动宾结构,只有B项为主谓结构,与原句相符。可见做连贯题要注意考查其内部结构的一致性。,一,二,三,三、关于“得体” 做到语言得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看准对象,掌握分寸 语言交际总是双向的,既有说或写的一方,也有听或读的一方。因此,说或写的一方就不能一厢情愿想说什么就

16、说什么,而要从对象的年龄、职业、思想、性格等不同特点出发,说恰当的话,即所谓“对什么人说什么话”。同一个意思,对不同的人就应有不同的说法;同一个内容,对不同的对象,说话时的重点也应不同。例如:“嫦娥”一号顺利升空,并圆满完成了预定计划,记者采访公众,谈谈对此事的感想。如果采访的对象是中学生,被采访者就应该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侧重谈一下对未来的憧憬:“嫦娥一号科研计划的胜利完成极大地激发了我们中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要以此为动力,努力学习,将来做一名科学家,让我们的太空研究之路走得更远。,一,二,三,”如果采访对象是中学教师,被采访者就应突出职业的特殊性,侧重谈任务:“嫦娥一号科研计划的顺利完成极大地鼓舞了中华儿女的士气,这表明中国的科技在飞速发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投身于国家的教育事业,为我国科技的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一,二,三,2.适应场合,巧妙用语 所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指的就是要适应不同的场合,说话用语巧妙自然。场合有种种不同,或悲痛,或欢乐;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