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3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课件 新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495585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8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3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课件 新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3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课件 新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3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课件 新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3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课件 新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3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课件 新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3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课件 新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3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课件 新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荀子选读,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新课助读,自主梳理,本文节选自荀子天论。天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全面论说人们如何对待“天”,即如何对待自然万物的哲学论文。作者依据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成就,以朴素唯物主义精神对当时流行的迷信天命、治乱在天、天命可畏等唯心主义看法,进行了大胆的反驳和批判,明确地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主张。 天论作为荀子思想的代表作之一,是一篇长文。在文章中,荀子提出了“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鲜明观点,大胆反对当时流行的迷信天命的看法。本文节选内容属于文章的后半部分,主要阐述“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充分体现了他的人定胜天的思想。,新课助读,自主梳理,1.注字音

2、,新课助读,自主梳理,新课助读,自主梳理,新课助读,自主梳理,4.解多义,新课助读,自主梳理,新课助读,自主梳理,新课助读,自主梳理,新课助读,自主梳理,6.明句式 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 判断句 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判断句 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 介词结构后置句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 介词结构后置句 7.积名句 (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

3、解,审美鉴赏,1.祅是生于乱。三者错,无安国。 译文: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产生于昏乱。这三类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交错产生,就不会有安宁的国家了。 点评:荀子提出一个时代是否发生日食月食、是否风调雨顺、是否出现过扫帚星等,都不是关键的问题;关键在于君上是否英明,政治是否清平。真正可怕的不是自然界的怪异景象,而是“人祅”,即人为的灾难。通过层层分析之后,荀子强调指出:人祸远苦于天灾。,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2.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译文:认为天伟大而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它当成物来畜养而控制它呢!顺从天而歌颂它,哪里比得上掌握它的规律而利用它呢

4、! 点评:荀子所说的“天”是自然之天,为自然的运行。在荀子那里,“天”已不是有人格有意志的神,而是无预于人事的自然。“天”不能主宰人的命运,人也不能依赖或抱怨天。人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去顺应和利用“天”的规律才能生存发展。在荀子看来,我们应该慎重对待那些取决于自己的事情,不放弃自己的努力;对于君臣之间的道义,父子间的亲情,夫妻间的区别,要天天切磋讲究而不能舍弃;在天面前不“错人而思天”。,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1.本文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思想观点?这种思想有何进步意义? 提示:文章开始便用设问的形式指出,人类社会的治乱与自然变化是没有直接联系的,大自然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不能主宰人们的

5、吉凶祸福,从而得出“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的正确结论。这一观点,闪烁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光芒,一扫以往对“天”的种种歪曲、片面的理解,还“天”以本来的面目,为科学思想在中国的发育滋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荀子还大胆地提出“物畜而制之”“制天命而用之”“骋能而化之”的主张,认为人类应该在了解、掌握天的运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人的智慧才能,去驾驭自然、征服自然,使天地万物都能为人类服务,并且使万物更多、更好、更快地成长。这种“人定胜天”的思想,在先秦诸子的哲学理论中是独一无二的,就是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也还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

6、荀子关于天人关系的认识论,不仅肯定了“天”是物质的存在,不可能有什么主观意识,而且进一步指出人应该如何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对天有所作为。把这两者统一起来,就不是机械唯物论,而是基本接近辩证唯物论了。这种见解,出现在距今两千多年的战国时期,确实卓越无比,令人由衷地赞叹。,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2.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人应当在哪些方面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提示:大而言之,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其固有规律,按规律办事;治理国家应以礼仪规范人的行为,避免因人的失误导致混乱。小而言之,治理家庭应该重视伦理道德的修养;个人的工作学习,应相信自我,努力奋斗,克服盲目崇拜

7、和自卑的心理,以自己的行动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骈散结合,气势充沛 从天论看荀子的说理艺术 在先秦诸子中,孟子和庄子的文章固然有他们各自的风格,并给后世散文家以很大影响,但荀子却于他们之外独树一帜,除了首创“赋”这种文体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的议论文。,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为了说理酣畅,并且增强文章的气势和鲜明的节奏感,荀子在语言的运用上把骈句和散句很自然地结合起来,达到了挥洒自如的境界。如“治乱天邪”一段,荀子运用设问的手法,从天象、时令、地利三个方面论证了人类社会的“治乱”与自然变化没有直接的联系。从总的方面说,这三个方面构成了并列关系,而且其中还运用了间隔反复的修辞手法,起着强调自己的看法、加深读者印象的作用,可说是“骈”;末了引诗作结,也可说是“散”。而从每一个方面说,本身又有骈有散,极尽文笔之变化。再如“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一段,荀子运用比较取舍的句式阐明了“人定胜天”的思想,一连用了六个“孰与”的排比句,不仅鲜明地表达了观点否定什么、肯定什么,而且气势极旺,宛如六道大川,奔腾澎湃,势不可当。最后一起朝宗于海“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这个散句式的结论。全文骈散结合,巧妙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