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5年高考3年模拟》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课件【浙江专版】: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496213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PPTX 页数:24 大小:26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5年高考3年模拟》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课件【浙江专版】: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0版《5年高考3年模拟》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课件【浙江专版】: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20版《5年高考3年模拟》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课件【浙江专版】: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20版《5年高考3年模拟》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课件【浙江专版】: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20版《5年高考3年模拟》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课件【浙江专版】: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5年高考3年模拟》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课件【浙江专版】: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5年高考3年模拟》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课件【浙江专版】: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高考历史(浙江专用),考点一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一、鸦片战争的背景(b) 1.国际背景: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 商品销售市场 和原料产地。 2.国内背景: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 中国 成为他们的理想目 标。当时的中国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基础梳理,考点清单,二、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b),三、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c),四、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c) 1.国家主权被严重践踏 (1)人权:列强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他们烧杀抢掠使数以百万计 的无辜百姓流离失所。 (

2、2)文化:列强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丧心病狂地毁坏中 华文明遗产。 (3)政治: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割地赔款条约,破坏了中国领土、领海和 司法等方面的主权完整。 (4)经济:列强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同时通过政治贷款、 勒索赔款、在中国设厂筑路等,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2.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中国国门洞开,一个原本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 地半封建国家。,考点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黄海海战(b) 1.性质: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 2.爆发: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护送清军去朝鲜,返航途中遭到悬挂美 国国旗的日本舰队的偷袭,北洋舰队

3、仓促迎战。 3.经过: 丁汝昌 身受重伤仍坐在甲板上激励将士;“致远”舰中 炮后倾斜,弹药用尽,管带 邓世昌 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 撞去,不幸被鱼雷击中沉没,全舰官兵壮烈殉国等;日舰队率先逃离战场。 4.结果:北洋水师主力尚存。李鸿章命舰队避入威海卫军港,使日军取得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最后海陆两路围攻威海卫, 北洋舰队 全军覆没。,二、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b) 1.背景:1895年,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清政府签订 马关条约 ,被迫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2.经过:参加台湾保卫战的力量主要有两支,一支是以丘逢甲、徐骧为首 的义军;另一支是以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黑旗军与义军并肩作战

4、,先 后在新竹、台中、彰化、台南等地痛击日军。但是,由于敌我力量悬 殊,加上缺乏清政府的支持,10月,台湾全部沦陷。 3.意义:台湾军民坚持斗争了五个月,打死打伤日军三万多人,消灭日军 主力部队近卫师团一半兵力。台湾军民为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写下了光 辉的篇章。,三、左宗棠收复新疆(b) 1.背景 (1)1865年,中亚地区浩罕国军事头目 阿古柏 率军侵占新疆 的喀什噶尔,两年后攻占南疆各城,成立“哲得沙尔汗国”,自立为 “汗”。 (2)1870年,阿古柏又侵占吐鲁番和乌鲁木齐等地,将侵略势力扩张 到北疆。 2.经过 (1)为驱逐阿古柏,收复新疆,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 督办新

5、疆军务。 (2)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西征。他根据新疆北可控南的地形,确定,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仅用半年多的时间,就收复了北疆大 部分领土。 (3)1877年,在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清军消灭了阿古柏的主力。 (4)1881年,中俄签订了改订条约等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俄国 割占了中国西部约七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5)1884年,清政府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的建 议,在新疆设立 行省 。 3.成功收复新疆的原因 (1)策略正确。(确定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 (2)人民支持。(南进过程中得到各族人民支持) (3)外交灵活。(以抗俄军事基地为后盾进行外交谈判),

6、4.意义:维护了领土完整,巩固了祖国边疆。,考点三 伟大的抗日战争 一、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b) 1.九一八事变 (1)爆发: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一段铁 路,并反诬是中国军队所为。日军以此为借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攻 占沈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 九一八事变 。 (2)结果: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 伪满洲国 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 和殖民统治。 (3)性质: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 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 (4)影响: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7、;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2.卢沟桥事变 (1)爆发: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 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这就 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 卢沟桥 事变。 (2)影响: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 进行 全面抗战 的起点。 二、南京大屠杀、日军的细菌战和毒气战(b) 1.南京大屠杀:1937年11月,上海失守后,日军进攻南京。1937年12月,南 京沦陷,日军制造 南京大屠杀 ,30多万人遇难。1938年5月,日军占 领徐州。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 大

8、片领土。,2.国家公祭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全票通过的决定: 将每年的12月13日确定为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 3.日军的细菌战和毒气战:日军在侵华过程中,公然违反国际公法,在中 国土地上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惨无人道地用活人进行试验,并在20个 省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 1.原因:日本大举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过程 (1)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发表宣言,号召中国 工农红军和人民“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2)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

9、一致抗日。,(3)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方针。 (4)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 西安 事变 ,其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 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5)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1937年8月 13日,日军制造八一三事变,威胁南京。 (6)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1937年9 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四、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b),五、中国

10、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c) 1.胜利过程 (1)1945年春,中国共产党在 延安 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 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 和思想基础。 (2)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 波茨坦公告 ,促令日 本投降。 (3)1945年8月,美国先后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苏联 对日宣战并出兵中国东北。 (4)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中国战场举 行反攻。,(5)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并于9月2日正式签署 投降书。10月25日, 台湾 光复。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终于取得 了最后胜利。 2.性质:抗日

11、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3.意义 (1)国内: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为民 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国际: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 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重难突破 一、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影响及认识 1.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影响,2.对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认识 (1)从列强侵华的起因看,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具 有明显的阶段特征。 (2)从列强侵华的目的看,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不平等条约 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

12、的的具体体 现。 (3)从列强侵华的结果看,均以中国失败告终,说明了只有实现社会进步, 全民族抗击外来侵略,才能取得反对外来侵略的胜利。 (4)从列强侵华的影响看,一方面,造成中国的贫穷落后,阻碍了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冲击了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扩大了中 外交流的规模,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二、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1.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 (1)认识原因: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信奉“武器决 定论”。 (2)战略失误: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放弃和 丧失制海权。 (3)政治原因:腐朽

13、没落的封建统治,政治腐败。 (4)外部因素:日本明治维新后综合国力迅速提高,对外扩张蓄谋已久,战 前准备充分。 2.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1)加速了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通过对中国经济的掠夺和控制,操纵了中国的政 治,使中国迅速沦落于半殖民地化境地。 (2)客观上刺激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的侵略为民族工 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也促使清政府对关于民 族企业的政策做出了调整。 (3)唤起了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甲午战败,一方面,证明了只改变 经济制度而不改变政治制度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另一方面,列强掀起

14、瓜 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中国社会各阶层都在试图以自己的 方式拯救民族危亡,“实业救国”、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等相继兴起。,三、抗日战争的特点及胜利的原因 1.抗日战争的特点 (1)民族性。这是第一次全民族有组织的自卫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 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 (2)双重性。从斗争性质上看,其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 具有双重性。 (3)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并存。国民党政府坚持片面抗战路线,共 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前期积极、后期消极是正面战场的特征,而敌 后战场则始终如一。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国共两 党阶级属性的

15、差异决定了该特点的存在,也决定了统一战线内部存在尖 锐斗争。,(4)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执行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 方针,坚持敌后抗战,消耗了日军的力量,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以弱胜强。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 的完全胜利。 (6)持久性。中国的抗日战场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 晚的战场。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从日本的角度分析:日本发动的战争是非正义的法西斯侵略战争,这 种战争必然以失败告终。 (2)从中国的角度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人民的支持等) (3)从国际的角度分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四、中日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结局不同的原因及影响的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