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版)2018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专题二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492532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2.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版)2018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专题二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四川版)2018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专题二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四川版)2018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专题二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四川版)2018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专题二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四川版)2018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专题二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版)2018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专题二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版)2018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专题二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课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专题二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四川专用,1词语的解释与运用。 2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和关联词的辨析与使用。 3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与语体色彩。 4成语的辨析与运用。 5敬辞与谦辞的正确运用。 6新生词(网络词)的评价,辨析及运用。,1词义理解 结合语境,运用定义法、描写法、比喻法、同义解释法、反义解释法、翻译解释法等方法对词语进行解释,解释词语要做到词不离句,表达贴切、语句通顺等。 2同义词辨析 (1)从词义的轻重程度上辨析。例如“蔑视”比“轻视”意义要重一些,“批判”比“批评”要重一些,“监禁”比“拘留”更重一些。 (2)从词义指称的事物范围大小来辨析。 如“时代”和“时期”都指“一段时间

2、”,但“时代”所指的范围大,多指历史上以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某段时间。“时期”所指的范围小,多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一段时间。,(3)从搭配习惯的不同辨析。例如“交流”“交换”都指双方各把自己的东西送给对方,但“交流”习惯上多同“思想”“经验”等含义比较抽象的词语搭配;“交换”习惯上多同“礼物”“产品”“资料”等含义具体的词语搭配。 (4)从感情色彩上辨析词义的不同。如“团结”“结合”“勾结”,“鼓舞”“鼓动”“煽动”,这两组词语中,第一个是褒义词,第二个是中性词,第三个是贬义词。 3同音词辨析 要学会联系句子理解词义,从意义上加以区分。例如:“暴发”“爆发”两词都有突然、猛烈发作的

3、意思,但前者强调突然性,后者强调爆炸性。“暴发户”“山洪暴发”不能用后者,“火山爆发”“爆发革命”以及“爆发力”等不能用前者。,4多义词辨析 基本义:一个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有一个最初的最常用的意义,叫基本义。例:“深”,“这条河很深”用的就是本义。 引申义:在本义的基础上推演出来的意思。例:“徒”的本义是步行,引申义是徒然、白白的。如:徒劳。 比喻义: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而固定下来的意义。它是由本义通过打比方而产生的新义。例:“帽子”的基本义是“戴在头上起保护作用的东西”,后来比喻罪名或坏名。如:“不能乱扣帽子”中的“帽子”用的就是比喻义。,5词语色彩辨析 (1)在运用词语的过程中,要结合语

4、境准确判断其感情色彩。 褒义词,带有赞许、肯定、喜爱、尊敬等感情色彩的词,如优秀、壮丽、谦逊、刚强。贬义词,带有贬斥、否定、厌恶、鄙视等感情色彩的词,如笨、奸诈、卑劣、渺小。中性词,不带褒贬感情色彩的词,如结果、状况、配合、方法。 (2)词语的语体色彩。可以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口语用词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平易朴素;书面语用词庄重典雅,讲究分寸。例如:“吓唬”与“恐吓”,前者是口语,后者是书面语。,6新词的理解运用 (1)新造词,如:网民、扶贫、放心肉、雷人、给力、豆(逗)你玩、甄嬛体等。也有一部分词的形式是旧的,但在新时期产生了新义,即所谓“旧瓶装新酒”,使得新产生的意义一时成为使用

5、频率很高的义项。比如,“下课”,新义指被解职;“内功”,新义指自身的素质、实力;“变脸”,新义比喻事物的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 (2)外来词:外来词有音译的,如,克隆、镭射、麦当劳;有音意兼译的,如迷你、伊妹儿等;也有夹用外文字母或全部使用外文字母的,如IC卡等。 (3)“准词缀”式新词,例如“吧”:网吧、影吧、冰吧。,7成语使用正误的辨析 (1)看成语的意思是否与句意相符。 导致成语的误用,大都是由于误解成语的意思。例:游客正乘车观看一路风景,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游客十分遗憾,个个叹为观止。“叹为观止”指“赞叹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此处误解为“因为不能继续观看风景(观看停止)而叹息”。 (

6、2)看成语与其他词语搭配是否得当。 例:就在这些人迹罕至的崖壁上,爬满了绿阴阴的青苔。“人迹罕至”意谓“很少有人去的地方”,爬满青苔的崖壁,是没有人去的,所以不能用“人迹罕至”来修饰。,(3)看成语的适用对象、范围是否恰当。 例:刘大妈满心欢喜,又让座又倒水,她多么希望这对反目成仇的兄弟能早日破镜重圆呢。“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新团圆,用于兄弟之间不当。 (4)看成语的感情色彩是否与语境相符。 例: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期间,观众趋之若鹜,报刊好评如潮。“趋之若鹜”意谓像野鸭成群而往。比喻很多人争相趋附、前往。用在此句中,感情色彩不合语境。,8关联词的固定搭配 并列关系:“一边一边

7、”,“不是而是”,“既又” 递进关系:“不但(不只,不光)而且”,“不仅还” 选择关系:“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者或者” 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可是、却)” 假使关系:“如果就”,“即使也” 条件关系:“只有才”,“只要就”,“无论都(也)”,“不管都(总)” 因果关系:“因为所以”,“既然就”,“因此” 取舍关系:“宁可也不”,“与其不如”,【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成语(包括熟语)的理解运用。本题要结合成语意思来分析,A项“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中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没有一点破绽。C项“荡然无存”: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荡然,完全空无。D项“孜孜不倦”:指工作

8、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孜孜,勤勉,不懈怠。B项“洗耳恭听”: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谦敬失当,不符合语境。故选B。 【答案】B,【例2】(2015,成都)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别的学生都在抓紧时间汲取知识,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游戏,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B周末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华西医院的医生们表示,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微不足道的。 C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 D此刻,老师与孩子们在舞台上开心地拥抱,共享天伦之乐,庆祝本校合唱团荣获冠军。,【解析】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及运用。成语的正确使用,要

9、从成语的意思、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角度考虑,同时要结合语境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A项中的“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属于褒义词,不能用于贬义环境;C项中的“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属于褒义词,不能用于贬义环境;D项中的“天伦之乐”:泛指家庭的乐趣。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褒义。对象仅指家庭,不能用于师生关系,不符合语境。B项中的“微不足道”: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故选B。 【答案】B,【

10、解析】D.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D,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A.名不虚传: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用在对餐厅的高评价,符合语境。B.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导。这里用错对象。C.无所不至:没有达不到的地方;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D.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这里望文生义。,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C项句意是封闭山村的人们对简单的科学道理不明白,与句意不符。A.试验: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B.甚至:

11、强调突出的事例(有更进一层的意思)。D.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C.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A.无所不至:没有达不到的地方,也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根据词语的感情色彩判断,此处应改为“无微不至”。B.左右逢源:形容做事得心应手,每样进行都很顺利。也形容办事圆滑,这个词语用来形容“做事”或“为人”,此处应改为“旁征博引”。D.天伦之乐: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泛指家庭的乐趣,这里写老人们翩翩起舞,属于使用对象错误。,D,C,【解析】C.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此处使用不当。A.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B.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D.廓然无累:指心胸开阔,心境单纯,不受外界的干扰。,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此处感情色彩不当。B.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此处不合语境。C.栩栩如生:形容形象生动逼真,跟活的一样。此处用错对象。D.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