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64807 上传时间:2017-05-1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经济学复习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城市经济学复习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城市经济学复习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城市经济学复习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城市经济学复习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经济学复习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经济学复习题答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城市经济学复习题1、 城市化产生的一般性规律极其特征。P40-44(一)城市化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二)城市化的阶段性规律1、城市化的三阶段论-城市发展的 s 型曲线2、城市化的五阶段论城镇人口增长系数 K = 城镇人口增长规模/ 总人口的增长规模1、K0.5,前城市化社会。2、0.5K1,城市化初期阶段。3、K1,城市化的中期阶段。4、城市化水平高于 50%,初步进入城市社会。5、城市化水平高于 60%,进入成熟的城市社会K=0.5、K=1 和城市化水平超过 50%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三大重要转折点。(三)大城市超前增长规律表现为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大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要快于中小

2、城市,并产生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带和城市群。在工业化中期阶段,也即城市化的迅速发展阶段,大城市超先增长规律表现得最为明显。2、 中国城市化的阶段性特征。P64-681)1978 年以前中国城市化的缓慢增长与停滞阶段(2)1979 年中国城镇人口增长规模超过乡村人口,进入城市化初期阶段。(3)世纪末中国农村人口开始绝对下降,进入城市化的中期阶段。2000 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城镇人口达到 45844 万人,比前一年增长 6952 万人,而同年全国人口仅增长 674 万人,农村人口比前一年绝对减少 6278 万人。城市化水平由 1999 年的 30.9%迅速增加到 36.2%。 城市化历程 1949

3、1957:城镇化短暂健康发展阶段 19581960:城市化“大跃进”阶段 19611976:反城市化阶段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城乡人口流动控制松动阶段3、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在中国能体现吗?总结世界城市化的一般规律以及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轨迹.认为世界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在中国不能体现,原因在于中国不具备公民迁徙自由选择和完全的市场经济环境的前提条件;中国城市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工业化率高于城市化率的反常现象,可解释为中国 50 多年来实行的工业化赶超战略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根据世界城市化的规律判断,我国已进入城市化的加速期.但是,未来几十年城市化水平能否顺利加速,还有很多工作

4、要做.4、 城市化是越快越彻底越好吗?答案是否定的,城市化不是越快越好,不是越彻底越好,因为城市化的结果,对于各方面来说,都不只是得到,还会有失去。城市化每向前推进一步,会带来相应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如果条件不成熟,也可能产生一些人们不愿看到的结果,损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可能给政府带来收入,也会使支出增加,如果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支出会多于收入。 “城市化政策” 需要衡量这些因素,逐步推进,使城市化进程中的“得到”大于“失去 ”。 有一种观点比较盛行,一些人认为,如果“城市化”早进行几年,珠三角很多地区目前城不城、2乡不乡的局面将有所改观。这些人忘记了,城市化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过早地用政策去

5、推动和加速,带来的效益有限,反而会削弱经济活力和妨碍资源开发。还是深圳一名基层官员说得更有道理,以前那种分散无序的局面,虽然制造了很多违章的建筑,却加速了经济的发展,如果事事按照章程,怎么可能开发那么多土地,建设那么多厂房?行为是否具有合理性,与这个行为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分不开的。 (南风窗)5、中国城市化滞后工业化进程吗?说出理由。是。建国五十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仍然有将近七成的人口生活在广大农村地区,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不仅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比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滞后二十个百分点。日前在此间举行的促进小城镇建设研讨会上

6、一些专家指出,城市化滞后已成制约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应该抓住中国城市化的加速阶段,力争每年把城市化的水平一个百分点以上。中国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副会长浦善新指出,中国城市化在国际上还仍然停留在低收入国家的水平。据统计,截止到一九九八年,按非农业人口计算,中国城市化水平约百分之三十,按国际可比口径计算也仅百分之三十五左右,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水平,而且低于发展中国家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平均水平。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化的速度都达到经济增长和工业化的速度,而在中国,建国五十年来城市人口年均增长为百分之三,仅比总人口增长率高一点二个百分点,也远远低于中国工业年均百分之

7、八的增长率。6、中国城市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原因是什么?P141、城市化滞后的经济障城市化的经济障碍主要表现为工业化弱质,包括产业结构弱质和经济发展的微观主体企业弱质。城市化滞后是对传统工业化的否定。2、城市化滞后的制度障碍官位设市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城市规模基本以官帽定位,而不是按经济规模以及经济发展速度定位。改革开放 20 多年了,包括体制上、观念上很多脱离实际的东西都改过来了,但这一传统的设市模式仍被顽强地保留下来。 (应为按经济规模设市)人为构市城市的生存与发展及其发展规模该有多大,完全是有规律可循的。一些城市的决策者不顾城市化发展规律和区域动态比较优势,好大喜功,人为构市,盲目扩

8、市,以至于城市“增肥”了,却有城无市。 (应为产业建市)全能乱市不少城市总想来各行各业齐头并进,搞“大而全”、 “小而全 ”,忽略自身城市的产业强项和特色,搞“全能城市”。 (应为特色城市)7、选择和确定城市主导产业,主要的两个侧重角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选择和确定城市主导产业,主要有两个侧重角度,其一是产业的经济带动作用,其二是产业的区位比较优势。 (1)从产业的带动作用确定城市的主导产业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的战略中,将产业间的联系称作“连锁效应”,并把连锁效应具体划分为前向连锁和后向连锁。前向连锁,是指一个部门和吸收它的产出的部门之间的联系;后向连锁,则是指一

9、个部门与向它提供投入的部门之间的联系。根据产业的连锁效应特征,全部产业可分为如表 32 所示的四类。 32)从产业的比较区位优势确定城市的主导产业从产业的比较区位优势确定城市的主导产业,就是具体分析城市的每个产业部门在整个区域的同类经济部门中所处的地位和相对重要程度,从中选择出比较区位优势最强,或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部门,强化和扩大这一优势,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集中系数和区位商是用来定量计算和衡量产业的比较区位优势的两个主要指标对城市而言,集中系数是指城市的某一产业部门,按人口平均的产量、产值等相对数,与全国或全地区同一产业的相应指标的比值。即,式中:C 为集中系数;a 为城市某产业部门的产量

10、或产值等指标;m 为城市的人口数;A 为全国或全地区同一产业部门的产量或产值等指标;M 为全国或全地区的人口总数。 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指城市某产业部门在全国或全地区同一产业部门中的比重与城市全部产业活动在全国或全地区全部产业活动中的比重之比。即,式中:Q 为区位熵;a 为城市某产业部门的产值、就业人数等指标; A 为全国或全地区同一产业部门的相应指标;b 为城市的总产值或全部就业人数等指标;B 为全国或全地区的相应指标。总结:城市主导产业的特征具有较高的收入需求弹性产业关联强,带动作用大科技进步潜力大,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具备极强的市场渗透和辐射能力 培育主导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

11、没有标准的条规,只有一些经验借鉴。主导产业是指能够较多地吸收先进技术、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并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的产业部门,是产业结构的核心内容和产业结构演化的主角。侧重点 其一是产业的经济带动作用,其二是产业的区位比较优势。 举例 杭州是浙江省省会,也是长江三角洲南翼重要的中心城市。1999 年,杭州市国内生产总值达 1225 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第 8 位,在副省级城市中居第 3 位。尽管杭州市近年来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但工业在杭州市的国民经济中仍居于主导地位。1999 年,杭州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构成为 80:514:406。目前,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兴起的新形

12、势下,杭州市工业面临着产业和产品结构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传统支柱产业增长速度趋缓和新兴产业发展不快等问题。因此,如何结合自身优势和国内外产业发展趋势来选择和培育主导产业,是杭州工业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8、房地产业能否成为西部大开发的主导产业?理论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总结:城市主导产业的特征 产业关联强,带动作用大。具备极强的市场渗透和辐射能力,收入需求弹性大。 具有较高的集中系数和区位熵。科技进步潜力大,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较强的创新能力摘 要:鉴于房地产业具有产业关联性强,需求收入弹性大的特点,以及在现实条件下,市场需求大的状况,西部大开发为促进西部经济腾飞,实现与全国的协调发

13、展,有必要把房地产业作为主导性产业,通过其诱发作用,带动西部经济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关键词:主导产业;需求收入弹性;产业关联性;联系效应西部大开发是政治取向,也是经济取向,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全局。西部大开发这一重大决策的提出,给西部的各行各业,包括房地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而房地产业作为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集开发、经营、装修、服务,维修、物管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由于其特有的产业特征,以及市场潜在需求大的现状,具备成为主导产业的条件,对西部经济的发展也将产生重大的拉动作用。4一、房地产业成为西部主导产业的三大理由德国著名经济学赫尔希曼(Albert0tto Hirschma

14、n)从生产要素的稀缺性出发,主张发展中国家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采取“不平衡增长”,即有重点地扶持某些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点。把赫尔希曼的“不平衡增长” 理论放到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之下,也具有指导意义,这是因为西部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要素的“瓶颈”,其中最难以突破的就是资金,要有效地利用生产要素,就要有选择地重点发展某些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也即战略产业,再通过其聚集作用和乘数效应,由“点”及“面”地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应该说,这与我国几年来一直倡导的培育经济增长点的政策内涵是一致的。一般来说,主导产业的确立,要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为依据,尽可能地选择那些需求收

15、入弹性较大,产业关联性强,对国民经济贡献大的产业作为重点来培育。笔者认为,房地产业具备以上条件,有理由也应该能成为西部大开发中的主导产业。(一) 较高的需求收入弹性(二) 较强的产业关联性赫尔希曼认为,考察一个产业能否成为地区经济中的主导产业,要看该产业“联系效应”的大小。其基本观点是:发展中国家要突破稀缺性生产要素的“瓶颈”,就要有选择地重点发展某些“联系效应”大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再通过其拉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赫尔希曼提出的“联系效应”包括“前向联系”和“ 后向联系”两个方面。前者是指主导产业对吸收其产出的下游产业的波及和影响,常用影响力系数来表示,而后者则是指主导产业对向其投入的上游产

16、业的连带作用,常用感应度系数来表示。这两个系数是通过区域的投入产出分析来量化的,在此基础上,把二者相加除以 2,就得到某项产业的波及效果系数,也即带动系数。通常,带动系数大于 1 的为关联度较高的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力较大,反之,则较小。由相关人士计算得出的国际上通用的住宅业的带动系数为 134,大于 1,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显然不容忽视。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发展也都进一步证明,房地产业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缺的重要部门。(三) 西部地区房地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住宅类西部地区的人均居住面积相对落后于全国水平,以 1999 年的数据为参考,全国水平为人均978 平方米,而西部为 943,即使不考虑人口的增长,按目前西部 29 亿人计算,并且每平方米居住面积折合 2 平方米建筑面积,要达到国家建设主管部门制定的“城镇住宅建设十年规划”中提出的 2010 年人均 13 平方米的目标,需建筑住宅约 21 亿平方米,平均每年建 21 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