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邵武七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6495280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邵武七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福建省邵武七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福建省邵武七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福建省邵武七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福建省邵武七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邵武七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邵武七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精校解析Word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邵武七中2018-2019(上)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30*2=60)1. 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A. 唐朝的门下省 B. 宋朝的枢密院C. 明朝的内阁 D. 清朝的军机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说明“给事中”属于管监察的官员,据此可以推断管监察的唐朝门下省,应该符合题意,故选A;B属于军事机构、CD分别是明清时期皇帝的侍从机构,均不符合题意。【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

2、的演变唐代三省六部制2. 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A. 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 B. 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 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 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根据题干信息“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特别是把“争取民主”归为“谬误名词”可知体现了国民党维护一党专政的用意,故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3.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3、,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吸取了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A. B. C. D. 【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共产党宣言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是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正确,故选B;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4.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充分的革命性,“给资本主义萌芽开阔了发展的场所”。这一评价是基于天朝田亩制度A. 与资政新篇的主张异曲同工B. 顺应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C.

4、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D. 实现了农民阶级“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答案】C【解析】天朝田亩制度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目标,而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二者是对立的,故A项错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是发展资本主义,而太平天国运动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因此是违背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以知道,天朝田亩制度提出的平均土地,是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否定,在当时的条件下具有革命性,为彻底消灭地主土地所有制,给资本主义萌芽开阔了发展的场所,故C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的绝对平均主义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故D项错误。5.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

5、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A.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B. 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C. 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D. 给思想紊乱的中共指明了方向【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上海法租界”“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可以看出,这次会议是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故答案为B项。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排除A项;1935年初的遵义会议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排除C项;1927年的八七会

6、议给思想紊乱的中共指明了方向,排除D项。6.在古代雅典:公民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全体公民皆可参与陪审法庭与公民大会,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雅典政治向全体公民开放,官职不再受财产和门第限制。这些规定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 法律至上 B. 主权在民 C. 公民意识 D. 权力制约【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了雅典的民主是公民的民主,即体现的政治理念是主权在民,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法律,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体现的是公民民主而非公民意识,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权力制约的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7.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

7、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A.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 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罗马法的内容。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罗马法的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故选A。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8.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后,中共中央于1947年2月1日发表声明:“对于1946年1月10日以后,由国民党政府单独成立的一切对外借款,一切丧权辱

8、国条约及一切其他上述的协定谅解本党在现在和将来均不承认,并决不担负任何义务。”这一声明A. 说明中共“另起炉灶”方针开始实行B. 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C. 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D. 认为国民党政府是在出卖国家利益【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1947年2月1日”可知此时还处于国共内战时期,即解放战争时期,ABC都发生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均排除。根据“一切丧权辱国条约”等可知当中国共产党认为国民党政府是在出卖国家利益,故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9. 越是高度的概括,越容易引起争议。对20世纪历史的概括,下列说法中争议最少的可能是A. 帝国主义

9、战争,社会主义革命,第三世界崛起,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B. 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冷战和走向多极化,和平、改革与发展C. 两次世界大战,两种制度,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革命与改革,和平与发展D. 一战和二战,冷战及局部战争,殖民体系瓦解,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一道最佳选项题,对20世纪历史的概括只有C项最为贴切,且范围最广,最不易引发争议。故选C。【考点定位】必修一:当今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选修三: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10.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1927年国共分裂以后,毛泽东所采取的非正统做法,令他处在了与莫斯科和中共政治局对立的地位;然而他最终

10、取得了共产党采用的所有策略中最大的成功。”毛泽东采取的“非正统做法”A. 以土地革命为核心形成工农武装割据局面B. 建立了第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C. 实现了革命中心地区由南方向北方的转移D. 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才因形势变化而改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1927年国共分裂以后,毛泽东所采取的非正统做法,令他处在了与莫斯科和中共政治局对立的地位;然而他最终取得了共产党采用的所有策略中最大的成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采取的“非正统做法”形成了以土地革命为核心形成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因此选A。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国共

11、的十年对峙工农武装割据【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相关知识,属于备考重点,学生需全面掌握。“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的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

12、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有机的统一体。11.十二铜表法规定:相邻田地之间,应留空地五尺,以便通行和犁地,该空地不适用时效的规定。这项条款说明古罗马A. 私有财产不可侵犯B. 注重维护公共利益C. 公共权力至高无上D.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在相邻空地之间留出可供人行走的道路,这属于公共建设领域,说明了罗马法具有注重维护公共利益的方面,故B项正确。题干所述为公共建设不是私有财产,故A项错误;十二铜表法仍旧是属于奴隶制度国家的法律,公共权力并不是最高权,故C项错误;罗马法是在公民面前人人平等,故D项错误。12.制度设计关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柳宗元论及秦汉史事与制度时,用“有

13、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相评。其所肯定的制度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世官制【答案】C【解析】有叛国而无叛“郡”,“郡”是指郡县制,所以所肯定的制度是郡县制,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肯定的制度是郡县制而非分封制,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根本就不涉及宗法制和世官制,所以选项B、D均是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13.“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这强调的是A. 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B. 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C. 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

14、D. 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中国与西方的联系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题干材料中“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说明中国融入世界,与西方联系越来越密切且相互影响,故B项符合题意。A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C、D两项明显与题意不符。所以答案选B。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14.有历史学者曾以忧时伤世的感情袒露自己在抗战孤岛香港,读宋人著作的心灵感受,对两宋交替之际“汴京围困屈降诸卷,所述人事利害之回环,国论是非之纷错,

15、殆极世态诡变之至奇。乃取当日身历目睹之事,以相印证,则忽豁然心通意会。”这说明。A. 问题意识有助于廓清扑朔迷离的历史与现实是非B. 家国情怀往往影响对历史与现实相关事件的理解C. 历史学家的历史观往往贯穿于对现实的把握与选择D. 历史学者需坚守自己的专业范围不为现实利害所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据材料提到,抗战孤岛香港,读宋人著作的心灵感受,对两宋交替之际“汴京围困屈降诸卷,乃取当日身历目睹之事,以相印证,则忽豁然心通意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和两宋交替性质不同,该学者的思想说明家国情怀往往影响对历史与现实相关事件的理解,故B正确。该学者的思想没有廓清扑朔迷离的历史与现实是非,故A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历史学家的历史观往往贯穿于对现实的把握与选择,故C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历史学者需坚守自己的专业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