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比较.docx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491340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行知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比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陶行知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比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陶行知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比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陶行知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比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陶行知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比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陶行知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比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行知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比较.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陶行知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比较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周亮摘要:1903年我国产生第一个公共的学前教育机构,此后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批学前教育家相继出现并为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在借鉴外国学前教育思想的同时从中国实际国情出发,形成了自己的学前教育思想体系。陶行知和陈鹤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本文就陶行知和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进行初步比较。关键词:陶行知 陈鹤琴 学前教育思想1903年我国产生第一个公共的学前教育机构,此后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批学前教育家相继出现并为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在借鉴外国学前教育思想的同时从中国实际国情出发

2、,形成了自己的学前教育思想体系。陈鹤琴和陶行知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都是在批判中国近代传统教育的弊端基础之上并借鉴吸收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思想基础之上形成的他们二人的理论既有相通之处,也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本文就陶行知和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进行初步比较。一 陶行知陈鹤琴教育思想简介(一).陶行知与“生活教育”关于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在很多场合表达过其含义。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过健康的生活就受健康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便是受科学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

3、便受劳动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便是受艺术的教育;过社会革命生活便是受社会革命的教育。”“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需要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主体和核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生活既教育”,“社会既学校”,“教学做合一”。 1.“生活既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生活即教育”的主旨包括:生活是教育的目的,它决定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便有与之相应的教育,两者相伴而生,教育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变化,而生活也时时

4、刻刻需要教育。两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一方面:教育不仅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贯穿了个人生活的始终,是终身的教育。1 “教育与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教育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陶行知坚决反对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另一方面: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文字、书本只是生活的工具,不是生活的本身,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而陶行知所说的生活与教育并非狭义的生活和教育。【2】“陶行知所说的“教育”不是以学校为整体的狭义教育,而是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的广义教育。陶行知所说的“生活”是整个自然

5、界和人类社会生活的总体,是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总称。” 2. “社会既学校”。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是伴随“生活即教育”而来的。陶行知说:“是生活即教育,就是社会即学校了。两者是相关联的,是一个学理。”他还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整个的生活,整个的教育,都统一在整个社会之中。” 陶行知还把“社会即学校”与“学校即社会”进行过如下比较:“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子里一样。它从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社会即学校则不然,它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

6、使它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展到大自然里去。”因此可如下总结“社会既学校”的中心理论:学校与社会相统一。把整个社会作为学习的大场所,凡是生活的场所,都应该是教育的场所,跨出校门,走向社会,把工厂、农村、店铺、庙宇、监牢都视为学校,成为课堂。同时又把学校办成社会一般的学校,它不仅包括社会的积极面,还应该包括社会的消极面。学校教育的范围不在书本,而应扩大到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生活中去,向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学习,使学校教育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紧密相连,形成真正的教育。3.“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又一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教师“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和学生“读死书、死读

7、书、读书死”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提出的教学方法论。用陶行知的话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得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综上我们不难看出,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是指:教学做三者统一不可分割,三者相辅相成。而做是教与学的中心做的实践是学和教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基础。做不是单纯的蛮干;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在系统关系中思

8、考问题。(二).陈鹤琴与“活教育”1、“活教育”的目的陈鹤琴说:“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他认为做一个人、做一个中国人、做一个现代中国人是要有条件的。它包括:第一、要具备健全的身体。身体素质对一个人的知识道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中国人被他国讥笑为东亚病夫”,因此具有健康的身体,更为重要。第二、要有建设的能力。当时中国凡百俱废,急切需要的是各种建设,而过去的教育培养的人不重视建设的能力,所以活教育则重视建设的能力,“要把它培养起来”,以便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第三、要有创造的能力。他肯定中国人的创造力,肯定中国古代的辉煌成就,只是近代中国逐渐落后了。第四、要有合作

9、的态度。他认为合作精神很重要,中国人要强但是更应该懂得合作,所以我们对于小朋友要从小就训练他们能合作团结,才能便他们配做一个新中国的主人翁。第五、要有服务的精神。 “如果我们训练的儿童,熟设各种知识和技能,可是不知服务,不知如何去帮助人,那这种教育可以说全无意义”。他认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教育儿童知道应该帮助别人,知道为大众服务,具备服务的精神。2 、“活教育”的课程陈鹤琴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十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对它们去学习”。他的“活教育”课程大致有五类,亦即所谓 “五指活动”: (一)儿童健康活动(包括体育、卫生等学科);(二)儿童社

10、会活动(包括史地、公民、常识等学科);(三)儿童自然活动(包括动、植、矿、理化、算术等学科);(四)儿童艺术活动(包括音乐、图画、工艺等学科;(五)儿童文学活动 (包括读、作、写、说等学科)3、“活教育”的方法陈鹤琴说:“活教育的教学方法也有一个基本的原则。什么原则呢?就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他重视室外活动,着重于生活的体验,以实物为研究对象,以书籍为辅佐的参考。即注重直接经验,不重视间接知识。其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是实验观察,第二是阅读参考,第三是发表创作,第四是批评研讨。要求每个学生备一工作簿,在工作簿上编他自己的教材。教师的责任是:引发、供给、指导、欣赏。二 陶行知陈鹤

11、琴教育思想比较对陶行知和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比较:(一).时代背景不管是“生活教育”还是“活教育”,两者产生的时代背景都是二十世纪上半叶。20世纪初叶,中华民族正处于内忧外患交迫的历史关头。一方面,西方列强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教育等各方面向中国侵入,把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另一方面,西方列强与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使中国面临空前的危机。面对这种危机,各阶层人士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救亡图存的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扩张,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借机获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市场,经济实力得到了明显增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

12、求,迫切需要教育培养更多的实用人才。但是中国传统教育严重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特别是脱离人民大众的生活实际,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既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也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教育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和尖锐。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两者的教育思想都具有很强的爱国主义色彩和对中国传统教育弊端的强烈批判和针对性。同时,受时代性的制约,两者的教育思想都是对外国思想家的借鉴与发展。(二).目的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生活和教育息息相关,生活是教育的目的。他把生活看成是个人学习的归宿,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他把认为人的生活必须有相当的工具,才能表现出来他说:“教育是教人发明

13、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生活教育教人发明生活工具,制造生活工具,运用生活工具空谈生活教育是没用的,真正的生活教育必须是以生活教育为出发点观察一个国家或一个学校的教育是否合乎实际生活,只须看有无生活工具;倘使有了,再进一步看是否充分运用所有的生活工具教育有无创造力,也只须看能否发明人生新工具或新人生工具中国教育已到绝境,千万不要空谈教育,千万不要空谈生活;只有发明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才是真教育,才是真生活”而陈鹤琴说:“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他有如上文所说的五个方面的具体要求。陈鹤琴泽从国家需要出发来阐明教育的目的,同时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要求。他们二人的教育目的虽从

14、不同角度出发但归根结底却是相同的:教育只有为个人的生活服务方能体现出教育为国家国务的社会功能。因为,国家的利益归根结底是和个人的利益是统一的。(三).课程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什么就看看社会,看看生活中有什么。生活中有的,社会中有的,就应该交给孩子们。这包括社会的积极面和消极面。他说:“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人生需要面包,我们就得过面包生活,受面包的教育;人生需要恋爱,我们就得过恋爱生活,也受恋爱教育。”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陈鹤琴在批判传统教育

15、方式单纯依赖书本的弊端从而提出:“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他认为,中国传统的教育课程中教材内容是一成不变的,不论是教师教,还是学生学都只能产生“书呆子”,而与实际生活相去甚远因而要实施活教育,到自然和社会这个活教材中去学习,只有亲自接触大自然才能够真切理解书本知识,而不是读死书,死读书两人都针对中国传统教育中“读死书,死读书,读死书”的弊端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课程理论,他们都把眼光从单一的课本移到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去,是时代的进步。(四).方法论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方法论是“教学做合一”。他认为,教学做合一包括:“一是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二是教法、学法和做法应当合一;三是教学不只教

16、人学,更为重要的是教人做事”陶行知强调“教学做”是不可分隔的,是一件事而并非三件事他认为:“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这里面陶行知把“做”视为中心这也体现了他所提出的“行一知一行”的发展过程“教学做合”的方法论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完善对书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也使得学生能够将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培养了学生的素质,为改造社会打好了基础,因而具有深远的影响陈鹤琴的活教育方法论是:“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他认为“做”是所有学习的关键。他把活教育的思想贯彻到教学过程当中去,并提出相应的步骤一,实验与观察,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实验观察是儿童获得知识的最基本的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